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有效调动高年级学生全面参与的策略研究

2012-08-31 00:04何霜
中国市场 2012年27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高年级美术课

何霜

[摘 要]正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主观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时常会忽视美术学科。本课题结合了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一系列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有效调动高年级学生美术课的全面参与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探讨,以期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美育艺术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有效调动;高年级;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117-02

1 课题界定,理清概念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调动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所谓“有效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而且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及没有升学任务的特点,进行兴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可用愉悦性的教学方式。“策略研究”,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订行动计划,这里是指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时调整教育的行为和方法。

2 学习必要的理论依据

哲学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强调人认识的能动性,认为主动性就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3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在小学美术课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非常喜欢画画,常在地上、墙上、纸上信手涂鸦,大胆请大人或老师来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渐渐长大到了高年级阶段却不喜欢美术课,不愿带美术学习工具材料,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显露不耐烦情绪,交头接耳,开小差、发呆,还有学生油腔滑调,怪声怪气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任意插嘴……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小学生的美术素质问题影响着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实则不然,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原因所致:

(1)学生对“主科”和“术科”的认识有偏差。艺术课程总处在边缘化的地带,大家重视的只是所谓的“主科”。因此,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设备条件,排课调课,师资培训,评价考核等方面相对于其他课均要滞后。由此造成学生主观上对美术课程也就不重视,认为美术课只是一节轻松放纵的游乐课,认为对未来没什么用,似乎可有可无,甚至有些“用功”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做语数作业,以获得文化课的好成绩。

(2)教师教学教法不得当。这是关键原因,包括缺少人文关怀,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设计未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枯燥的知识教学令学生厌烦,单调的分析程式令学生乏味,陌生的作品学生本就漠然,如不能引导学生凭借美术通道来欣赏作品,更令人望而生畏。

4 策略研究成果有效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基于上述认识与反思,且不同的年龄层次在教学上会带来不同的挑战,笔者提出了《小学美术课有效调动高年级学生全面参与的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调动高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中全面参与,达到有效教学质量,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策略。

(1)策略1:了解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找到利于美术教学切合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在性格上会呈现出许多明显的变化。如竞争意识增强、不轻易相信吹捧、团体意识也不断增强等,而生理上最主要的表现则是高年级学生处于记忆力增强的黄金时期。针对这些特点,应该给予关注,并学会从中找到利于美术教学的切合点。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比赛教学,让学生们在竞争中进步;也可以多安排小组分工合作任务,让大家在团队协作中赢得友谊;还可以利用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争当“小老师”,发挥极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大家进步,以点带面鼓励大家积极创作绘画等。这样,就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们全面参与课堂。

(2)策略2: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只有掌握了这样一套思想理论,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课前在老师提问的启发引领下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探究得出实践方法或技法,形成小组探究观点,小组“金点子”汇报交流,得出自主学习探究后的易学易用的方法结论,最后教师有机渗透指导学法,参照探究后的有效方法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这样,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了,自然参与课堂的学生就全面化了。

(3)策略3: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情感。一堂课,如教师一味地去讲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学生大多会皱紧眉头,昏昏欲睡;如教师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入活动或者游戏,来点幽默风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会非常精彩,师生互动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拉近距离,成为朋友,这个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学生喜欢了美术老师,才会认真积极地参与美术课堂,促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特殊的感情。有了情感,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才会去自主学习,去探究,去和其他人交流。有个别学生本身不爱交流,却非常喜欢画画,上课总是闷着头画呀画,遇到问题也不闻不问,在课堂中成了孤立群。其实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不爱交流,只是因为长时间在课堂上不说话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笔者有意识地组织了几次师生的团队合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和老师、其他学生交流互动,培养交往能力,扩大参与面。

(4)策略4:学习兴趣形式多样化,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美术课是通过一些基本的知识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缺少的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当学生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才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可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如课前小故事,给学生讲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让他们期待下一次美术课的到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课前一个小游戏,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参与游戏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堂,热爱生活。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己喜爱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进行课堂调整。高年级男孩子大部分喜欢打篮球、跑步,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对学生说,美术和体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体育中的投篮动作,在我们美术中就要对它进行分解,然后一步一步呈现在纸上。如果你真正的喜欢篮球,应该对它有更深的了解,把打篮球和绘画结合起来,大部分男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兴趣非常广泛,听流行歌曲更是喜欢。有一次走进教室,听到学生们正在唱《自由飞翔》流行歌曲。看到他们认真学歌的劲头,笔者想突然打扰他们会不好。笔者说,咱们一起上课,却没有一起唱过歌,对吧?学生们齐声说对。课后我们一起唱歌吧,学生们用最美的坐姿来表示同意,他们个个挺直了腰板,认真听课。这是一次最美丽的尝试,也是课后一支歌的魅力,不用猜想学生们全部参与了。

与同类研究课题相比,本课题的成功之处在于: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从学生的心理着手,培养意识,形成动手参与定势。其次,从行为上关注学生,指导学法,赋予动手参与能力。最后,从教学环境上创造条件,提供动手参与机会。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目前,笔者在所教学的小学五、六年级高年级阶段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学生们都能积极全面参与兴趣浓厚,而且以期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美育艺术教育成效。

综上所述,是笔者个人课题《小学美术课有效调动高年级学生全面参与的策略研究》研究的成果。本课题结合了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一系列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美术课中有效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全面参与提出了一些策略性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探讨,以研究发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出发点,把受教育主体能力的提高作为归宿点,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期能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成效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高年级美术课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