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2012-08-27 21:19李卉
中小学电教 2012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交流改革

☆李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基础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师资的摇篮,应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他们毕业后将直接进入新课程体系,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等能否与课改实践相适应,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在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培养学生教育思想观念、了解当代基础教育现状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是针对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而开设的一门课,针对的对象是中小学在职教师。由于一线教师对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对基础教育的现状也有着更多的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所以,要加强课程研究中心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以使课堂改革能够持续深入地推进。然而学生存在有无教学经验的差别,知识来源途径的多样,知识建构过程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案例分析、思维过程和思考结论各不相同。因此,笔者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这门课中发现,采用课堂讲授模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发展多元化的需要,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单一,学习过程比较单调,难以激发每个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刻剖析。而借助学习伙伴,在共同目的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并且通过网络学习的新方式来完成知识建构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么,如何创建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呢?笔者通过研究新浪微博,发现新浪微博以其特有的教育特性、交互特性为网络研究性学习构建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进而提出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一、微博的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虽然它的最初的应用不是为了教育而出现,但是随着今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将会应用到辅助教学中,而且也将以其简洁、短小、形式多样(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交互性强的特征,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改观:

(1)通过WEB及Air微博客户端,实现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异步交流和同步交流。

(2)微博的短小精悍使信息传递更有效。每一条博文140字的字数限制要求信息发布者更重视语言的精简,使被传递的信息简洁明了,容易被学生驾驭。

(3)微博的形式多样决定了由它传递的教学内容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说,微博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以及超链接等各种格式的内容,将有效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反应以及肢体的参与,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4)新浪微博推出的社交群组“微群”使得学生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学习伙伴,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并且能够使教师与学生走出严肃的课堂,在这样非正式的平台上建立社交活动,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等互动。

(5)所有成员可以通过DBank网盘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思想的分享。

(6)微博信息接收与反馈速度快,关注、评论与转发功能适合多元评价,游客、专家、教师、学生之间都能进行全面、真实、多维度的评价。

二、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设计

(一)微博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以微博辅助教学的平台主要由公告栏、学习伙伴、讨论交流、资源共享、学习评价五个方面组成,为教师、学生、游客、专家甚至是家长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提供互动平台,所涉及的微博的功能及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微博辅助教学的平台

微博辅助教学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学资源;二是教学互动;三是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平台主要是通过个人的DBank网盘或者是微群里的微博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专题的可参考的图书、论文等,并且随着课程的累积,形成以专题为关键词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主要是按照专题中的难点进行分类,专题下设置研究计划、活动日志、研究报告、问题交流、参考资料等栏目,方便专题的管理、查找和浏览。

教学互动平台主要是通过话题和聊天室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创建话题,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专题的顺利研究。

教学评价平台主要是通过回复或评论实现的。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游客、专家也可以参与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长期的、跨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因此,它不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只需要求每一个学生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展开教学活动。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有个良好的交互平台,有效地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其他微博成员的学习与交流,需要构建一个健康、清新的网络学习环境。所以,要求教师首先选择合适的微博,并创建一个微博群,构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微博平台。接着每一个学生以实名制(或是容易识别的代号)申请个人微博,加入到教师的微博群中。这样,微博、教师、学生、专家和游客共同构建研究性学习环境。整个学习活动是多向的、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的构想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的实施环节

1.以专题(或者是问题、项目)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教师通过微群公告、微群话题、微群聊天室等多种渠道提醒学生专题题目的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自己的研究专题,可以是校内教材内容的拓展,也可以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是实践的操作,也可以是纯理论的思辨。为了便于信息的查找以及交流,一般是按照“学习专题”的形式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学校或教师提供的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或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学习小组可以通过话题回复,或者是通过Air客户端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项目。

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内容的计划。时间安排是学生对专题学习所需的时间做一个详细的总体规划,活动内容的计划是对专题学习所涉及的活动的预先规划。学生通过微博交流自身的想法,确定出小组的草案,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草案进行修改和回复,并且需要定期在公告栏上发布信息,提醒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

3.专题实施研究

这一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由学习小组直接深入实地(学校、班级,或是异地)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借助一定的技术工具收集信息,并且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个人发微博、微群发言、微群聊天室一对多、Air一对一交流想法,撰写活动日志,不断对初始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组的报告。

4.交流研讨

学生定期通过微群发言、微群话题将活动日志上传到微博平台,教师对提交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直观地给予评判,而是要充分发掘学生在问题研讨过程中的想法及创意点,给予鼓励,针对不同的活动日志进度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评语,并且多方面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息素养。

5.活动评价

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中,每个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将最后的报告上传到微博,学生本人也在微博平台上发布自评的信息,教师通过微博平台点评学生的报告,微博部落中的其他成员通过微博平台互相评价,整个自评、点评和互评的过程都是开放的。通过自评和浏览其他小组的报告及评价,使自评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反思和提高的过程。这样,每一个成员通过微博取长补短、交流心得、分享学习资料和资源,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构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是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未来的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外,还需要通过学习小组协作活动完成任务。每个学习小组通过建立各自的微群,在小组内展开协作和交流活动、进行成员间观点的交锋,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定期在班级微群上上传小组的研究过程及情况的报告,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主要构想有:

(一)学习专题的设计

为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度,按照学习专题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先对学习任务加以分析和整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呈现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例如: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学习专题,我们围绕“好学校”展开学习主题和任务:

(1)浏览在微盘提供的资源,了解目前中小学学校的现状。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查询现今“新课改”下的“新”学校的现状。

(3)以小组为单位,构建自己理想中的“好学校”。

(二)学习资源的设计

在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围绕学习专题进行设计、选择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采用多媒体化、多样化的形式提供。利用DBank和微盘上传和下载文档、图片、视频、音乐等格式,提供网络化的多媒体学习资源。

(三)评价方式的设计

在基于微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需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机制,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包括专家和游客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评价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评论、回复、Air客户端私聊等不同的方式把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者,点评、互评和自评的过程是一个网络化的、开放的动态过程。通过这种评价,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和资料,并从中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四、结束语

基于微博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微博平台的创建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互动和资源平台,同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微博在促进教学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全面发展,使得一线教师能够了解教育改革的精髓;促进课程研究中心、教师、非教师群体三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得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刘建伟,胡卫平,王福谦.高师学生对新课程改革认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39-42.

[2] 微博.百度百科[DB/DL].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2012-3-14/2012-3-20.

[3]钟日辉,马学义.《数码摄影》课程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中小学电教,2005,(6):67-69.

[4]张有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23.

[5]刘建伟,李忠康.基于Blog与QQ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以“学科教学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5):134.

[6]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20.

[7]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研究性交流改革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