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平
(山西省清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山西清徐03040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1]。既可局限于女性身体的一个部位,也可以涉及整个内生殖器官。严重者可导致异位妊娠、不孕、慢性盆腔疼痛、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以及性交困难等后遗症[2]。2010年-2012年我们采用自拟清热利湿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99例病例均为门诊已婚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6个月。治疗组66例中年龄最大49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个月。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腰骰疼痛,有时伴有肛门坠胀不适,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其中18例病例伴有尿频、尿急、白带增多、月经异常、痛经及不孕,37例病例伴有盆腔积液,12例病例伴有炎性包块。
有急性盆腔炎史,反复发作;有程度不同、时轻时重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或下腹坠胀感和牵扯感,月经前、劳累后或性交后加重或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妇科检查下腹部附件区有压痛、粘连、增厚,B超提示盆腔有积液或炎性包块。
对照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钠注射液800万U,甲硝唑500 mg,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热利湿汤治疗,药物组成:炒山药30 g,败酱草 30 g,忍冬藤30 g,薏苡仁30 g,延胡索 25 g,丹参 15 g,赤芍 15 g,桃仁 10 g,川楝子 10 g,车前子15 g,黄柏15 g。随症加减:湿热较重者加蒲公英20 g,红藤20 g;盆腔积液、炎性包块者加三棱12 g,莪术12 g;气虚加党参30 g,黄芪20 g,鸡血藤30 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7 d为1个疗程。
治愈:所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正常。好转: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压痛基本消失,B超检查提示包块缩小2/3以上,盆腔积液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妇科检查体征无减轻,B超提示盆腔积液无减少,炎性包块缩小不足 1/3[3]。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7.58%,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范某,女26岁,已婚。2009年9月10日初诊:自诉黄带量多6月余,味臭、质稠,尤以疲劳、性生活后则甚,下腹胀痛腰困、B超提示有盆腔积液,以往治疗以口服中成药或静脉滴注消炎药,均效不佳,观其面色萎黄,体型较胖,舌质淡,苔薄黄,脉象沉滑。证属脾肾亏虚,湿热下注任脉,带脉失约所致,治以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自拟清热利湿汤加味,药物组成:炒山药30 g,败酱草30 g,忍冬藤 30 g,薏苡仁 30 g,延胡索 25 g,丹参 15 g,赤芍15 g,桃仁 10 g,川楝子 10 g,车前子 15 g,黄柏 15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9月18日二诊:药后诸症减轻,盆腔积液消失,前方续服3剂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慢性盆腔炎在祖国医学中相当于“热疝”、“带下”等病症范畴。病多起于经行产后,因经行产后包络空虚,血室正开,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蕴结胞宫,迁延日久,病及血分致瘀血内停。女性胞宫、胞脉等重要脏器位于人体下焦,冲任督带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以获取精微营养,籍以完成胞宫、胞脉、月经孕育等功能活动[4]。当病邪经阴户侵袭并壅遏于胞宫、胞脉时,势必使胞脉之气血运行受阻,进而瘀滞不通,最终导致“瘀血”的产生。“不通则痛”而发为痛证这一主要症候。女性盆腔内2~3条静脉随1条同名动脉循行,大静脉之间有较大的吻合支形成分静脉丛,且生殖系统的静脉丛又与膀胱、直肠两系统的静脉丛相通。这种丰富复杂的循环特点为盆腔“瘀血”的形成提供了病理条件,尤其当盆腔感染发生时,盆腔组织瘀血水肿,盆腔静脉运行更加缓慢,最终导致瘀滞的产生。现代医学对盆腔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但由于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结缔组织增生,病变部位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药物浓度低,治疗效果不佳;或长期应用、滥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破坏机体的菌丛平衡,或产生毒副作用,这些因素均造成对慢性盆腔炎治疗的限制[5]。抗生素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敏感细菌感染较为有效,但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由于组织粘连化、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于渗入局部发挥作用,对消除炎症浸润之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效果较差,且抗生素不具备缓解粘连及止痛作用。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大。故慢性盆腔炎单纯用抗生素治疗,疗效并不显著。而中医药既能从本病的病因病机着手,又能从全身和病变局部进行调理治疗,其多药物、多成分共同作用,不良反应也很少,便于长期使用,为现阶段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和手段。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针对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立足于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自拟清热利湿方中炒山药滋补肝肾,桃仁、丹参、赤芍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川楝子助延胡索理气止痛,忍冬藤、败酱草、黄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薏苡仁、车前子利水渗湿除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和解毒化瘀类药物对慢性增殖性炎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并能改善微循环,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的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此外,该类药物还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以及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提高T细胞或增强其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因此,诸药合用以达到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排脓、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临床观察疗效显著,且未见毒副作用。
[1]王清,经燕.试述许润三教授之慢性盆腔炎非“炎”说[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4):223-224.
[2]赵俊娟,裴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2):128-140.
[3]李祖正,赵治友,徐林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404-405.
[4]陈向东,胡爱花.当归芍药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6):36-37.
[5]吴燕琼.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四川中医,2003,2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