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拉尼的“圆形世界”看产品设计中的曲线型风格

2012-09-17 06:07
关键词:拉尼动力学产品

郑 路

(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长春 130012)

路易吉·科拉尼(1926—)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抗功能主义倾向的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式样”在他的作品中被有意识地全部采用。

他的“曲线环形设计”的出现似乎是设计风格不断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平衡,作品中既有着20世纪30年代美国流线型风格的影子,又呈现着强烈的未来的面貌。过去、现在和未来奇妙地在同一产品上共存,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标出一个独特的审美边界。这被彼得多默称为“在风格历史上既超前又滞后”[1]。

彼得多默的说法来自于科拉尼1985年为日本佳能设计的T90(图1),这款相机的设计号称是根据生物形态长成的而不是被装配而成的,它们几乎与身体合二为一。

科拉尼是专注而富有激情的,他从不妥协,每一件设计都打上了科拉尼的烙印,而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并不合适的,维托里奥的观点是设计应该使他人激发激情而自己保持一种中间色彩。

在科拉尼的作品中,各种优美伸展的弧线赋予了作品极强的生命力。在他的交通工具设计上,几乎找不到一条直线,这些长曲线回转有力,优美流畅舒展,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更多是具有魔力的诡异的未来感觉。这也印证了科拉尼自己说的“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得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

图1 佳能T90

科拉尼早年在德国学习雕塑,培养了他强烈的造型意识,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更是为其日后的“曲线环形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态或者说线条的仿生是科拉尼的设计重心,作品中流畅的线条、富有生命力的曲线都在揭示着来自于自然的神秘的力量。

一、线与面与阴影

科拉尼在他的作品中将各部件进行组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连续性。在他的飞机设计中,即使是不相连的两组部件之间也让大曲面和小曲面之间体现出强烈的虚的连接关系。在视觉心理上人们会将其视作一个整体。

科拉尼的设计涉猎极广,大到飞机、小到茶具都有他的身影。空气动力学家的身份使得他设计飞行器,客机等尖端产品也游刃有余。

当视线在他的设计上“漫步”时,会深刻体验到“流畅”、“生长”的感受,视线从飞机低伏的头颈开始,顺延到宽厚的背部,再沿背部向两翼伸展,最后消失在空气中。线条与曲面的强烈的连贯性让人由衷地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就像植物的生长。貌似单一的曲面上有内而外的张力衍生出大量的看不见的线条,在视线深处跳跃。

在他的作品中,线更像是一个领航者,引领着读者沿物体的结构或物体的表面去关注重要的细节,如线条下滚滚的车轮。有时候,实的封闭线会转向虚的封闭线,实的封闭线也会和虚的封闭线相交。这种相交在产品上形成了“骨骼”。

有过雕塑的学习经历的科拉尼十分重视产品的造型美感,在他的作品上,每个部件的体积在美感上都经过精心的设计,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要满足人的视觉需求。投影在产品的外观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蛰伏在地下的飞机投下的圆滑、流动的投影为产品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与压迫感。庞大的产品体积由于投影的存在而强调了立体感,产品暗部与地面产生的空隙与反光使得重量感减轻,而某些装饰线产生的光影让产品显得更加生动,十分具有吸引力[2]。

科拉尼的线条与投影绝不是新生事物,因为埃及和希腊石头上的人物雕刻就运用细长的投影来作为线条,以显示细部特征。不同的是科拉尼的狭长优美的弧线使得产品充满了来自未来的魅力。

科拉尼的设计手法强烈地体现了仿生的造型意趣,事实上,科拉尼也将仿生设计作为自己设计思维的源泉,他曾说:“自有生物以来,蛋是最高级的包装形式。”他的每一个作品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自然。

二、折线与弧线

与宝马Z4(图2)相比,这个宝马家族的设计上狭长的折线尽显了力度之美,同是出于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两者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宝马Z4长身短尾的设计散发着现代与复古的双重性格。有力的折线上体现的是风留在车上的痕迹,它的思想是驾驭,是速度。而同是交通工具的设计,科拉尼更重视轮廓与体量感,这与他早年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正是这些独到的造型细节的组合构成了科拉尼设计的特立独行的产品性格。宝马Z4无疑是成功的商业产品,科拉尼在这一点上无法与之匹敌。如果以运动作为比喻,宝马Z4更像是一个体操运动员,细节之处充满了力量的美感,线条急促而有力。而科拉尼的飞机设计(图3)更像是一个芭蕾舞者,视线中全是节奏与优雅的起伏,有着一种柔然的力量。而体操是全民运动,所有的人都爱他,芭蕾只给懂他的人欣赏。

图2 宝马Z4

图3 波音客机设计

如果说现代主义设计赞美的是精致的朴素,那么科拉尼的作品就带有一种精致的张扬。科拉尼同样重视细节塑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优美流畅的曲线和曲面上洋溢着极致的专注。

三、从流线型设计到曲线环形设计风格

在“产品·形态·历史”一文中提到:“风格就是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领域里积累的一定的造型,人们为了给这些造型命名,在修辞上达到一致。”[3]而科拉尼独特的个性显然属于设计师个人的特立独行,很难被归为哪个风格或什么主义。

很多人认为,科拉尼是曲线环形设计风格的推动者,这种风格的特点就是在设计中完全采用曲线和曲面,以自然中的万物为灵感。

可是向前追溯,我们发现,未来主义和流线型风格似乎为科拉尼提供了设计之源。科拉尼似乎有些生不逢时,如果他的设计在那个年代,或许会赢得更多的拥护和赞美。

最早的流线型风格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被许多设计师所采用。尤其是在美国独领风骚,美国充足的资源和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为其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流线型风格的起源是空气动力学,最早也叫流体力学,由于该学科淋漓尽致的强化了交通工具必须具备的速度感与动感,所以广泛地使用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上[4]。时至今日,以空气动力学为依据的流线型风格依然活跃在以动力驱动的产品设计上。

科拉尼在巴黎的空气动力学的学习经历使得他自然地“继承”了流线型风格。在科拉尼的设计中,很多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强烈的造型美,却无功能上的实质改变。

前时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的代表雷蒙德·罗维的设计与科拉尼相比,显得更加商业化。罗维的设计大到火车、冰箱,小到铅笔刀都有明显的流线型特征。罗维更重视市场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上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曾经说:“对于两件价格、功能和质量都一样的产品来说,外观漂亮的将卖得更好。”

罗维所处的时代正处于美国经济大萧条,低迷的经济使得人们的消费欲望极度缩减,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大力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希望以新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流线型风格作为信心和活力的象征在此时大行其道,极具未来感和动感的设计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成为了治疗人们精神创伤的良药。

罗维最著名的设计就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包装设计,时至今日,可口可乐公司仍然在沿用罗维的设计方案。罗维的流线型设计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充满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商业味,极大地迎合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需求。

罗维的流线型风格是从属于当时的意识形态的,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他的设计思想建立在逻辑发展顺序的概念上,有着自己的思想纲领,设计行为有明确的设计目的的支持。例如将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在那时,流线型风格和随后出现的有机造型成为了具有美国精神特点的现代主义设计,而罗维,无疑是这一潮流的佼佼者。

从罗维的流线型风格到科拉尼的曲线环形设计,一脉相承的是空气动力学的支持,而科拉尼的设计在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具有全新的气质。可是并非相似的风格都能以同样的作用影响设计与时代。在罗维的时代流线型风格被委以拯救社会的重任。而在现代社会,科拉尼的存在成为一种特立独行的标志,他设计的产品常常被作为概念设计在活动和会展上出现,很少量产。

在2002年,科拉尼的第5代概念卡车Colani Spitzer-Silo Truck问世了,这款卡车在设计上被打造的几近完美,在当年的汉诺威车展展出之后,获得好评如潮,却始终没有打动重卡厂商。科拉尼对造型、材料的极致追求使得卡车的制造成本大大提高,而造型的独特性也不利于产品实现系列化、不同车型的零部件通用性差,他的设计更像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言,在现在的运输模式下却不可能达到普及。

图4 科拉尼的第5代概念卡车Colani Spitzer-Silo Truck

图5 罗维的灰狗长途汽车

科拉尼的设计与罗维的相比更加的夸张,在他的设计上几乎找不到一根直线,这就导致了他的设计并非全部都是适宜的,而且,也与当时以罗维为代表的流线型风格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曲线环形设计风格就成了科拉尼的专属名词。

在设计思想呈乱世状态的后现代社会,很难说科拉尼的设计师继承还是批判,充斥着过多信息的、富足的后现代社会,树立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并被人接受太难了。科拉尼的“自然的翻译者”的身份从表面上来说批判了人与环境过度紧张的关系,可实际上连科拉尼自己都认为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了人,而非自然。身处于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社会的科拉尼顺应时代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在纷乱的世界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5]。

科拉尼如果一直待在德国,或许他的设计风格在德国的功能主义影响下会变得有所收敛。但是科拉尼后来奔赴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在1953年去往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早年的雕塑学习与空气动力学的学科基础自然地结合。有机的造型,空气动力学,再加上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动,使得科拉尼天才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地发挥。

在20世纪初的德国设计界始终坚守着理性、严谨的设计风格,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是他们所推崇的,科拉尼的横空出世遭到了这些人的猛烈抨击。科拉尼作品中体现的强烈的仿生的造型意识完全颠覆大众的想象,喜欢的人将他奉若神明,还有的人难以理解。争议,在科拉尼的每件作品中都存在着。

科拉尼作为主要空气动力学专家为NASA工作了20年,西德国家铁路局当时委托他研制时速为600公里的超高速列车。要求该车辆在通过隧道时,能适用与对方车辆相交时所产生的每小时1200公里时速的压力。在越是严格的技术要求下,他的设计越是体现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感和速度感,这使得他的设计更多地成为一种坐标和一件展览品。

科拉尼学习雕塑的经历不但使他的造型带有明显的雕塑特征,还影响了他在构思设计产品时的方法。科拉尼习惯于将设计的产品先用泥塑造出来,自己用着舒服了才投入设计生产。在他的设计工作室里,常常看到用泥做的各种模型,比如一段长长的飞机机翼。

四、结论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风格已经被逐渐消解,人们也似乎不愿再去争论设计风格的话题,而是更多地趋于平缓。设计不再被限制在某一风格的统一标准下。设计师也不去关心形式的问题,而是把个性的发扬和创造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人为本”、“情感化设计”、“绿色设计”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熟练而狂热地使用生态曲线的科拉尼执着地将这种风格带到了除动力型产品外的其他产品领域里,这在某些产品上合适,可多数却显得不那么合时宜。所以,即便是在崇尚个性自由和情感至上的当今社会,也难以接受科拉尼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科拉尼的设计行为更像是艺术实践,科拉尼本意中以人为本的初衷已经被夸张怪诞的线条与曲面削弱到难以感受的程度,即使是这个产品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人们也会津津乐道它夸张的外形,而非使用时所带来的便捷。而事实上,科拉尼的作品更多地被博物馆(德国不莱梅艺术中心收藏了科拉尼的作品)收藏起来而非被消费者买到家中。

[1]彼得·多默.1945年以来的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11.

[2]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56.

[3]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6.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6:309.

[5]克里斯朵夫·克劳奇.现代主义的艺术和设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68.

猜你喜欢
拉尼动力学产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拉尼娜来了,这个“小女孩”不简单
梅拉尼娅: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是我
最小的一个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