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合式学习改革中学教学的探索

2012-08-27 21:19季益龙
中小学电教 2012年5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中学环境

☆ 季益龙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课程是教学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1]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简称BL)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最早的企业发展培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学习的发展,elearning开始风靡全球,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惑。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学习与e-learning结合起来,这种混合不是简单的1+1模式,而是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混合学习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其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课程设计,维持各方式、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因此,基于BL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尝试在介绍混合式学习理论和原理基础上,探讨混合式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发中学课程,为中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BL基本内涵

BL是于2003年12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介绍。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2]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然而,很多人把BL模式化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网络教学方式的结合,这样的简单的1+1模式恐怕仅仅是对表面特征的描述。国外学者Singh&Reed提出,“BL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3]其中五个“适当的”揭示了BL的本质。

二、BL课程设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笔者作为实习教师深入到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学生中,有机会对混合式学习在中学课程中应用进行实证研究,基于以上对混合式学习相关理论和现实的认识,笔者提出“混合式学习中学课程的设计框架”(如图1),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前端分析、构建BL学习环境、活动与资源设计、教学模式选择、学习支持、学习评价设计、反馈。

图1 混合式学习中学课程的设计框架

1.前端分析

课程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要对课程的总体情况进行观测,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混合式学习,即前端分析。前端分析对于中学混合式教学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中学都不具备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也有很多学科都不适合混合式教学,目前,比较适合混合式教学的学科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英语等。一般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对学习者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初始能力的分析和评定,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身的能力、特征和风格等相关特征;学习对象分析,即学习内容的分析,对所学的课程进行知识的分类,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习需求分析,是指分析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2.BL 学习环境设计

BL学习环境由现实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环境两个部分组成。混合学习除了需要传统的教室以外,还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稳定的虚拟学习环境的支持。所谓的虚拟学习环境,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学习与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支持网络学习的内容传递、促进在线师生的交互。最初为支持远程学习而设计,目前,已成为网络教育和很多中小学教学、学习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支撑平台。[4]基于前端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学课程性质和内容需要,再结合系统开源、免费、简单和功能比较完备的优势,本课程选用了Moodle系统创设BL需要的虚拟学习环境。

3.活动与资源设计

活动与资源设计是整个BL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和重点,是课程设计中最能够体现混合式学习课程特点的环节。本课程活动和资源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混合式学习活动与资源设计

4.教学模式选择

通过前端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初中学生的,学生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技能没有完全具备,可依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将学生随机分成小组进行学习。教学模式选择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与网上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课堂讲授内容以课改教材为主,其他的学习资源都相应分布到Moodle的各板块中,基于网络的主要学习也主要利用Moodle来开展,网上学习是以自主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

5.BL学习支持设计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解决学习者遇到的困难,需要向他们提供学习支持,包括学习上或非学习上的帮助。这种学习支持可以来自主讲教师,也可来自电子教师,还可以来自小组内部成员或其他小组的同学,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6.学习评价设计

针对BL中的各种学习形式,传统的教学评价和网络评价方式都存在其局限性,这就要求基于BL的教学评价需要进行整合,本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有:电子学习档案评价,Moodle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追踪记录功能,学生在系统平台上的一切活动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这些学习过程的记录相当于一个电子学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本课程放弃了传统单纯试卷的考试方式,评价结果是由平时参与度、实验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几部分按4:3:3的比例所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自我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7.反馈

反馈是BL课程设计框架最后一个阶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BL课程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涉及到的如教师、学生、信息、媒体、环境等各个要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课程设计结束之后,我们要对课程进行整体的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对前面的每个阶段进行反馈,以便我们及时地对课程进行修改。

三、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的出现无疑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改变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教学形态,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对其他学习方式的“混合”和“综合”,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适当”地搭配在一起提供了可能,从而具备了超越其他单一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特色。[5]通过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和访谈,发现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线学习干扰强,学生在线学习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会经受不住外界网络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是一种浅层学习,而非深层学习。再如: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不高,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如:学生在线学习有孤独感,信息素养不够、在线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等。虽然,混合式学习模式有一些不足,但这些缺点都是在线学习共有的,这些不足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来进行弥补,使这种模式变得更加优化和系统。经过半年的实践教学验证得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BL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肯定,BL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个案探索,构建出混合式学习中学课程设计的框架,为中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虽然本课程内容设置上有它的一些特殊性,但这种整体设计思路还是可以为中学的其他课程借鉴。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BL课程设计在中学教学改革中具有巨大优势,但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更好地开展BL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探索更合适的学习方式。

[1]张瑶娟.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53-54.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3]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12.

[4]周跃良,林秀钦.意义生成与信息技术环境系统中的知识建构机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5,(4):14-18.

[5]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中学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在多解中学创新
环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