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解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临床观察

2012-09-06 01:03马瑞斌张凤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消痞枳实白芍

马瑞斌,张凤琴

(山西省左权县中医院,山西左权0326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门诊较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具有上腹部正中部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恶心、呕吐、厌食、烧灼感等症状。FD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上根据患者表现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FD无明确的病因,属于功能性胃肠病中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一类,也称作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等。笔者临床观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往往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自2009年以来,笔者用消痞解郁汤治疗脾虚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3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病例来自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29岁~66岁,平均51岁;病程2年~18年,平均6.5年。治疗组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32岁~67岁,平均50岁;病程1年~20年,平均6.8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罗马III标准)必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①令人讨厌的餐后胀满,②早饱,③上腹疼痛,④上腹烧灼感;以及没有可以用于解释症状的结构性病变的证据(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有症状发作,近3个月来符合标准[1]。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临床可见脾胃虚弱证的主症:脘腹痞满,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次症:恶心欲吐,大便稀薄,口淡苔白,脉沉细[2]。兼有肝气郁滞的部分表现:如胃脘胀满,胸闷喜太息,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痛连两胁,脉弦细等表现。

1.3 排除标准

在病史、体检基础上,行X线钡餐胃肠造影、胃镜、腹部B超,肝肾功能、血糖等检查,排除胃肿瘤、肝、胆、胰疾病和消化性溃疡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大西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10),每次5 mg,每日3次。治疗组口服中药消痞解郁汤加减,药物组成:枳实 15 g,厚朴 10 g,黄连 6 g,半夏 9 g,干姜 6 g,党参 10 g,白术 15 g,茯苓 12 g,炙甘草 10 g,炒麦芽 20 g,柴胡 15 g,白芍 15 g,川芎15 g,山楂30 g。随症加减:纳差明显者加神曲10 g,莱菔子10 g;血瘀者加蒲黄10 g。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150 mL分2次温服。4 w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每周复诊1~2次,详细记录病情的变化。嘱患者按时进餐,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2]。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在3级以上,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保持2个月以上不再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2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1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均无好转。

3.2 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观察,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治疗后两组病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大便稀及次数增多2例,经调整药物后症状缓解;对照组有3例出现腹泻,减少药物剂量后症状缓解。

4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慢性胃炎及慢性十二指肠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感觉异常、精神障碍及应激等因素有关。西医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临床常用抗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抗抑郁药治疗,但效果不肯定、不持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嘈杂”、“痞满”、“胃痛”、“纳呆”等范畴,病因多考虑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劳逸过度、精神刺激等损伤脾胃。董建华先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抑郁、外邪内积、脾胃虚弱有关。病因病机不离肝、脾、胃三脏,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致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3]。李寿山先生认为“见脾之满,当先疏肝”[4]。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虽然不明,但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精神紧张、心理异常是重要原因[5]。笔者认为现代人群饮食精细,食物中粗纤维比例下降,胃肠消化功能普遍不足,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心理负担加重,由于精神心理因素,使肝失疏泄,肝木克脾土,则脾胃运化、升降失常,使本病顽固难愈。总以脾胃虚为病理基础,肝气郁结为病机关键,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健脾消痞、疏肝解郁为法。

本文采用消痞解郁汤治疗,消痞解郁汤是在李杲《兰室秘藏》枳实消痞丸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加柴胡、白芍、川芎等衍化而来。其中枳实辛温、行气消痞,白术健脾助运、归脾胃经,为君药。《药品化义》有“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苦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功也,为血中之气药,惟此称最”。《本草经疏》云“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安脾胃之神品”。《本草汇言》曰“白术乃扶植脾胃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柴胡善疏肝解郁,既可升脾胃之清气,又可舒肝气之郁结,与枳实相伍,升清降浊,升中求降,使气机和畅。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本草备要》载白芍可以“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珍珠囊》载白芍“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柴胡与白芍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的作用。厚朴辛苦温、下气除满,少佐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以泻痞,与干姜相伍,辛开苦降,调节寒热,以助枳、朴行气开痞。纳差食少者加神曲、炒莱菔子,加强消食导滞功能。现代研究表明,枳实水煎液对绵羊空肠及回肠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Ⅱ相、Ⅲ相的峰电活动有显著增强作用。较高浓度的白术水煎剂(1 μmol/L~10 mmol/L)能显著加强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并呈量效关系。白术煎剂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有明显加强作用。柴胡煎剂、总皂苷及柴胡皂苷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实验动物的自发活动减少,条件反射抑制;柴胡皂苷能使痛阈值明显提高。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及芍药苷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白芍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等功效除与其镇痛作用有关外,还与抗溃疡和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有关[6]。本文通过消痞解郁汤加减治疗FD,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上看优于西药对照组,体现出中医药在这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1]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2-343.

[2]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381-383.

[3]王长洪.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论治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289.

[4]于家军,李志民.李寿山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6):255.

[5]李聚林,冯五金.冯五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4):37-39.

[6]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548.

猜你喜欢
消痞枳实白芍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疗效观察
破气消积的鹅枳实
白芍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