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宪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9)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rnia,HLP)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一种病症,是造成动脉硬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报道显示运用灸法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但对于其治疗机理以及温和灸防治高脂血症并发症的报道甚少。另外,目前对于针刺引起在经穴位氧分压变化的报道很多[3~4],但是关于灸法能否改变在经穴位氧分压变化的研究却是空白。本研究以此两点为出发点展开研究,探讨温和灸降血脂和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应、血脂与氧分压的关系以及温和灸与氧分压的关系,为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30 名病例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高脂血症专科,平均年龄(62.02 ±8.81)岁,男7 例,女23 例,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联合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采用艾条温和灸神厥穴、双侧足三里穴。每个穴位10 min,隔天治疗。用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汉医牌清艾条,治疗者手执艾条对准穴位,以患者感觉局部有热而无疼痛感调节施灸距离。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氧分压:氧分压的检测取穴选取丰隆,将E5250型经皮氧分压探头固定在左丰隆。室温控制在(26±1)℃,实验对象卧床休息20 min,适应环境,保持安静,裸露左下肢小腿部,测试时尽量保持姿势,减少移动。艾灸取穴选用左足三里,将艾条点燃,距皮肤2~3 cm处,进行温和灸,温度以受试者感温和即可。本实验于记录数据前将探头粘贴在受试者相应穴位,观察经皮氧分压的变化,15 min后数据稳定,开始存盘记录。
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高脂血症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主症和次症的量化。
检测时间均为初诊、1.5个月、3个月时,一共3次检查。
3.3.1 治疗1.5个月及3个月血脂变化
表1 治疗后血脂变化(±s,n=30)
表1 治疗后血脂变化(±s,n=30)
血脂 治疗前(mmol/L) 1.5个月后(mmol/L)3个月后(mmol/L)TG 2.61 ±1.15 2.40 ±1.22 2.29 ±1.17 TC 6.50 ±0.87 6.26 ±0.82 5.90 ±0.92
从表1可见温和灸治疗1.5个月可以降低TC(P<0.05),对于TG的改善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降低趋势。温和灸治疗3个月可以降低TC和TG(P<0.05)。
3.3.2 治疗1.5个月及3个月氧分压基础值、灸时氧分压、灸后氧分压变化
表2 治疗1.5个月及3个月氧分压基础值、灸时氧分压、灸后氧分压变化(±s,n=30)
表2 治疗1.5个月及3个月氧分压基础值、灸时氧分压、灸后氧分压变化(±s,n=30)
氧分压 治疗前(mmHg)1.5 个月后(mmHg)3个月后(mmHg)PO2基础值46.95 ±9.13 55.84 ±9.11 67.53 ±10.25 PO2灸时值 46.64 ±9.33 55.77 ±9.09 68.05 ±10.39 PO2灸后值45.69 ±10.01 55.30 ±9.52 66.91 ±10.75
取灸时第8 min作为PO2灸时值,取灸后第8 min作为PO2灸后值。
从表2可见,温和灸治疗1.5个月及3个月均可分别升高氧分压的基础值、灸时值、灸后值(P均<0.05)。灸前、灸时、灸后氧分压差异虽然没有显著性意义,但是大致呈下降的趋势。
3.3.3 血脂与氧分压基础值之间相关性分析
表3 血脂与氧分压基础值之间相关性r结果(n=30)
从表3可见,TG、TC在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P均<0.05)。
3.3.4 临床症状积分变化量与氧分压基础值变化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表4 临床症状积分变化量与氧分压基础值之间相关性r结果(n=30)
从表4可见,3个月肢麻沉重症状积分变化量与氧分压基础值变化量呈正相关,与眩晕、头重如裹、胸闷、心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实验的结果仅反映组织氧分压状况,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动脉氧分压,因此对于温和灸与动脉氧分压的关系及温和灸在防治高脂血症并发症方面的机理研究将成为未来实验的重点。
从表3可见单次温和灸对氧分压不存在有意义的改变,但经过1.5个月或3个月的治疗却出现组织氧分压升高的结果,而针刺却能出现即时的氧分压改变[5],这是否提示温和灸对疾病的治疗存在累加效应。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关于累加效应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做大样本实验得出结论。
实验观察发现 TG、TC在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这与之前的报道相符[6~7]。
温和灸治疗3个月后肢麻沉重症状积分变化量与氧分压基础值变化量呈正相关,提示温和灸能通过提高组织氧分压来改善肢麻沉重的症状,温和灸对防治高脂血症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具有意义。
[1] 靖芳.不同灸治时间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 圣海蓉.不同疗程温和灸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3] 喻凤兰,孔鄂生,刘汉,等.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经穴氧分压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6(10):15-16
[4] 王华,章汉平,刘又香,等.针刺对经穴、在经非穴、非穴深层组织氧分压影响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3 -5
[5] 陈铭,胡翔龙,吴祖星.针刺对手阳明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3):213 -216
[6] 汝燕,李素梅,张丽,等.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3):258-260
[7] 刘淮,张晓玲,黄金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脂水平与新生儿血气分析值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