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久波,张跃新
(1.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湖南林场157421;2.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
猴头〔Hericium erinaeeus(Bull、ex Fo)pers〕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红菇目(Russulales)、猴头菌科(Hericiaceae)猴头属(Hericium )[1]。猴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被列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猴头营养丰富,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其菇中含有多糖、多肽类物质,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对消化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疗效[3],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4],因此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猴头菇栽培面积逐渐扩大,尤以海林市猴头产业发展较为突出[5]。但黑龙江省猴头栽培由于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造成猴头栽培种生产污染率高,菌丝体生命力弱,抗病性差,病虫害发生严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子调节不当,导致猴头畸形菇多、产量低、品质差。针对目前猴头栽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优化调节各因子促进猴头子实体发育,并进行袋内打孔透气增氧等方法防治猴头畸形菇,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猴头特产1号,由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培育。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阔叶木屑79%,麦麸10%,豆饼粉5%,玉米粉5%,石膏0.7%,白灰0.3%,含水量60%。
东京城林业局湖南林场;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温度、空气湿度、培养基含水量、空气中CO2浓度、光照强度为因素,以畸形菇发生率为目标函数,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因素编码见表1。
表1 编码水平
在猴头原基形成期内,在猴头栽培袋袋壁打通透圆孔进行袋内增氧,打孔位置为袋壁中部,依打孔数量不同而上下直线排列,每孔间隔4cm,打孔直径与打孔个数进行梯度试验,打孔直径设计为1、1.5、2、2.5、3cm 五个梯度,打孔个数设计为1、2、3、4四个梯度,进行出菇正交试验。
由表2可知,畸形菇发生率较低的因子条件为:温度在16~22℃,湿度85%~90%,培养基含水量60%~65%,空气CO2浓度小于0.1%,光照强度500~1500lx。各因素条件超出范围值,猴头子实体在不同程度上均出现畸形,具体表现在:
温度过高,猴头子实体球块小而松软,且成分枝状,菌刺长;温度过低,猴头子实体菌刺短而粗,有的子实体变成红色或幼菇开始到成熟均呈粉红色;湿度过高,猴头子实体分枝,菌刺粗大,球块小或不形成球块;湿度过低,子实体子实体瘦小,菌刺短而卷曲,子实体呈黄色;培养基含水量过高,猴头菇现蕾较晚,幼菇烂根;培养基含水量过低,猴头菇现蕾较晚,幼菇生长缓慢,子实体瘦小,子实体呈黄色;空气中CO2浓度过高,菇体基部多次分枝丛集,形似珊瑚;空气中CO2浓度过低对猴头菇无影响;光照强度过高,子实体颜色发红;光照强度过低,子实体基部狭长不呈圆筒型。
表2 五因子对猴头畸形菇的互作影响
表3 不同打孔个数、打孔直径对猴头菇畸形菇的影响
由表3可知,通过袋壁打孔的方式进行袋内透气增氧,可以达到减少猴头菇畸形菇发生的目的。打1个孔时,壁孔直径以2cm最为适宜,直径过大培养基易失水,影响产量;打2个孔时,壁孔直径以1cm最为适宜,原因同上;打3~4个孔时,畸形菇发生率均为0,但易引起袋内失水,且在实际生产中人工费用支出过高,故不予采用。出于人工费用成本最低、出菇效果最佳为考虑条件,因此袋内透气增氧法确定为:打1个孔、孔壁直径为2cm。
4.1 试验结果表明:猴头菇栽培过程中,最适条件为:温度16~22℃,湿度85%~90%,培养基含水量60%~65%,空气CO2浓度小于0.1%,光照强度500~1500lx。各因素条件超出范围值,猴头子实体在不同程度上均出现畸形。
4.2 通过袋壁打孔的方式进行袋内透气增氧,可以达到减少猴头菇畸形菇发生的目的,最佳打孔方法为:打孔位置为袋壁中部,打1个孔、孔壁直径为2cm。该方法在不减少产量的同时可显著降低猴头畸形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