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英
摘要:朱淑真(亦作朱淑贞),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是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女性作家之一,与李清照并称女性文学双壁。朱淑真自幼聪慧,通晓音律,能文善画,对诗词尤为擅长。她的作品从女性视域向我们展示了追求自主、要求独立的“自我”女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历经挫折、痴迷真爱的女人对命运的抗争。她在这种挣扎、抗衡中体现出的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值得称道。她在诗词中以无畏的精神向我们揭示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那种或强烈或朦胧的女性意识,成就了朱淑真诗词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朱淑真;女性;自我意识;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04-02
一、正文
朱淑真一生共留下了33首词和337首诗歌,后被魏仲恭编篡为《断肠集》。她的诗词清新婉雅,情意深切,在当时广为流传。这位才气横溢奇女子相传为朱熹的侄女,生于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曾在浙西为官,家境富裕。朱淑真因父母包办,嫁给一个小吏为妻,后常因志趣不合,时时感觉生活不如意,郁郁寡欢。这也正是成就她诗词风格的主要因素。
朱淑真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男权横行的封建社会,对于女性而言,不论是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还是女性意识的呈现,都不被世人所接受或说是非主流的,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是不被允许的。而朱淑真在她的作品中以争取女性独立为标志,在创作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写作姿态和性别特征。她作为彼时那种敢于挑战世俗、拒绝文化传统的女性,把自己的思想释放在点点墨迹之上,从男性文化领域中抽身而出,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自己,提炼自身感触,独立于文坛主流之外,以不懈的探索精神,强烈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女性作家。
朱淑真在《自责》(一)一诗中,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觉醒的思维。“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从诗题“自责”和“女子弄文诚可罪”、“磨穿铁砚非吾事”的诗句来看,朱淑真似乎是在为违背礼教的行为忏悔。但从深层意义上分析,却是对封建礼术的嘲讽,同时也表现出对自我才华的欣赏及突破世俗束缚的快慰之感。朱淑真清楚地知道,女子舞文弄墨是为礼教所不容的,但她不仅通晓诗书,还写了许多令道学家所不能接受的、被判做有伤风化的诗词。据《断肠集序》记载,“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可见,朱淑真死于非命,她的双亲因承受不了当时的社会压力,在她死后将她的大部分作品一并焚烧了。
单从朱淑真诗词的遣词造句、感情色彩以及语气来看,《自责》(一)中的前两句是顺应题目,确有悔恨之意,但是后两句以“金针”、“铁砚”对举,却又将封建社会中的呆板的性别定位、男女的悬殊地位展现给人们。在对“非吾事”、“却有功”的否定与肯定、自我解嘲和无可奈何中,表达了那种冲破封建伦理秩序的冲动,展现了自己身为女性心中那种愤愤不平和淡淡怨恨。细细品读“那堪咏月更吟风”,则全无自责之意,反而凸显出一种满足与欢愉,这种感觉正是作者自我生命价值在“咏月吟风”中被确认后油然而生的。
不同于《自责》(一)中作者愤愤不平的控诉,《自责》(二)中所体现更多的是作者的无奈,“闷无消遣只看诗,又见诗中话别离。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封建社会里,女性被束缚于家庭之中。自幼受到文化熏陶的朱淑真身处闺房倍感孤独寂寞。在百无聊赖之际,唯有“闷无消遣只看诗”。但是,这样做并没有给她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原因是“又见诗中话别离”。朱淑真因为自身的禁锢以及封建社会的束缚,深感心灵备受煎熬,在才情与女德的两难中陷入迷境,因此对自身命运发出了无奈的慨叹。这一点,在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自信与性别矛盾中得以展现。
她在《掬水月在手诗序》中写道“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耳。”由此可见,她的写作目的不是追求功利,而是纯纯的抒发内心。她,用女性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下,觉醒的女性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她会因敬佩隐士林逋而写下了“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月为谁清。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的诗句(《吊林和靖二首》其一);也会因感叹而写下《暮春三首》(其二)“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凭阑观雪独徘徊,欲赋惭无咏絮才。”华美的诗词。朱淑真书写时心中充满矛盾,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对知音的渴望,这是一种对自我才华的肯定,又是一种对自我实现的期待。“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她不满足于置身秀房之中“绣折金针”,不愿意遵照“四德”中的“妇功”标准,她跃跃欲试,期待着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面对性别的矛盾,她唯有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排解寂寞,聊以自慰了。“默默深闺掩书关,简编盈案小窗寒。却嗟流水琴中意,难向人前取次弹。”在狭窄的闺房中,面对堆砌成岭的书籍,她只有在沉默和期待中慨叹知音难遇、机遇难逢,真切的展现出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忧思。这才有了她的《黄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受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绝美诗句,展现了她对理想至死不渝的追求,抒发了她宁做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也不愿做一个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世俗之人的强烈思想。
那个时代,朱淑真完全没必要为自身的处境过度伤神。自打五帝时代,社会生活和两性关系就已经被固定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和畜牧业从采集和狩猎业中分化出来,女子在传统行业中所占的优势地位,逐步让位于擅长放牧和种植的男子,在氏族组织中的作用,男子也占据了支配的地位,这种以男系为准世袭传统,代替了母权制,并在我国的封建制度下得以延续保留。母权制的否定,是女性在世界历史上的失败。父系社会中,女性的作用受到贬抑,失去了其崇高的社会地位,人们对天与力的崇拜逐渐取代了也对自然和生殖的崇拜。所谓“天”便是男性统治者——皇帝的象征,与女性有关的一切,都归属于“帝”的统治与支配。而“力”则成为权利的象征。正如韩非子所说“上古争于气力”。谁强悍有勇力,谁就能保存自己,并能征服其他种族,便随着这种典型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成和私有制的出现,女性的依附地位不可避免了。
其实,在朱淑真所在的封建时代,她所追求女性意识实际包括社妇女的自我意识及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两部分。妇女的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妇女作为有自主思维认识主体,对其自身客体存在的道德、价值、审美等活动的感受、评价和认知。中国的女性意识,就像是一部女性在个体家庭和男性社会的沉浮史。女性意识被压制,实质上就是女性被剥夺权力,丧失自由而陷入依附地位的全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宋代的妇女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动。经历了唐朝开放式的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的女性们,内心的自主追求开始觉醒。而经济的富足,促使宋代女性具备了这种宽松氛围。宋代女性意识在压抑了包括夏商周三代直至六朝的漫长历史之后,终于得以复苏。这种积极的复苏,不同于那种自觉性的觉醒,是宋朝妇女女性意识的本质的彰显。但是封建社会毕竟还是受封建传统统治,宋朝妇女的女性意识只是略微具有了一些自由性,并非自觉性觉醒。通过朱淑真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出,宋代妇女在思想意识上,已经有了要与男人平等的思维,但是,由于受制于社会和经济的局限,这种思想只能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萌动。真正的女性意识要想得到真正的实现或觉醒,必须自觉地将整个妇女地位的改善与妇女自身命运的改变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地与整个社会制度的改造融合。宋朝妇女的女性意识,是在宋朝社会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思想意识形态,所以,不论宋朝妇女的女性意识具有多么前瞻性和进步性,说到底也只能是局部的的彰显或复苏。
二、结语
深厚的文学功底,陶冶了朱淑真的情操,不驻足的写作又发掘了她潜在的文学才能,激发了她在封建礼教下蠢动的女性意识,提升了她认识自我、了解世界的能力。朱淑真的时代,注定了向往自由、追求自我的女子凄凉与悲哀的命运,正如魏仲恭在《断肠集序》中所说,“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封建社会造就了朱淑真,让她为爱而生,最后又让她也因爱而死。由于封建的束缚,朱淑真那个时代的女性注定无法走出闺阁,在社会舞台上实现自我。这是封建社会所有知识女性的悲哀。但至少我们值得欣慰:在朱淑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女人对命运的抗争,感受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朱淑真,不仅在宋代,即便在今日看来,也是值得我们颂扬的知识女性。
参考文献:
[1]、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姜秀艳;近10年朱淑真研究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吴邦江;宋代节令诗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张远秀;论宋代女性词[D];暨南大学;2007年
[5]、王瑜;清代女性诗词成就论[D];苏州大学;2004年
[6]、赵翠萍;浅论朱淑真其人其作[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成少波;南宋使金诗考论[D];安徽大学;2006年
[8]、学术期刊《文史杂志》2010年6期??作者:??李祥林??篇名:《中国历史上的“才女”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