城市低保群体生存现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大连市城市低保居民为例

2012-09-18 09:16徐祥运王世东闫秋梅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低保金低保户大连市

徐祥运,王世东,闫秋梅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1 引言

为了使城市低保群体在生活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这部分弱势群体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缩小城市低保群体与社会其它阶层群体之间的差距,就必须深入了解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制定合理的低保标准,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整个社会不断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很多学者从其它学科的专业角度对城市低保人群进行一了定的调查研究,并对其现有的经济状况进行了一些定量分析。但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的人性化建设、对城市低保居民的救助方式的转变,引导他们对社会福利的合理利用、如何使城市低保群体在接受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救助以后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市低保居民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城市低保群体的现有状况,给出定量和定性的一些结论。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大连市城市低保户为调查研究对象,对低保群体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除笔者自己调查和做出说明的外,均为大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提供。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法,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分层的方法,先从大连市范围选取部分典型行政区域作为抽样单位,这些典型的区域是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园区、金州新区、旅顺口区等。

从空间分布来看,市内四区是大连城市的基本构架,虽然占地空间仅约占大连市全市面积的15%,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0%,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是占到全市总经济体的60%以上。从大连市的城市居民居住分异的格局来看,各城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城市低保群体大多集中在城市较为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一小部分之中,其中以中山区的旧城区、西岗区北部临海地区的狭长地带、甘井子区南部地区为主,这是我们调查问卷的主要区域。

高新园区、金州新区作为新兴大连市的城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主要由于城区发展的导向是以外资新型科技企业为主,政府在政策上也在大力的扶持,对城区建设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城区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在放宽条件的基础上大批量的引进。城区内的常驻居民人数也在较为快速的增长之中。虽然引进的人口数在不断增加,引进人才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但是仍有城市低保群体的出现,而且这种趋势也在增加。这种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市内四区旧城区人口的迁徙所造成的影响。所以也将高新园区和金州新区纳入本次调查的对象。

旅顺口区作为一种特殊城区也纳入本次调查研究之中。旅顺口区近几年由于大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已被纳入大连市内的规划建设之中。所以由原来的自主式的城乡结合的低保方式变为城市低保,随之而来的各种低保情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改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城市低保水平的变化,所以旅顺口区也被选为本次调查的样本。

2.2 样本概况

为了让调查的结果准确,采用分区抽样,是根据样本的变异性的大小,采用分区比例抽样的方式确定各区的样本容量。在本次调查中需要 7个区域的样本容量,每个样本容量的大小也不相同,为了得出结论的有效性,事先求出每个区域样本量占总样本容量的比例,并按照相应比例测量出各区所需样本的具体数量。最终确定的样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以2011年数据为取样基数):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我们以这些辖区内所确定的城市低保户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与采访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收回230份,有效问卷220份,回收有效率85%。根据有效问卷整理出样本的概况如下:

本次调查研究的首要方面就是被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对于样本按照男女各一半的比例进行人口学特征调查。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

表2 被调查者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状况

要了解低保户的实际状况,对于低保户的健康状况的了解十分必要。是否具备劳动能力是其生存的首要条件,劳动力决定低保户的就业状况,通过表3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表3 被调查者的劳动能力和就业状况

被访问者对于低保金的满意程度,是衡量低保政策的关键一环。虽然低保金的数额不是很高,但是对于低保者的生活作用也在不同程度的反应。城市低保户虽然对于福利并没有过高的期盼,但却有能得就得的心理。根据表 4的调查发现,被访问者对于低保金对家庭和生活需要作用的评价存在着差异。

表4 被调查者对低保金的评价

除了总体评价低保救助对于低保家庭的作用之外,福利的自我退出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通过表5显示,受访者曾经向街道或居委会报告过收入的变化,并且提出是否继续参与低保。在自我收入提高后,一部分低保用户会退出低保金的领取,一部分则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得不继续领取低保金。

表5 被调查者自我退出低保状况

2.3 研究假设

低保人群在现实中的生存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低保人群的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第一,对低保对象进行个人因素上的分析,了解该类人群所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二,导致这类人群变成社会救助的对象可能有的其他原因,这些外因使得他们的生存产生了差异,变成了弱势群体。

本文将通过对低保群体样本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提出相关的具体假设如下:

假设 1:低保受益对象受到人口、社会、经济等特征影响。

假设 2:不同辖区内的不同社会环境导致低保群体的现实生存状况的不同。

假设 3:低保群体的低保金满意与否的原因是因为心里的期盼。

假设 4:低保群体可能会退出低保的态度是消极的。

假设 5:低保群体有较强的独自回归社会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求职意愿。

3 低保群体的低保现状

最能直接反映低保群体的低保现状的是低保标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低保标准的确定原则是由各地根据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保障居民生存权前提下,适当考虑医疗、教育等需求,采用恩格尔系数法或市场菜篮子法等方法,确定本地的标准。然而,低保标准的出炉,对诸如劳动力市场供给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标准过低,达不到保障最低基本生活的目的;标准过高,又会带来诸如影响社会公平、贫困人口依赖保障制度,不愿就业等负面影响。全国各地现行的低保标准,实际是效率与公平妥协的产物。

3.1 从确定低保标准的方法看低保标准

单纯从低保标准的保障水平上看,我国各地现行低保标准较低,很难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国际上通行的是将社会中位收入或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贫困标准而予以救助。以大连市为例,2009年大连市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9014元,若是按照社会平均收入的50%计算,保障标准应该在792元左右,而实际当年大连市的城市低保标准仅为360元,低保标准只相当于当地居民月人均实际收入的22.7%。

对于低保标准的增长,我们可以从相关经济社会指标的增长速度对比看低保标准的增长。从全国范围内低保标准的增长速度上看,城市低保标准的增长率一直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据统计,2002年到2006年期间,全国36个城市平均城市低保标准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1.27%、16.99%和15.59%[1]。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经济指标相比,低保标准的提高仍然增速较缓,存在一定差距,甚至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意味着受保障的对象并未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3.2 大连市低保标准分析

大连市 2012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480元,而当年大连市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支出为18630元,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42.9%,可计算出年人均食品性支出为7992.27元,换言之,大连市的城市居民仅平均每人每月的食品性支出就为615.97元,高出低保标准28.32%。不难发现,从人均消费性支出来看,现行的低保标准是偏低的。

从 5%更低收入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数据看:截止到2010年6月底统计,全国城市低保覆盖面占全国非农业人口总数的5.6%。与之相对应的,国家统计局城市居民家庭收支调查中“最低5%组群”居民的收入消费状况基本能反应低保覆盖人群的实际生活支出情况。据大连市社会经济调查局(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提供的 2007年至2012年5月大连市城市居民500户抽样调查显示(见图 1,表 6),历年最低 5%组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八大类基本消费性支出。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低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没有低保制度的保障,对于至少5%的城市居民(尤其是那些无劳动能力、无财产收入的特殊困难居民),其基本生活需求是难以保障的。

图1 近年大连最低5%组群居月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和低保标准(单位:元)

表6 近年大连市最低5%组群居民收入支出状况(单位:元)

观察2007年到2011年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大连市低保标准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低于最低5%组群居民“衣食住”三项基本生存需求的支出。分析5年来大连市5%更低收入组群家庭的消费支出与当年度低保标准的关系,可知当年度低保标准仅占5%更低收入组群家庭消费支出的60%到70%(2007~2011年分别为68.1%、61.7%、61.6%、58.38%和66.3%)。除2009年低保标准(360元)和2010年的低保标准(420元)略高于当年最低5%组群“衣食住”月平均消费支出外(2009年为355.17元,2010年为406.82元),2007年、2008年、2010年三年低保标准虽然以年均10%左右的增速提高,但均低于最低5%组群居民“衣食住”三项基本生存消费需求,2008年两者的差距最大,达到了47元,占当年最低5%组群居民“衣食住”消费支出的12.97%。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虽然大连市城市低保标准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大连市的标准,也仅可满足城市贫困居民的衣、食、住三项基本生存需求,对于诸如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基本生活需求是难以满足的。这意味着,目前大连市的城市低保标准,仅仅是保障温饱问题,或者说“保肚皮”,很难满足城市贫困居民其他基本生活需求。

3.3 大连市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大连市是全国较早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之一。1995年1月1日,大连市在市内四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施行了城市低保制度。制度建立之初,保障对象局限于市内四区,仅 3000余人,按照市场菜篮子法等,测定当年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40元,年发放保障金155万元,月人均救助水平为 43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市低保制度已经覆盖全市城乡。截止2012年5月底,全市低保对象为76503户,合计128997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为39972户,合计69965人,占非农业人口数的1.9%,年发放保障金23563.75万元,城市保障金15891.32万元。2012年4月大连市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480元(北三市400元),位居辽宁和东三省第一位,其中城市低保标准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排在第8位(参见表7),在全国5个沿海计划单列市中排在青岛和厦门之前,列第3位。

表7 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低保标准列前十位的城市(2012年4月)单位:元/人.月

做为国内二线北方城市,这一低保标准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即使是大连市目前的城市低保标准,也仅仅是保“生存”的标准,达不到保“生活”的制度目标。

4 城市低保群体生存现状的定量分析

4.1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构建

对于城市低保群体,我们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可以把他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群,即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第二类为具备劳动能力的群体。我国政府提出尽可能的对于这两类人群进行救助,同时也制定了符合其特点的相关制度。对于两类救助对象,没有劳动能力的政府希望通过救助来满足其生存的能力,达到最低社会保障水平。而另一类人群,从根本上是希望在一定时期的救助时间内,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让其自力更生进而重新回归社会,完成自救。

作为研究假设对具备劳动力的低保户来说,低保可能会产生两个截然相反的作用。作为正向作用,对于低保户救助之后,低保户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培训,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终能独立的进行生存,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同时另一部分低保户,会对此产生一定的负作用,就是产生了对低保金的依赖,导致自身的就业积极性下降。

为了找到低保户的劳动能力与对低保金的依赖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从低保户的就业状况、收入作为切入点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制约因素是是否具备劳动能力。将这一制约要素进行分类,分为劳动能力健全、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健全劳动能力三种类型。但是从分析角度来看,这种区分不能仅用有和无来区分,在劳动能力完全具备与完全丧失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就是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人群。但是,有一部分残疾的人群可能并未丧失劳动能力,但也与一般劳动者有差距。总上所述,对有劳动能力的样本和健全劳动能力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可找到低保户的劳动能力与对低保金的依赖程度之间的关系。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低保户的工作状况。解释变量主要是个人样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制度评价变量(包括低保满意程度、低保金的数额)。如表8所示:

表8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构建

解释变量男性 男性1;反之0 +年龄 实际年龄 -婚姻 已婚1;反之0 +/-教育程度 高中以上1;反之0 +劳动能力 完全劳动力1;反之0 +健康状况 良好1;反之0 +制度变量满意程度 满意1;反之0 +/-低保金 获得低保金家庭的人均低保额 +/-城市(CITY) 大连市1;反之0 +/-

4.2 回归分析和回归结果

为了考察低保户对于政府救济的依赖程度,可以根据以上表格建立一个线性变量模型:

y*代表潜在变量;RWC代表个体变量;MIGC代表低保评价;

CITY为城市变量;z为满足条件的正态分布。

则被解释变量y与y*的关系如下:y=1(y*>0)或0(其它)

当y =1时,样本倾向于满意低保制度。

根据最大似然参数法估计即可得到参数。对有劳动能力的样本和健全劳动能力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两个模型,如表9所示的回归结果:

表9 回归结果

健康状况 .25**(2.19).07** .33*(1.77).12*制度评价变量满意程度 -.21*(-1.62)-.05* -.14(-1.35)样本数量 155 65似然比检验 162.32 78.01拟合优度 .155 .148-.066* -.07(-.55)低保金 -.12*(-1.77)

这里系数为边际效应,表示自变量的一个单位变化,或者参照类而言的比例变化。括号内资料值为Z,*、**、***代表10%、5%、1%的显著水平。下面对个体特征变量和制度评价变量做简要的分析。

4.3 个体特征变量分析

根据数据结果显示,在健全劳动能力比例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一显著特征符合预期,说明我国男性的家庭责任感更重,同时符合男性工作的岗位也更多。健全的劳动者对于工作的选择更为明显,影响更显著,说明我们对于有健全劳动力和有部分劳动力样本区别的必要性。健康状况的显著性来看,健康比不健康的样本更显著,而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并没有显著特征。

4.4 制度评价变量分析

根据数据结果显示,对于健全劳动力的低保居民低保金的样本分析具有一定显著性,当低保金数额上升时低保户参加工作的可能就下降。当对现在低保金的满意程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业的几率更低。而具有一部分劳动力的低保户却并不显著,所以证明了具有一部分劳动能力低保户对于低保金的依赖程度更强。但是并不能说明低保户对于低保金发放后,不再有求职的意愿。只能说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低保户的就业意愿发生了改变[2]。

5 城市低保群体生存现状的定性分析

对于低保弱势群体的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低保现状进行了解释和预测。定性分析后才能更加清晰地把握低保现状的本质。这部分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方法,结合典型的低保案例来深入了解低保用户的现状。

5.1 低保群体的就业意愿

从低保群体的就业积极性就可以看出当前低保群体对于政府的低保政策是否存在一定的依赖。有些人本身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一定的报酬,进而改变自己家庭的生存现状。一般这类人群是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的,觉得自己并不甘心受到政府救济金来过活,希望自己和其它社会人群一样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进而回归社会。

个案访谈1冯先生51岁,健全劳动力,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街道居民。

问:你好,我们是低保问题研究组的,对于现在的低保政策,你希望政府继续出台什么政策来解决你的生活困难?

答:其实对于现在的政策,我还是基本满意的。除了现行的低保救助政策之外,其它的我也想过一些,就是觉得不太好办。我个人理解,其实政府的救助金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给我们这些困难户一个机会去外面自力更生。我也在想,是不是政府可以给我们一些创业的机会,比如政策上的扶持,在税收等方面适当的给予一定优惠,或者在某些创业机会的竞争,给低保户多一些照顾。这样也会大大提高我们自力更生的动力。

问:在其他方面的优惠呢?

答:暂时还没有想好,不过我觉得我想再多也没有用,关键得看政府的。

个案访谈2王女士44岁,劳动能力正常,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道居民。

问:你好,请问你对低保政策满意吗?

答:还行吧。

问:对于低保群体的创业政策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答:我是这么觉得的,不管怎么创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这些低保家庭想创业根本就没有钱。要是政府能提供一部分资金,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问:你是说需要创业金,或者说政府贷款?

答:可以这么说吧,政府要是能和银行协商,对我们的贷款给予一定的政策放宽,完后我们利用这些钱就可以进行自主创业了。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通过以上的2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具备正常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对于再就业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对于人们职业的需求,不仅仅是金钱的实际作用,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在整个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低保群体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却失业了,虽然政府也在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公益岗位,但是低保户的就业情况依然不乐观。就低保群体本身来讲,他们确实非常想有一个再就业的机会,自己创业的愿望也是比较迫切,已有的扶持政策应该让他们了解并出台一些更适合他们就业意愿的相关政策。

5.2 低保群体对于骗取低保金的看法

当下有不少有关骗取低保金的负面消息,每每见诸于各种平面媒体和网络之中,有些人拿着低保金自身却非常富有,住豪宅开名车的同时却享受着国家的低保政策,虽然有些事件没有经过认真核实,难辨真伪,但却在社会上造成了对于低保政策的负面影响。我们对于这些关乎低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各个群体都比较关注和议论的低保热点问题,对低保群体自身也做了个案访谈。

个案访谈3刘先生40岁。有一份工作,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居民。

问:请问你对现在的低保政策是否满意?

答:可以吧。

问:不知道你听说过最近一些关于“伪低保户”的负面新闻?

答:这个我了解的不太多。我想大多数还是传言吧,并不能证实。

问:有一些似乎已经被媒体曝光了。你简单谈谈吧

答:我想不管是真是假,首先这种事的发生真的不太好。我们低保户本来就是一些困难群众,生活困难。有些人真的不应该钻政府的空子,这样真不好,让人瞧不起。我觉得这种事有也可能是个别现象吧,不是绝对。

问:你觉得政府有责任吗?

答:国家的政策还是对我们挺照顾的。但是我想肯定是有人钻了空子,政府可能也不想这样。可能是某些人个别出问题了。

个案访谈4张女士39岁,没有固定收入,大连市甘井子泡崖子社区居民。

问:你现在家里生活的困难吗?

答:很困难。

问:你对有人骗取低保金的做法怎么看?

答:我本人是比较气愤的。我觉得这种人不应该这么做,政府这个钱数是一定的,这种人多了,像我们这样真正困难的群众自然就少拿钱了。

问:我想这也是个别的现象吧。

答:对呀。我想可能是有些人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造成的。现在有些人真是特别可恶。我也听到一些说法。

问:你能具体谈谈吗?

答:就是听说有些人为了骗取低保装成残疾人,或是到医院骗取假证明说自己如何身染重病。没有劳动能力。

这些案例反映了低保群体自身对于社会上骗取低保金这些不良现象的看法。低保群体作为当事人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社会中,正常群体的看法应该更加客观但是双方所提出的大概方向是一致的。在整个社会中,社会利益冲突所导致社会的动荡、矛盾是可能存在的。在我国社会结构进行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维护社会公益的公平存在,加强监管,不断抵制不良社会现象的存在,让更多的低保户弱势群体得到最大的社会公平利益,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和蔓延。

5.3 低保政策的收益水平

尽管在执行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但当前中央和地方的各种低保救助政策不可谓不好。社会各阶层对于我国现行的低保救助政策总体上持满意的态度。认为这一系列的优民、惠民政策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低保群体的生活难问题。在这一系列低保群体中,有孤寡老人、残疾人,还有患有不同程度疾病的患者。还有离婚、丧偶家庭,离退休下岗买断工龄的大龄人员,犯过错误受过劳教改造的刑满释放人员。他们的生活极为困难,这种贫困让他们感到了绝望,在情绪上十分低落。低保政策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化解了生存的危机,让贫困者及家庭有了生存的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剂、安慰剂的作用,安全感也逐步开始建立。它应经成为了低保群体的主要依靠,无法脱离这种制度安排。

虽然被访问的低保人群对于现行的低保制度比较满意,但对于低保金的标准较低提出了意见。由于许多救助者的家庭负担比较重,可以说是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子女的开销。老人的医疗费用,子女上学等日常开始对于现在的低保家庭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政府的低保政策初衷是为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生存用度。但由于低保家庭的收入不足,造成了低保金并不能全部维持正常用度,如教育与医疗的消费。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政府近年来也不断提高最低生存保障金的金额,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个案访谈5刘女士42岁,丧失一部分劳动力,大连市沙河口区泉涌社区居民。

问:你好,你的生活困难吗?

答:特别困难。我们家里一般就吃些菜、蛋为主,肉食很少。因为现在物价太高了,这点钱买米油还勉强,吃肉都比较难。去年冬天我把胳膊摔了一下,都没去上医院,一上医院检查就得一、二百,太贵了。还有一次我脚崴的挺严重的也没上医院。就简单买点膏药贴好的。要是有钱肯定会去看病的,但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太快了,家里根本拿不出来多余的钱来,所以只能勤俭节约了。

问:对于你家来说每个月都领低保的钱,还有其他方面的花销吗?

答:基本没有。光花在吃上的费用一个月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反正我们是比那些流浪的强一些,起码还有个住的地方。但是生活上确实困难了一些,心里有时候觉得挺不是个滋味的。

个案访谈6张先生48岁,劳动能力健全,大连市西岗区白云街道社区居民。

问:你好,你家生活困难吗?

答:还行吧。还能应付得了。

问:你对大连市现在的低保政策满意吗?

答:还行。

问:你有没有什么要求?

答:其他的倒也没什么,就是看病太贵了。去年俺儿病了,上医院治病买药一共花了3000多,我对医保的政策也不太了解,医院也没提,我当时真的是挺为难的。太缺钱了。

问:难道没给你报销吗?

答:报了一部分。一共才报了 900多块钱。就是里外里我自己拿了2000多一大半呀。相当于低保费用少拿了好几个月的。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看病住院太难了,报销那一部分也有点少,最好能多报销一部分,这样我们的负担也能减轻不少。不至于一看病上医院就打怵。再说现在的医院,真要得个什么病花那么点钱也治不好什么,能检查明白就不错了。

上述两个案例是现在低保群体生活中常见的状况。现行的低保救助政策使得低保户弱势群体能够吃饱,并且也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政策。但是从低保户形成的原因分析,导致低保户长期贫困的原因无非就是低保户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无法正常的生活。无法自食其力改变现在的工作状态,无法真正独立的脱贫。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于长期领受低保的家庭来说,仍然是无法承担的巨大负担,相对于高额的医保费用,低保救助金的数额就显得有点杯水车薪。低保政策在正常情况下是有收益的,但在一些因病因灾的极端情况下效用就不明显了。

6 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我们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低保受益对象受到人口、社会、经济等特征影响成立;

第二,不同辖区内的社会环境导致低保人群的现实生存状况的不同不成立;

第三,低保人群的低保金满意与否的原因是因为心里的期盼不成立;

第四,低保用户可能会退出低保的态度是消极的成立;

第五,低保用户有较强的独自回归社会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求职志愿部分成立。

本文从不同角度以大连市低保户为调查研究样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城市低保群体的生存现状。对于低保群体自身而言,虽然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但在主观上要改变态度,改变观念,自我救助。对低保群体要做到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虽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自我救助的意识和过程是要有的。从社会结构来看,我国现在基本上是靠政府一方来救助,社会其它层次的群体也应该积极投身到救助体系中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定会比单一的一方力量大得多。解决城市低保群体问题的工作艰巨而复杂,涉及政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构建全面的低保群体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体系之间的衔接配套,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本文只是以大连市为例,分析和论述主要集中在对城市低保群体的物质生活保障方面,没能涵盖社会低保群体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低保群体的物质生活很窘迫,但大多数被调查者有着强烈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如何在保障低保群体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保障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1]曹艳春.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 2007(4): 35-40.

[2]韩克庆, 郭瑜.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2(2):149-167.

猜你喜欢
低保金低保户大连市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抓阄”评低保,荒唐!
“抓阄”评低保,荒唐!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对策──以五保户、低保户为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