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芳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全身情况许可,可做人工股骨头置换。重比重液是常用的腰麻药物,但重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需在患侧阻滞完善后再调整体位,给麻醉操作和管理带来不便。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将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手术,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89岁,体质量53~75 kg,ASAⅠ~Ⅲ级。术前对合并症予以适当治疗,术前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轻比重组(A)和重比重组(B),每组20例。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和SpO2,静脉输注林格氏液500 ml,鼻导管吸氧2~4 L/min。A组患侧在上卧位,B组侧卧位,选择L2-3或L3-4间隙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达硬膜外腔后用25号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后A组注入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1 ml(轻比重液),B组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 ml+10%葡萄糖1 ml(重比重液)1.5~2.2 ml,速度0.1 ml/s。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3~4 cm,A组保持体位不变,B组患者穿刺完平卧15 min变换为患侧在上体位。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收缩压下降低于80 mm Hg或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者为低血压,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根据心功能状况适当加快补液速度。术毕随患者自愿接术后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针刺法测定患者皮肤感觉消失节段为阻滞平面;②运动阻滞评定:用改良Bromage法评定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标准[1];③麻醉效果:优:术中无痛,患者安静合作;良:无痛合作,肌肉松驰欠佳,不影响手术;差:偶有疼痛,肌肉不松,加深麻醉;失败:加用局麻或改用全麻;④常规监测生命体征、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40例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面较B组平面低,A组感觉阻滞达峰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见表1。健侧下肢运动阻滞A组比B组轻(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健侧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例)
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功能衰退,常伴有慢性疾病,对麻醉的耐受力较差,麻醉风险相对较高。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兼有腰麻起效迅速,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少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作用时间灵活等优点。CSEA用于老年人具有麻醉效果好、局麻药剂量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2]。但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受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穿刺时多不能取患侧居下位,给重比重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实施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将(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 ml+生理盐水1 ml)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经过平稳,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由于局麻药用量小,麻醉平面相对较低,对神经纤维的阻滞较弱而慢,有利于心血管中枢起代偿作用,维持血压平稳。在吸氧的情况下SpO2较麻醉前均明显改善,不吸氧也不会明显下降,麻醉效果满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前与麻B组患者穿刺完平卧15 min变换为患侧在上体位醉后各时间点 SBP、DBP、心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起效快、效果满意、循环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 Sieber FE,原著.左明章,田鸣,主译.老年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24.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下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5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