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

2012-09-05 02:39武建国
外语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互文互文性交际

武建国 刘 蓉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太原师范学院,太原030012)

1 引言

作为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篇际互文性在文学和非文学领域中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前者主要集中在文体学研究中,而后者则主要在批判性话语分析中。文体学研究路径将篇际互文性与文学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结合起来,认为篇际互文性是构成文学语篇、映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手段,据此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语篇的艺术魅力,珍视其美学价值。但是,文体学研究路径由于没有具体的分析模式而显得比较主观,而且这一路径不够系统全面,因为它没有涉及到意义生成的动态性以及篇际互文性运作过程中的心理或认知成分。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路径将非文学语篇中的篇际互文性看做是连接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的中间媒介,以期通过这一中间层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相比之下,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路径更胜一筹,因为这一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交际的动态性,能加深我们对篇际互文性的理解,而且这一路径成功地把语言分析和社会研究结合起来,语料真实可信。但是,由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路径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交际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再加上自身的缺陷,而遭到了多方的批评。

无疑,以上两个路径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篇际互文性的奥妙提供了帮助,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包容、更具解释力的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将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和认知的因素。

2 本研究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语用学纵览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随着语用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起,不同的语用学流派应运而生,其中最为流行的当属英美语用学和欧洲大陆语用学。

就其基本理念而言,英美语用学在语言研究中一直占据主流位置。(Levinson 1983,Blakemore 1992,Grundy 1995,Thomas 1995,Yule 1996等)在这一阵营中,语用学被视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与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相并列,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语用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包括指示语、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和对话等。其中,“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力经久不衰,它曾经是成就英美语用学辉煌的驱动力”。(Verschueren 1999:256)然而,英美语用学的研究视野较为局限,未能系统地考虑到语言使用的社会、认知和文化因素。

与英美语用学相对,欧洲大陆语用学对语言使用的理解更为宽泛,它强调语言学所有内容的语用向度,并从整体上考虑到了语言使用的所有因素。这一派别的语用学在某种意义上囊括了话语分析、交际民俗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所以,欧洲大陆语用学可以说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

除了这两大公认的语用学阵营外,还有其它一些迥然不同的语用研究思路。如Habermas从人类交际与社会进化的关系出发,将语言使用置于人类交际的普遍经验之中,创建了他所说的“普遍语用学”(universal pragmatics),这样语用研究就变成了一种理性的重构。同时,他强调语言交际中的语用规范,并将这一研究称为“规范语用学”。(Habermas 1998)正如Mey所言,面对这些不同的语用流派,我们应该“兼收并蓄这些不同的观点,以便拓展而非局限我们的认识论视野”。(Mey 2001:9)

2.2 语用综观论

正如上文所述,语用学研究流派纷呈,但最为全面包容的观点当属Verschueren(1999)提出的“语用综观论”。在Verschueren看来,语用学可以看做是一个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功能性综观。Verschueren认为,语用学既不同于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或语义学等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又不同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或人类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它涉及所有的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这样,语用学就渗透到了语言使用的所有层面,语言学领域的方方面面都不可能脱离语用学的范畴。这种综观论在欧洲大陆语用学中非常受推崇,并有很长的历史。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篇际互文性的运作与语言使用的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篇际互文性所涉及的意识形态,无论是个人的、社会的、还是心理的或文化的,都在复杂的篇际互文关系中相互融合在一起。然而,现有的研究由于没有考虑到其认知维度而显得比较片面。

2.3 语言顺应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Verschueren就将进化认识论应用到语言研究中,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完善,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完整地提出了语言顺应论,为我们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包容力和解释力都很强的分析模式。

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地对语言形式和策略做出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对语言做出选择就在于语言本身具有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言可供选择的一系列可能性;协商性指人类对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死板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以上两个特性意味着语言选择的不确定性。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的交际又何以能成功呢?原因就在于语言的第三个重要的特性:顺应性。它使人类从许多可能的选项中做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以便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三个特性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属性。

3 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

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力图避免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旨在解释篇际互文性的运作机制、语用功效以及语言使用者选择这一语言现象的真正动机。

3.1 篇际互文性与语言选择

在篇际互文性的运作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会从形式和策略上不断地做出选择。在其生成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必须选择特定的篇际互文成分(体裁、话语或风格),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与这些成分相关的语言形式(如特定词汇或句子结构等)。在语言不同层面进行的整个选择过程又印证了篇际互文语篇的变异性。在此过程中,除了语言结构和形式上的选择,语言使用者还要选择一定的策略以便达到自己预期的交际目的。篇际互文性的产出者能否成功地与阐释者完成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在篇际互文性的阐释过程中也要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对交际的成功同等重要。在阐释过程中,阐释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的选择特定的篇际互文片段。然后,阐释者会进一步从形式和策略的库存中选择特定的篇际互文成分、语言结构以及阐释策略,以便成功地理解产出者所表达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出者和阐释者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也直接或间接地相互顺应。

须要指出的是,在篇际互文性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这些选择都是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做出的。一些选择的动机很强(如招生手册中),而另外一些选择则意识程度较低(如脱口秀节目中)。

3.2 篇际互文性与动态协商

语言的协商性特征表明语言选择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或策略。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交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既是语言使用动态性的结果,也是其前提。在语言的这一动态协商过程中生效的基本原则有很多,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以及关联原则等,正是这些原则的作用使得动态协商得以成功。

就篇际互文性而言,并不存在特定的规则告诉交际者何时、缘何去混合篇际互文成分。相反,交际者是基于灵活的策略来生成和阐释篇际互文语篇的。在交际过程中,篇际互文性的形式和功能并不存在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所有的选择都处于不断的协商过程中。所以,我们可以说篇际互文性的运作过程即是一个不断协商的高度动态过程。

3.3 篇际互文性:顺应的具体体现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顺应的过程,而且这种顺应发生在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各个层面。作为顺应的具体体现,篇际互文性在运作过程中实现了许多语用功效,并且从长远来说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篇际互文性的运作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顺应了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中的诸多变量,在完成这些顺应后,篇际互文性就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其交际功能。

对物理世界变量顺应的篇际互文性源于语言使用者对时空要素、与自身相关的因素以及多元异质的生活环境等物理世界需求的考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界限被打破,这为不同语言领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篇际互文性也随之更多地出现在语言使用中。例如:

2003年12月8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演播室将迎来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苏尔斯顿的贡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

这次,苏尔斯顿一行应邀来到《走近科学》节目现场,将与您探讨下列问题:一旦个人遗传密码被破解和记录在案,那些有基因缺陷的人是否会遭到歧视?……(http://www.cctv.com/program/zoujinkexue/20031127/101694.shtml)

本例选自中央电视台网上科学论坛,其中混合了娱乐性(下划线部分)和科学性(斜体部分)两种体裁。这里的科学体裁还融合了来自其它子体裁(斜体的医学体裁和斜体加粗的伦理学体裁)的不同风格。电视论坛一般都具有娱乐性质,同时又和论题的风格相关,所以本例的语境是多元异质的。交际者在交流中必须顺应物理世界的这些复杂性,所以本例中的篇际互文性事实上是源于作者对物理世界中多元异质生活环境的被动顺应。

对社交世界变量顺应的篇际互文性源于语言使用者对社会关系和文化差异等社交世界需求的考虑。人类具有社会性,其行为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明规约,符合社交世界的期待。此外,人们的交际还应尊重特定的文化。为了融入社会,语言使用者频繁地顺应于这些变量并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其中篇际互文性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常,不同言语社团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牵涉多个言语社团的篇际互文性与不同文化的共存密切相关。换言之,篇际互文性的运作常常会顺应不同言语社团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

“抢”把椅子再“下岗”

11月5日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最后一次参加自由党核心会议,并将众议院送给他的礼物——椅子高举过头。克雷蒂安表示,将在明年2月份之前辞去总理职务。加有一传统,那些因退休而不再参加众议院会议的政治家将得到他们曾经坐过的椅子作为纪念。(《南方都市报》,2003/11/7 A26)

本例属于(政治)新闻报道体裁,由三个句子组成。前两句话向中国读者报导了关于克雷蒂安的最新消息,具有浓厚的新闻味道;而第三句话(斜体部分)介绍了加拿大独特的习俗和传统。由于中加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中国读者在读到标题及前两句话时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所以,作者顺应了这种文化差异,选取混合新闻报导和风俗介绍这两种体裁的篇际互文性,达到了方便读者阅读的效果。

对心智世界变量顺应的篇际互文性源于语言使用者对心理动机和情感等心智世界需求的考虑。这种顺应的意识程度往往较高。典型的例子常见于广告、招聘手册、高校招生简章和公司主页等。例如:

该例选自非典传播时期的一则公益广告,它告诉人们如何预防非典。这个例子是由图像和文字两种话语类型交融、幽默喜剧与广告两种体裁混合而成的。文字部分的信息均属直接引语,其风格亲切自然。作者在此选择了两个幼稚的小孩,他们以一种滑稽的喜剧性行动去“预防”非典。由于他们幼稚无知,这种情境下的话语实践很难被理解为两条建议,而恰恰是“相信谣言”的具体表现。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在幽默地告诫读者:不要像那两个小孩一样去轻信谣言。换言之,作者在此顺应了为消费者提供娱乐的心理动机,通过采用这种篇际互文性来逗乐读者,以便让那些处于非典阴影笼罩下的人们开心放松。

众所周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倾向于关注语言的生成过程,而篇际互文性的阐释也是一个顺应的过程。本文认为,这种“双向顺应”保证了交际的成功。

3.4 篇际互文性的阐释:意义溯源

本文认为,篇际互文性阐释过程的中心任务在于从顺应的4个方面(语境、结构、动态性和意识程度)追溯意义的生成。我们可以根据阐释者意义溯源的结果和产出者交际目的的吻合程度来判断这一阐释过程是否顺利完成。事实上,这里存在一定的相对性,我们不能绝对保证产出者的交际目的会完全实现,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Verschueren 1999:62)因此,基于篇际互文性运作的交际是一个相互辨认或追溯对方动机的动态过程。其实,在此过程中,阐释者和产出者通过语篇相互影响并相互顺应,如果产出者的交际目的被成功地追溯,这一阐释过程也就完成了。请看下例:

快吃饭啦,

“老公,去天河公园把孩子叫回来!”

喜欢天河公园第一排的生活吗?

你向往的,是否正是这样的生活?住在天河公园第一排——天府绿园,就可尽情享受这种亲公园生活模式,当然,还有天河公园已经成熟的生活氛围……(《南方都市报五·一购楼手册》,2002/4/23 28)

这个例子是一则商品房广告的文字部分,它占据了半页报纸的主要篇幅,其余是一个快乐的男孩在绿色草坪上(应该是在天河公园)放风筝的图片。不难看出,本例是对话镶嵌于广告中、在商业风格中混合使用Habermas(1998)意义上的“生活世界”风格而构成的镶嵌型篇际互文性。现在我们从上面提及的4个聚焦点来追溯意义的生成。从语境上来看,该例是从《南方都市报》售楼广告上截取出来的。这家报纸有很大的读者群,但这则广告的真正读者应该是那些想住在天河公园旁边的人,临公园的房子在五一黄金周前出售。这些关于交际信道和行为语境的简单信息表明这个片段与其它诸如图示、地址、电话、价格等附注信息通过互文方式连接在一起。所有这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共同形成了该片段的语境,这种语境带有浓厚的商业味道,并和我们的阐释密切相关。从结构上来讲,这个例子是由图像和文字两种形式的话语混合、对话镶嵌于广告模板之中、“生活世界”风格和商业风格融合而成的。正因为夫妻间的亲切对话镶嵌于广告之中,整个片段显得非常随意,而且向潜在读者提出了带有第二人称代词的问题(斜体部分)。此外,“生活”二字(下划线部分)在这个短篇中被重复了4次。从意义生成的动态性来看,赖以解释协商过程的意义框架是基于上述要素界定的内隐话语实践,也即借助这则商业广告来尽力向潜在的消费者推销充满温馨生活情调的房子。在这种情境下,镶嵌的直接引语很难被解读为是请求真实的行为,相反,它仅仅是这一住所温馨幸福生活的写照。广告的作者并没有阐明这一镶嵌部分的真实用意,但他/她清楚这对夫妇对话的意图,并故意利用这一内隐和外显意义之间的区别以及“生活世界”情调和商业风格间的表面矛盾。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篇际互文语篇构成的广告可以激起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

3.5 篇际互文性的交际功能

篇际互文性的交际功能与其运行机制息息相关,当这一语言现象得到阐释后,它的许多功能也能得以实现。而这些功能反过来又能说明篇际互文语篇是如何促进交际成功的。例如:

“一部车必须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如果它想得到人们的赞美和娇宠。”

——埃米尔·耶里内克

“梅赛德斯”来自西班牙文,原意为“优雅”,1900年奥地利商人埃米尔·耶里内克向戴姆勒订购了35马力的车型,并以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梅赛德斯之名来命名。此车在次年车赛中一举成功,证明了梅赛德斯汽车的无可匹敌。1902年,“梅赛德斯”正式由戴姆勒汽车制造公司注册,传奇从此诞生。

“永不褪色的传奇——梅赛德斯-奔驰经典图片展”……(《广州日报》,2005/9/30 A10)

本例是“梅赛德斯-奔驰图片展”的广告。这则广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巧妙地使用了互文和篇际互文策略。具体来讲,埃米尔·耶里内克(奔驰汽车的首位消费者)的原话通过互文方式呈现于这一片段的开头;之后,关于“梅赛德斯-奔驰”这一汽车知名品牌起源的有趣故事通过篇际互文的方式镶嵌在广告之中。通常,此类展览的目的是为参观者提供相关的常识。这一广告的作者顺应了这一目的以及想吸引更多参观者的心理动机,选择了融合叙述性体裁和广告体裁的镶嵌型篇际互文性。通过这一方法,他/她成功地激发了读者对知识的渴求,实现了劝说和促销的功能。

3.6 篇际互文性的变异性特征

在本研究中,篇际互文性的变异性是指篇际互文语篇在成分复杂性、篇际互文性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多样性。成分复杂性指大量的体裁、话语或风格等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与特定话语秩序和社会秩序中的不断变迁密切相关。当代社会生活越发变得动态、复杂、不可预知,常常会显得模糊混乱,这样,我们面临的社会秩序就变得更加复杂,随之产生了大量的不同成分。这些成分常常以不同的形式混杂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篇际互文性。另外,篇际互文性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出现概率也不同。由于交际者动机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有些领域,如广告和医疗话语中,篇际互文性的出现概率会大,而在其它一些领域则相反。

4 结束语

我们不妨用下面的流程图来总结上述篇际互文性研究的语用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将篇际互文性的生成和阐释结合起来讨论,二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缺一不可。这一模式将篇际互文性的运作看作是语言选择的具体体现,这正好是语言使用的一个基本特征。

篇际互文性的产出者在交际过程中或者动机很强,具有特定目的;或者高度自动化,顺应于特定的交际情境。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产出者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出一定的选择,这些选择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须要注意的是,这些选择并非静态或机械的,而是动态协商的结果。经过一系列的选择和协商,篇际互文性即能顺应物理世界、社交世界或心智世界中的各种变量,生成具体的篇际互文语篇。这些形式各异的篇际互文语篇又为后来的阐释过程提供了大量的选择源。为了成功地解读篇际互文性,阐释者必须辨认并顺应语篇中的结构实体及其隐含的语境关系。在这一动态的交际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交际功能也随之实现。

须要指出的是,篇际互文性的生成和阐释过程非常复杂,本文的解释也并非尽善尽美。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充实,我们将通过翔实的语料另行撰文,进一步探讨篇际互文性的奥妙。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5).

Blakemore,D.Understanding Utterances: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Oxford:Blackwell,1992.

Grundy,P.Do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5.

Habermas,J.On the Pragmatics of Communication[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8.

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Mey,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2001.

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Yule,G.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猜你喜欢
互文互文性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交际羊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