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学科建设、基础研究、汉语教师应有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汉语走向世界等问题上存在很多不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陆俭明先生著写的《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一书,涉及语法教学、虚词教学和词汇教学等具体的问题,并从留学生学习角度提出了富有创见的中肯意见,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陆俭明先生的著作,篇幅不长,但资料丰富,角度新颖,见解独特。
关键词:第二语言;本体研究;体会;收获
作者简介:方冰,安徽六安人,现就读于安徽大学,为11级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43-01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围绕和服务于汉语教学的汉语应用研究。随着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海内外汉语教学不断升温,《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这本书的诞生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以及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陆先生《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一书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综合性学科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开拓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领域,较全面地阐述了汉语本体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先生将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及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并以实例论证。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是互相作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语言学理论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学理论中的配价理论与配价分析来解释回答一些语法现象和语法问题。对外汉语教师如能学习、掌握看起来与自己教学无关实际对自己很有用的各种语言学理论、方法,就能使自己在语文教学或语言教学中更好地进入自由王国,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点拨式教学法,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大华语”概念的提出涉及境外华语、港澳台国语的规范问题。陆先生认为一方面要提倡以普通话为标准,另一方面又不做死的规定,不一定要求境外华语港澳台国语要不折不扣地完全受中国普通话的限制,也可以有一个容忍度。“大华语”概念提出很好地解决了汉语教学的标准问题,这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在标准问题上“斤斤计较”会打击学生说汉语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虚词教学和词汇教学的具体看法。以动态助词“着”为例,说明作为一名汉语老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所不断出现的语法问题,需要经常思考“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这样做对科研也将是一个促进。在语法教学怎么教的问题上,先生很重视采取点拨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要大讲语法,特别是不要一条一条地大讲语法规则,而要善于点拨。这不仅要求汉语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语法错误,给以改正,而且要求汉语老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出现某种语法错误的原因,要善于确定解决学生某个语法错误的突破口,要善于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某种语法错误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来作出明确而又通俗的说明。另外,虚词教学、制约句法的语义问题教学以及词汇教学都是先生所重视的问题,先生在书上也有详细的实例论述。
第三部分是先生就所接触到的、外国学生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的在词汇语法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一部分先生对九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分析和描写。例如讨论的第九个问题“VP+去”和“去+VP”句式意思似乎没有差别,这就容易给初通汉语的非汉族同胞和外国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这两种说法可以随意换着说,陆先生通过大量的例子从语义、语法及语用角度比较“去+VP”和“VP+去”两种句式,找出两种句式的不同以及各自不同的分工。陆先生所讨论的九个问题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以及语言学理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浏览全书,我个人对第二、第三部分有一点存疑的地方和粗浅的体会。在第二部分语义指向中的例(2)“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一片面包”,陆先生认为例(2)中数量词“一片”或数词“一”决不能删去,“面包”倒可以删去。但个人有点困惑,“他面包吃得不多,只吃了片面包”这个句子是可以成立的,黄伯荣《现代汉语》教材中提到量词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在“带份礼物给他”,“那份留给你”中,“份”是“一份”的省略。只有数词是“一”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所以改成“例(2)中数量词‘一片或除‘一以外的数词决不能删去”会不会更妥当些。在第三部分中,陆先生把“月、小时……”等词语处理为量词兼名词的观点我很认同,当它们直接受数词修饰时,是时量词;当它们受数量词修饰或作别的句法成分时,是名词。这很好地帮助了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解释为什么“一个年”不能说而“一个月”却可以说。
陆俭明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了许多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不以为意的事物和现象,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加以阐释,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2]、陆俭明.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中国语文,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