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瑞昔布钠联合鞘内注射吗啡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2012-09-04 11:03:51林光燕
海南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帕瑞昔布鞘内吗啡

林光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511495)

帕瑞昔布钠联合鞘内注射吗啡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林光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51149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鞘内注射吗啡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不哺乳产妇90例,随机分A、B、C三组,A组鞘内注射吗啡0.5 mg,术毕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钠40 mg,12 h后再次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钠40 mg,B、C两组分别鞘内单次注射吗啡0.5 mg、0.9 m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镇痛效果与C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中,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复合帕瑞昔布钠能增强其镇痛作用,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帕瑞昔布;吗啡;镇痛

吗啡类麻醉性镇痛药是治疗术后疼痛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因其引发恶心、呕吐、眩晕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临床的应用,因此常与非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以减少吗啡类药物的用量,降低其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的质量。近年来新非阿片类药物在术后镇痛领域应用日渐增多,如帕瑞昔布钠(特耐)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具有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本研究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鞘内注射吗啡和单纯鞘内注射吗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选择本院2011年3~11月实行剖宫产非哺乳产妇90例,体重指数均在正常范围,ASAⅠ~Ⅱ级。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无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无帕瑞昔布过敏史,无严重心肺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非哺乳产妇。符合条件产妇随机分A、B、C三组。

1.2 方法所有产妇入室后均开放静脉,心电监护,静脉输入万汶300~500 ml,选用L2~3间隙行硬腰联合麻醉,A组产妇蛛网膜下腔单次注射0.5%布比卡因10 mg+吗啡0.5 mg,并硬膜外留置导管,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24 h后再次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蛛网膜下腔单次注射0.5%布比卡因10 mg+吗啡0.5 mg,C组蛛网膜下腔单次注射0.5%布比卡因10 mg+吗啡0.9 mg,两组均硬膜外留置导管,术后均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佐坦)3 mg预防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专人观察所有产妇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情况,并记录:(1)三组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10~30分为轻度疼痛,40~60分为中度疼痛,70~90分为重度疼痛,100分为剧痛);(2)每组平均无痛时间(VAS评分小于40分的时间为无痛时间);(3)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眩晕等(尿潴留由于术后常规留尿管,不作观察)。恶心呕吐采用3级评分:0级无恶心呕吐,1级仅恶心无呕吐,2级有较重的恶心伴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在术后12 h内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B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三组无痛时间分别为(42.4±5.6)h、(26.8±5.9)h、(43.1±5.3)h,B组无痛时间最短,A、C两组较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C组较重的恶心呕吐(2级)发生率为46.7%、眩晕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恶心呕吐(2级)、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各时段VAS评分比较(,n=30,分)

表1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各时段VAS评分比较(,n=30,分)

组别A组B组C组术后4 h 10.0±5.2 11.2±7.8 10.0±6.2术后8 h 16.0±6.2 20.1±7.6 18.0±6.5术后12 h 18.0±7.1 22.0±8.5 21.0±6.5术后24 h 18.0±8.2 38.0±7.3 21.0±7.2术后36 h 29.0±8.5 51.0±7.5 30.0±8.6术后48 h 36.0±8.4 45.0±8.3 37.0±7.5无痛时间(h) 42.4±5.6 26.8±5.9 43.1±5.3

表2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例(%)]

3 讨论

传统的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会引起很多围术期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1]。鞘内吗啡镇痛的一般规律是剂量增大,则镇痛效果增强,作用时间延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加。本研究在术后24 h内三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24 h后B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A、C两组;B组无痛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但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A、B两组。A组相对C组复合帕瑞昔布钠镇痛后,鞘内注射吗啡用量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也有所降低,但镇痛效果无差异。据吴新民等[2]报道证实术后镇痛中给予帕瑞昔布钠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帕瑞昔布钠作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单次40 mg静注效果优于吗啡4 mg静注[3],单次肌肉注射40 mg镇痛等效于吗啡12 mg肌注,优于吗啡6 mg[4],单次静注后几分钟内出现可感知的止痛作用,2 h内达到最大效果,时间可能维持6~12 h甚至更长,发挥了其长效镇痛作用的特点,使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鞘内注射吗啡用量和镇痛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但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镇痛疗效较弱,尤其是有手术切口更不适合单独使用,必须复合其他镇痛方法[5]。帕瑞昔布钠作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和其他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能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副作用,提高患者满意率[6]。鉴于阿片类药物作用于中枢阻断疼痛传导,NSAID药物可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枢的痛觉敏区,提高疼痛阈值,抑制超敏,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疼痛[7]。因此在A组中,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复合帕瑞昔布钠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A组比C组吗啡用量少,从而降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产妇术后镇痛的舒适度。由于帕瑞昔布钠不能应用于正在哺乳的患者,故本研究未能进行哺乳产妇术后的研究。

综上所述,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复合帕瑞昔布钠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中,可减少吗啡的用量,能增强其镇痛作用,从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1]林光荣,杨建忠.吗啡硬膜外注射后镇痛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3):313.

[2]吴新民,岳云,张利萍,等.术后镇痛中帕瑞昔布钠对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7-10.

[3]Rasmuseen GL,Steckner K,Hogue C,et al.Intravenous parecoxib sodiun for acute pain after orthopedic knee surgery[J].Am J orthop,2002,31(2):336-343.

[4]Malap TP,Gordon S,Hubbard R,et al.The cyclooxygenase-2-specific inhibitor precoxib sodium is as effective as 12 mg of morphine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for treating pain after pynecologic laparotomy surgery[J].AnesthAnalg,2005,100(2):454-460.

[5]邓新波,许太武,孙臻.帕瑞昔布钠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89-91.

[6]沈锦春,郭海峰,杨建军,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25:383-386.

[7]罗爱伦.患者自控镇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1.

R719.8

A

1003—6350(2012)08—04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08.017

2011-12-20)

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Z-109-1)

林光燕(1975—),男,广东省茂名市人,主治医师,硕士。

猜你喜欢
帕瑞昔布鞘内吗啡
勘误: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帕瑞昔布钠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探析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医药前沿(2020年23期)2020-12-03 04:08:05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8期)2016-08-22 11:22:14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6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2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4
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