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红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张秋红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2011年1~12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精神疾病患者58例,本组实验,除对患者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外,还采取自制调查问卷、护士自愿参加的形式,对我院8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风险。结果:58例患者共发生护理纠纷3起,其中护士发错药物1起,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起,患者坠床1起。“老年患者家属不理解,打骂医护人员事件时有发生”、“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倾向”、“患者私带物品,不遵守医院制度”是护士最关注的护理风险问题。结论:配置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积极地开展护士技能培训,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发生。
老年;精神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90
精神病院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医院的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特别是老年精神疾病需要更加特别的护理关怀,老年患者大多机体虚弱,除了患有精神方面疾病,还常常伴有慢性病,常常导致意外的发生[1]。护理风险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损伤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通过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笔者现将精神病医院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2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精神疾病患者58例,年龄61~83岁,平均75.4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阿尔茨海默症23例,血管性痴呆16例。
1.2 调查方法 本组实验,除对患者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外,还采取自制调查问卷、护士自愿参加的形式,对我院8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风险。问卷内容包括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卷题目共包括24项,每个题目为3个选项,分别为认同、比较认同、不认同。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58例患者共发生护理纠纷3起,其中护士发错药物1起,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起,患者坠床1起。
2.2 护士的调查结果占据前3位和后3位的问题(表1)
表1 调查结果占据前3位和后3位的问题(n=85)
3.1.1 护理人力资源短缺 北京地区曾经有调查显示,25家精神科专科医院共有床位近9000张,而注册护士仅有2500人左右,床护比1:0.28[2],这与国家规定的1:0.4 的床护比相距甚远。精神科护理工作非常特殊,护士在对精神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常需要面对思维、行为异常的患者,而老年患者除了精神方面的疾患外,还常常伴有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此除了要了解精神科的护理知识外,还要掌握慢性病的护理方法,不仅工作风险大、任务繁重,而且需要具备各个科室的专科护理技能,因此心理压力非常大,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
3.1.2 护士自身原因 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对疾病的观察能力欠缺,缺乏预见性。护士对于护理风险的识别力不强,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不能进行有效的判断,更不能预知护理风险发生后的后果,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3]。本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是由于此例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继而出现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的症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没有告知患者和家属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正常的药物反应,使患者家属误认为患者所患疾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另外,由于护士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不到位,导致1例发错药物。另外,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出现漏洞,本组1例躁狂症患者在白班护士和夜班护士交班时,因保护带脱离而发生了坠床事故。
3.1.3 潜在风险 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疾病特殊性,常常有认知障碍和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往往丧失了行为能力,没有判断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老年患者常否认自己患有认知障碍,拒绝在医院进行治疗[4]。此外,由于精神病院常采取封闭式的治疗和护理管理方式,出于保护性需要,常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同时老年患者家属缺乏对精神病院规章制度的了解,容易听信患者的单方陈述,常常担心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易引发纠纷。另一方面,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自控能力差,精神病医院要求患者不能带入食品和危险物品,需由护士统一进行管理,如果患者家属在探视时不合作,私自将食品和危险物品交给患者,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许多家属认为这是负担,不愿与患者交流,将患者交给医院了之,不再探望患者,甚至离弃患者,这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会加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2.1 加大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 护理风险管理不可忽视,需要长期干预,才能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意外事件大多是由于躯体疾病或者是意外伤害造成的,其次是由于精神行为症状如外出走失、自伤造成的,因此建议加大精神科护理人员配置,保证临床一线护士与患者的比例,加强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大对护校学生的教育,使其了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排除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加入到精神科护理的队伍之中[5]。此外,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对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一支稳定的精神科护理队伍,保证其发展。
3.2.2 重视医院环境建设,避免纠纷 护理管理者要重视精神病医院的环境建设,通过硬件建设来适应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需求,例如老年患者病房内的物品摆放是否利于活动行走等。护士应当做好危险物品的检查及管理工作。患者在入院时,严格检查其随身物品,并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宣教工作,避免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防止意外发生,并要认真地做好物品登记工作。对无家属陪伴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其物品要先由病区负责人保管,并进行登记,等待患者家属到来之后,移交家属管理,并请家属配合做好签收工作。在老年患者休息时,注意使用护栏和床档,避免发生坠床事故。
3.2.3 注重精神科专科护士的业务培养 精神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护理知识,特别是精神科专科的护理知识和老年科的护理知识,护士应当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同时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对于精神科患者尤其是躁狂患者,护士在工作中要确保护理技术过硬,便于治疗和应对。护士在工作中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密地观察每位患者的言行,一旦发现有异常表现,要加强观察,通知医师,随时准备采取应急抢救措施。
3.2.4 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 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常常有认知、情感、行为障碍,因此护士应当向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请家属配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救治过程当中[6]。医院每月设有开放日,请家属到医院来看望患者,不要离弃患者,并请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做好监督,以更好地改进护士的工作质量,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护理风险识别要从已发生的意外事件和护理缺陷之中汲取教训,仔细分析导致意外发生的高危因素,从患者和临床一线护士的角度思考问题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见性的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无陪护护理模式在精神病医院已经运行了许多年,在取得患者和家属好评的同时,我们考虑是否可以采取“陪而不护”的护理模式,即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时,由家属陪伴,为患者做好坚强的后盾,提供心理支持,但在日常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仍是由专科护士来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此进行研究。
[1]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
[2] 宋新勤,余 学,贾金鼎,等.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30 -31.
[3] 张冬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58 -59.
[4] 戴明华,刘方莹,范继美.早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9B):2393 -2394.
[5] 陈淑清,王述鹏,刘静芬主编.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36.
[6] 洪 武,方 华,徐 勇,等.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75-76.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护理部
张秋红:女,大专,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
2012-04-10)
(本文编辑 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