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秀 杜丽萍 宋燕娇 陈 芳
6J绩效管理流程在手术室的应用与分析
陈月秀 杜丽萍 宋燕娇 陈 芳
目的:通过绩效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方法:利用企业6J绩效管理流程,根据手术计时、加班计时、特殊岗位补贴等手术量和手术质量进行绩效奖金的分配。结果:手术室工作人员奖金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结论:6J绩效管理流程使手术室的绩效奖金分配顺利开展,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能。
6J绩效管理;手术室;应用;分析
我院手术室是外科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危重病人和突发事件多,护士工作量大,加班多,身心疲惫。而且现阶段医院高学历、年轻护士越来越多,他们更加关注雇佣关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希望被认可,受尊重[1]。为了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我院从2010年起,采用6 J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诊断评估,绩效目标确定,绩效制定方案,绩效测评分析,绩效辅导改善,绩效实施)分步实施,改变了原来奖金分配的平均主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进行绩效诊断评估 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管理期望一步到位可能将工作引向毁灭,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系统评估,摸清科室的功能系统,才能设计出管理的绩效考核系统。我院手术室现有护士58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和护士41名,其中包括男护士2名。平均年龄29.8岁。高年资护士较多。手术间20个,分布于4个区域(大外科手术室,妇产科手术室,眼科手术室,供应室),人员分散,管理不易集中。年手术量1.6万台次,急诊手术2500台/年,任务重,生活没有规律。奖金分配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护士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状态。各层次护理人员责、权、利不明确,人员之间矛盾多,工作相互推诿,明显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
1.2 绩效目标确定 所有管理都是为实现目标确定的,因此,确定科内目标指向,有助于实现目标,凝聚护士,使护士体验目标实现的成就。如果护士能被合理激励后,工作发挥的能力能够达到没被激励的3倍[2]。所以首先提高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打破平均主义的奖金分配,实现劳动报酬和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工作成就密切相关。其次形成一个有评价、有竞争性的工作氛围。
1.3 制订绩效管理方案 这是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外出学习,科内征求意见,制定出绩效管理方案。工作量化(占奖金的60%)按照实际工作计时,即手术开始时间至手术结束时间,大概以每小时15~20元计算,手术护理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带回病房,一份作为统计计时绩效。其中工作8 h之外的加班时间17∶00~24∶00 为手术计时的1.5 倍,0∶00~7∶30为手术计时的2倍。特殊感染手术、特殊手术体位的摆放均加时30 min。工作岗位的分配(占奖金的35%)按照职称的高低设定系数,即副主任护师1.3,主管护师1.2,护师1.1,护士1.0,其中辅助岗位人员(复苏室、腔镜室、供应室)在原来的奖金系数的基础上下调15%,夜班护士、责任组长、带教老师进行相应补贴。体现各岗位的责、权、利的分配原则,绩效考核的重点向一线人员和夜班岗位人员倾斜。工作质量细化(占奖金的5%)奖励是一种激励的正强化,是对某人行为的肯定,能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3]。科室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考核,工作认真负责得到表扬的1次奖励50~100元。违反各项工作标准,依情节轻重进行扣罚。惩罚是一种激励的负强化,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强化大家的质量意识,强化管理效果,提高服务质量[4]。
1.4 绩效测评分析 这是绩效管理的试行性阶段及完善阶段,对实施的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调整。我科从2010年3~6月进行绩效分配的试运行。首先汇报院部、护理部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其次进行所有人员的培训,介绍绩效管理的意义、原理、方法,对个别有异议的人员进行单独沟通,说明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经过3个月的模拟,发现对各项指标要进行适度的调整,使所有人员的绩效差距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见表1。
表1 绩效奖金各项指标的调整范围
1.5 绩效辅导改善 通过一个阶段的测评,暴露出了组织体系问题、监督体系问题、一部分人员适应困难的问题。(1)组织体系需健全,组成科内的专门绩效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各专科组组长、科内统计员组成,定期对实施情况、效果进行分析、整改,提出合理性建议。(2)监督体系需完善,首先进行思想动员,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其次组成了专门的监督体系。每天由科内统计员,根据监控系统,对手术开始、结束时间进行登记,并与护士的登记手术计时进行比较。护士长进行随时抽查,杜绝个人随意性的发生。(3)少数人存在适应困难的问题,由于一部分辅助岗位人员、手术量少的人员,绩效奖金份额减少,出现了低调情绪。及时进行汇报,由护理部组织思想沟通,调整岗位,协商解决。
1.6 绩效考核的实施 从2010年10月正式开始实施,并根据绩效管理方案进行周期性分析评估,持续完善各项管理方案。实施前3个月作为护士长的重点工作,每天进行现场辅导沟通,说明计时的方法和细节,广泛搜寻所有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手术室各个岗位的护士、麻醉师及外科各科室的主任、医师等。每天收集手术计时进行汇总,进行实时监控。每月月底进行汇总,并公开所有人员的计时,进行核实,最后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奖金的发放。
通过以上6个程序的实施,绩效管理方案基本上落实。
评价内容及方法,首先进行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满意和不满意进行选择。采用护理部指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各科40名医师发放,结果满意度达到了95%,比2009年提高了10%。其次对手术室护士加班主动性进行调查,分为愿意与不愿意,发放50份手术室护士调查表,内容包括工作主动性、服务态度、技术操作熟练程度等,结果显示,护士愿意加班主动性达到100%。最后进行护士工作质量调查,分为差错事故发生率、抽查考核达标率、规章制度执行率,结果显示,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质量考核达标率为98%,规章制度执行率为100%。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进行工作汇总,结果显示,医师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加班随叫随到,不再有推诿现象,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绩效考核除遵循一般原则,即客观公正原则、应用原则、制度化原则、效率原则外,还要重视工作业绩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能效层次原则。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了竞争意识和荣誉感,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护士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考核还把个人能力的软指标转化为硬指标,用数据说话,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充分体现了护理管理的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通过预测和激发的动机,满足人的需求,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模式[5,6]。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把白天加班、晚上加班分不同时段给予加时,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绩效考核,可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绩效考核的方法,达到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管理效能,管理者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资源=效能,科学合理的发掘,培养使用人力资源,才能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作用[7]。我科实行绩效分配后,护士长不再忙于应付手术的配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考虑科室的发展、质量的控制、教学与科研等。
[1]卜水程.护理人员超时工作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1,1:182-184.
[2]黄文君.手术室护士长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1,14:147-148.
[3]李改珍.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7):1856.
[4]林昌秀.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74.
[5]邹瑞芳.培养年轻护士不可忽视情商教育[J].护理与康复,2009,8(1):3-4.
[6]徐小群,陈丽莉,潘彩青,等.手术室新护士入科初期适应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2):103-104.
[7]崔 快.手术室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与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7):185-186.
2012-03-22)
(本文编辑 王亚芹)
214200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陈月秀: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