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以下课题的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广西区教育厅立项项目201204LX128 关联理论与诗歌语篇分析。
摘要:人类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诗歌语篇的创作和解读也是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诗人的创作是明示诗歌意象意境的过程,传达诗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诗歌读者的解读是推理诗歌意象意境的过程,发掘诗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关键词:关联理论;诗歌语篇
作者简介:邵宏,男,1972年生,湖北大冶人,硕士,主要研究认知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42-01
一、关联理论与诗歌语篇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人们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行为明示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听话人基于说话人的明示(言语)行为,结合语境推理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并更好地理解其信息意图。信息意图并不直接改变听话人的思维,而是改变其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可以改变听说者互相的认知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1]。
诗歌语篇的写作和阅读是一种非在线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诗人通过言语明示其信息意图(主要是意象和意境)和交际意图(诗人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某种意象和意境的真实目的),读者必须基于诗歌言语的解码,结合诗篇语境和社会认知语境推理出诗歌隐藏着的交际意图即诗人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并更深入地体验诗人营造的意象和意境的审美效果。诗人营造的意象和意境改变了读者的认知环境即使读者获得了不同的审美感受,诗歌背后的交际意图向读者传达了诗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影响着读者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形成了一种交流互动的局面。下面将基于关联理论来分析一个汉语诗歌语篇中意境的明示过程及其推理解读过程。
二、明示与诗歌语篇中的意境呈现
诗人们总是有控制地明示出对于读者的认知环境有改变作用的信息,认为这样呈现符合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与读者的解读最为关联。笔者将应用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一个简洁分析程序来探讨诗歌语篇的信息意义的明示过程。该分析程序包括5个步骤:找出名词或名词短语并决定其在语义场中可能的语义关系;找出动词或动词短语并决定其在语义场中可能的语义关系;找出与名词短语相关的修饰语;找出与动词相关的状语性成分;分析名词和动词的组合意义[2]。
本文将对中国“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作个案分析。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名词有12个(下划线部分),除了“人”以外,“人家”和“天涯”反映人文社会环境;其他名词反映的都是客观自然环境。2)动词有:下、在。这两个动词动作意味不是很强,具有很强的画面感。3)名词修饰语有10个(除了人家和天涯这两个名词)。这一组修饰语描写了秋日黄昏中的景物和旅人,营造了一种萧瑟伤感压抑的晚秋意境。4)状语有:西、天涯。两个状语分别揭示了旅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充满未知的社会环境。5)名词和动词的组合意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组搭配处于诗歌结尾,处于认知的焦点位置,诗人刻意的明示行为表明:人的感受是其关注的重点,种种悲凉的秋意或是温馨的景致的描写皆旨在反衬旅人的伤感和艰辛。整个语篇言简意赅地明示了其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晚秋悲凉的氛围中有伤心欲绝之人,以及通过情景交融的意境传达作者伤感的思绪和某种态度。
三、推理与诗歌语篇中的意境解读
诗歌语篇中的意境解读是明示——推理交际中的另一面即读者的推理解读过程,读者面对诗歌会以最关联的方式来作解读。在上述诗歌语篇中,读者会读到一组组主要由名词构成的图景。单独来看这些名词,读者很难为之营造合适的意境。但读者会考虑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努力寻找与其关联的意象意境。他们会寻找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形成新旧信息的互动,努力为自己带来新的认知语境效果。作者写这首作品时正值怀才不遇,对现实强烈不满。这一写作背景激发了读者无尽的关联期待,促使其解读这些图景背后的伤感情怀,从而体验到把这些景物贯穿在一起的情感线索:令人感伤的悲秋氛围中,有一个伤心欲绝的旅人,其人生的道路艰辛坎坷,他也渴望“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温馨精神家园。这国画般的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信息意图即传递给读者一组组精致的意象意境以及意境背后的交际意图即作者的感伤和精神期待。
在这个语篇中,作者使用简洁的名词明示了大量的意象,这些单纯的意象却饱含作者的强烈情感,在推理过程中必须使用语用扩充这一解读策略来充实这些意象,以利于营造充实而丰富的意境。下面以“昏鸦”意象为例来分析该策略的运用。不作语用扩充,读者只是解读出“黄昏时分的乌鸦”这一意象,并没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认知语境效果。读者可通过语用扩充策略解读这一意象:“昏”可引申为迟暮之意;“鸦”这种鸟象征着凄凉、哀怨和不详,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通过语用扩充,读者能深深体会到这一意象背后作者悲伤的情怀。使用这一策略来解读种种意象能使读者深度把握意象并体会诗歌所要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意境。
四、结语
诗歌语篇的读者必须满怀关联期待,激活调用原有背景信息,才能解读出诗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由于不同的读者经历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爱好不同,他们对同一首诗歌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他们会对与自己的经验最为关联的意象产生共鸣。总之,诗歌语篇解读的主要目标就是情景交融的意象意境及其背后诗人想要传达的观点立场态度和情感。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and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58-61.
[2]、曲卫国.话语文体学导论:文本分析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