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长作为大学的领头羊,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流的大学更需要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学校长。分别以几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国内一流大学的现任校长为对象,从校长的背景和对校长的遴选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进而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一流大学;大学校长;中国;美国
作者简介:闫园园(1988-),女,山东高青人,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05-02
凤凰网教育版的某篇专刊提到: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2010年10月13日举办的首批985大学校长联谊会上称中国的校长是世界上最累的校长。我国现在正致力于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建设,而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团队,一流的管理团队又需要一流水平的领头羊——校长。美国一些大学可属世界一流水平,本文就对美国几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与中国国内几所一流大学的校长进行了比较,以此得出中国一流大学校长与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异同,进而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校长的背景
1.美国三所一流大学校长的背景
哈佛大学现任校长:德鲁·福斯特,历史学家,她是1672年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非哈佛毕业的校长;也是哈佛373年历史、28位校长中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布尔茅尔女子学院,1971年和1975年分别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宾大工作了25年,期间被授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1年福斯特接手拉德克利夫学院任院长,该学院于1999年并入哈佛。2007年10月福斯特就任哈佛大学校长。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教授,1968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之后在牛津大学研究政治学和哲学,并获硕士学位。1974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任经济学教授。莱温教授已从事教学、研究和行政工作二十载,1993年被任命为美国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莱温教授是技术变革经济学方面的专家,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经济政策委员会委员,他的著作涉及知识产权、专利权制度、产业研究和发展以及反托拉斯和公共管理对私有产业的影响等广泛领域。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教授,2000年10月被任命为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曾担任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教授、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工程学院院长、斯坦福大学教务长,致力于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的跨学科研究,并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员工待遇。近年研究的重点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汉尼斯博士曾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研究院创始人奖等多个奖项,是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学术组织的会员。
2.中国国内一流大学校长的背景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1983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后先后被聘为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司长;并先后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等职。2004年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其在社会上的兼职有:国家学位会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教育部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以及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曾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副系主任、主任,美国Notre Dame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高访学者,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2003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其在社会上的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长。
3.比较
(1)相同点:一是有较长的求学生涯,而且是求学于不同的学校,并获得很高的学历。二是在自己的学术领域获得高水平的学术成就,获得国家的高度荣誉。三是在担任校长前,就任过不同职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
(2)不同点:一是美国三所大学校长进行过不同领域的学习,具备多个学科的知识。中国两所大学校长只在自己单一的原专业中有很高的造诣。二是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校长出身于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中国两所大学校长皆为理科出身。三是美国三所大学校长在任校长之后在社会上的兼任职位较少。而中国两所大学校长在校外兼任较多的职位。
4.思考
19世纪,耶鲁大学在寻求新校长的时候,一位董事会成员这样描述大学校长的形象:“他必须是明治稳健的领导者、能干的公众演说家、伟大的作家和同各界交往的政治家。我们选择的虽是俗世上的普通人,但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品质:一个经验丰富能够委以重任的管理者;一个地道的耶鲁人,而且是伟大的学者;一个思考世界难题的社会哲学家,又不丧失普通人的感受力。”这种描述显然是对校长形象的理想想象,但可看出校长的重要性。校长作为一所几千甚至几万人的校园的领导者,其作用相当于总统或主席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因此,作为最起码的条件,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以上的比较中也可看出,不管是美国世界一流大学,还是中国一流大学,校长都是具有丰富经验和高水平学术造诣的人。
另外,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大学校长职衔非常多,或许这也是顾校长说中国大学校长是世界最累的一个原因。校长为了大学的各项事务,本身就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处理,还要顶上这么多的兼职,累是必然的。曾任康奈尔大学校长长达18年之久的Frank H. T. Rhodes总结出以下被校长忽视而导致其失败或受挫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缺少睡眠,没有时间锻炼,缩短假期,不断处在危机中,这些现象都是通往个人筋疲力尽道路上的警报信号。阻止个人过分疲劳的方法是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科学管理的日程表,权利适当下放,学会说“不”,组成高效的行政班子,坚定个人对大学价值的信念。负荷过重的大学校长并不是在忍受疲劳,他们是在创造疲劳,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习惯从而不断把负担加给自己。知识上的贫乏也是一种极有威胁的疾病。因为过于忙碌,校长们会感觉到内心上的空虚;校长们会感到缺乏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精神世界,而这正是大学中必须的。Robert Bolt有句名言,空虚的人和精神的流浪者在校长的职位上和在普通人的位置上一样多。
针对Frank总结的第二点,校长应该不断学习。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涉及不同领域,特别是哲学、教育学和管理学领域。所以,校长应该安排一定时间学习各种知识,一方面可以丰富内心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二、校长的遴选
1.美国大学校长遴选
一般来说,美国大学的管理者是董事会。董事会、董事会成员承担着受托责任,董事会的职能就是保证大学不偏离既定的目标。大学校长是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指定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有教授、有校友也有商界的人士,甚至还有学生代表。遴选委员会最后敲定的候选人不是唯一的,可能会有两位候选人,然后交给董事会决定。遴选委员会在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商业性的机构介入,比如说猎头公司。美国大学遴选校长的具体程序为:一是由校董事会成员、教师代表、职工代表以及校友代表等组成校长选拔委员会。二是由学校董事会讨论决定校长的任职资格。三是董事会在国家(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杂志或其他有影响的报纸、媒体上发布招聘校长广告,同时,还会写信给一些知名的校长、其他学校校长、教务长等,请他们推荐人选。四是校长选拔委员会确定候选人。五是校董事会根据前面的工作汇报,集体讨论决定校长人选。
2.中国大学校长的任命
受国情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制度长期以来与政府官员的遴选制度如出一辙。我国大学校长一般都由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选拔、任命,在这一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也会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但是这些意见一般都很少向教师反馈,基本上是不透明的,教师几乎不了解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以及采纳的情况如何。而且,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在校长选拔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因此,可以说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至今还没有一个基本的制度可以遵循,广大教师还没有参与校长遴选的权利。
3.比较
很明显,在大学校长的任用上所使用的词语就不同,一个是遴选(遴选是指慎重的选择或选拔,主要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公文,投标竞标,干部选拔中)。一个是任命(任命的意义有承命,接受命令;指下命令任用)。遴选体现了一种民主公平性,而任命则体现了一种行政权力性。
4.思考
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热点之一就是大学行政化问题,有关专家提倡去行政化。而政府任命校长就是大学严重行政化的一个表现。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那么,校长作为领导教师的人更是神圣的。所以,校长的任用不能简单的由政府决定,它必须接受来自多方的意见。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挑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一个委员会,征求各代表的意见,经过一关关严格的程序作出最终的决定。虽然这样可能会比较麻烦,要经过一个稍微漫长的过程。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公平民主性,才能选出最优秀、最合格的校长。
三、总结
通过以上比较,笔者认为大学校长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大学校长必须是一名教育家,或者至少必须懂教育,而且要不断的学习教育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殊的规律,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大学是教书育人,直接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教育场所,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懂得教育其中的规律,才能按照规律办事,保证校园的健康正常发展。我们知道,民国时期虽然动荡不安,但是各高校的发展情况却比较好,在对其特点进行总结中,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各著名高校的校长都对教育学有一定研究,都是教育家,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等。
其次,大学校长也需要懂得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毕竟校长要管理的是有几千几万人的场所,要保证这样一个庞大机构正常有序运转就必然会用到管理学的知识。
再次,大学校长应该放弃过多的社会兼职,专心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因为一个大学校长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清楚阐述大学的远景,并坚持长远目标而奋斗,同时要阐明短期目标。只有放弃无关头衔,集中时间,才能熟悉大学传统,开发它的实力,把握新出现的需求,抓住新的机遇,培养新的环境,建立新的机构等,为其构建大学远景和任务做准备。
最后,大学校长也应该抽出一定时间与学生交流。大学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此处“人”即指学生。校长与学生交流不仅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赢得学生好感,而且能听取吸收学生的一些好意见。
参考文献:
[1]栾兆云.中美大学校长队伍建设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
2008,(1):32.
[2]程星.细读美国大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弗兰克·H·T 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60.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