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行为调查分析

2012-12-26 11:01陈红宇张彦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6期
关键词:视网膜血糖糖尿病

杨 泉 陈红宇 李 瑛 张彦超 刘 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行为调查分析

杨 泉 陈红宇 李 瑛 张彦超 刘 丽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运动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85.82%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前没有携带糖尿病卡片和食物;半数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前没有穿宽松的衣服和鞋袜、没有做到每周运动至少3~5次、未做到每次运动30 min以上;70%以上的患者未做到餐后1 h进行运动、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做整理运动,且未达到最适宜的运动量;97.01%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未做到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论在运动治疗的安全性,还是在运动治疗的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治疗教育的力度。

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运动行为

10.3969/j.issn.1672 -9676.2012.16.08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机制复杂,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严格控制血糖,能够阻止和推迟DR的发展[1]。研究表明,除药物治疗外,保持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运动疗法,对体内尚有胰岛素基础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显著的降低血糖,通过降低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2]。如何使DR患者做到科学合理的运动治疗,只有在了解患者运动行为的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本文通过对134例DR患者的运动治疗状况进行调查,了解DR患者运动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为DR患者的运动治疗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及眼科住院的134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76 例。平均年龄(56.22 ±11.92)岁。平均病程(8.49 ±5.90)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9例,中专20例,高中23例,初中72例。职业:工人35例,农民22例,干部36例,其他41例。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130例。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118例,其中Ⅰ期66例,Ⅱ期29例,Ⅲ期23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16例,均为Ⅳ期。平均住院天数(10.22±3.59)d。自费患者59例,医保患者75例。其中合并白内障22例,高血压68例,冠心病17例,胆结石19例,糖尿病神经病变31例,糖尿病肾病28例。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DR均经过眼科医师扩瞳眼底镜检查,部分行眼底荧光造影后确诊,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会议DR诊断标准,分为6期[3],Ⅰ~Ⅲ期为背景性DR,Ⅳ~Ⅵ期为增殖性DR。血压(BP)采用汞柱血压计测量,按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BP≥140/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4]。

1.2 研究方法

1.2.1 DR患者运动治疗行为调查评价 参考相关文献[1-7],经过多名专家评议认可,自行编制 DR 患者运动治疗行为调查评价问卷,问卷的信度为0.747,克龙巴赫系数为0.839。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内容包括DR患者运动前后的安全、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及类型等。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为DR患者专门设计了一份疾病健康档案,为参与本研究的每位DR患者建档,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治疗行为调查评价问卷是疾病健康档案中的一部分。调查表由4名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作为具体实施的研究者,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其中3名内分泌科的护士具有市级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眼科1名护士通过内分泌科的专科护士培训且考核合格。研究者通过与患者面对面倾听、交谈、体格检查、查阅住院病历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1.3 统计学处理 以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用例数、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表1)

表1 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行为调查结果 例(%)

3 讨论

3.1 要加大DR患者运动前后安全性教育力度 本调查显示,97.01%的患者未做到运动前后监测血糖,85.82%的患者未做到运动前携带糖尿病卡片和食物。运动治疗可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运动使肌肉收缩活动增强,肌肉摄取葡萄糖能力增加,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和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增加,促使细胞对糖的吸收,糖向细胞内转移增加,血糖下降[5]。为防止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应教育患者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和食物,一旦发生低血糖应立即进食糖果、饼干等食物。为防止受伤,运动时应穿宽松的衣服和鞋袜,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做整理运动。本研究发现,55.22%的患者未做到运动时穿宽松的衣服和鞋袜;75.37%的患者未做到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做整理运动。由此可见,DR患者在运动时安全意识淡薄,要加强教育力度,以防止DR患者在运动中发生不良事件。运动结束后,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发生感冒和皮肤感染。同时要告知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限制运动量,否则会使视网膜病变加重,可致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前出血。

3.2 要教育DR患者选择合理的运动时间和方式 本调查显示,72.39%的DR患者未做到餐后1 h运动;61.19%的DR患者未做到每周至少运动3~5次;59.70%的DR患者未做到每次运动30 min以上。由此可见,DR患者在运动时间和方式上不合理。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肾素活性和儿茶酚胺的增加。但无氧运动则会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又会促进肝糖原及肌糖原分解,抑制葡萄糖的利用,且无氧运动中脂肪供能作用的增加,也会间接减少肌肉对糖的利用,血糖不会降低。因此,DR患者运动以有氧运动、中等强度运动为宜,尤其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的有氧运动。适合于DR患者有氧运动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散步、慢跑、竞走、各类健身操、太极拳、打球、游泳及骑自行车等。一般认为每次运动30~60 min,每周运动锻炼3~5次为宜。国内有研究报道认为,为防止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尽量避免空腹适动,选择锻炼的时间应在注射胰岛素作用最强时之前,即最好在餐后1 h左右开始[6]。

3.3 教育DR患者运动时要达到适宜的运动量且持之以恒长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既可改善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降低;还可提高肌肉组织中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加速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的利用,使过多的脂肪组织消耗,起到减肥、降脂和调节脂代谢的作用,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7]。本研究显示,76.87%的DR患者运动时未达到最适宜的运动量。DR患者运动强度应是运动过程中主观感觉周身发热,有微汗,稍感乏力但仍能坚持运动,运动时心跳和呼吸加快,但呼吸不急促,休息后即可恢复,第2 d起床后不感到疲劳;客观评价指标是运动时心率=(170-年龄)为运动量适度尺[8]。运动治疗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运动尚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1] 冯启芳,陈震谦,郭露萍,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1):19 -21.

[2] 牛淑玲,周志云.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25 -1826.

[3] 隋国良,葛在香,董砚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l19 -122.

[4]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关于高血压新诊断标准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150.

[5] 昊文栩,余方友,葛胜洁,等.运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B):8 -9.

[6] 栾 涛,刘华水.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3):44 -45.

[7] 黄小龙,龚 云.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9(2):141 -144.

[8] 张晓艳,于淑芹,郭淑兰,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中的饮食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56 -157.

434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

杨泉: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湖北省卫生厅护理科研基金资助(200619)

2012-03-28)

(本文编辑 王亚芹)

猜你喜欢
视网膜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