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物流金融风险的知识管理控制方法

2012-08-20 06:56黄健萍
关键词:服务提供商共生物流

黄健萍

(东莞理工学校,广东 东莞 523106)

一、引言

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为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利用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宋焱、李伟杰,2009)。物流金融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的有效整合,是银行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的全过程(李蜀湘,2010)。作为金融行业的产品创新,物流金融能够实现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从而有力地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以及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福利。对银行来说,物流金融服务是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是融资业务的新内容。

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创新,物流金融的实践时间并不算很长。较早的物流金融实践兴盛于美国。UPS公司在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其改造为UPS金融公司,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目前物流金融已成为UPS利润来源的第一大业务(陈祥锋,2009)。随后Fedex,DHL以及马士基等也借助于子公司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就国内而言,物流金融业务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物资银行”、“物流银行”、“融通仓”、“仓单质押”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发展阶段(李蜀湘,2010)。然而,国内对物流金融创新的基础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李毅学等,2010)。并且,在实践中,物流金融各方对运作模式的认识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尽管金融机构普遍对供应链金融有所了解,但了解的深度、层次不一,有的金融机构对现代供应链金融还只是停留在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了解上 (章文燕、刘汝德,2010)。

出于对上述事实的认识,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的有效互动。具体而言,本文认为,金融企业需要秉承“物流为主,金融为辅”的内在逻辑,根据物流流动的需求来配置资金,也就是根据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金融产品创新战略。主要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物流金融产品准备及推出阶段与物流金融产品实际运用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都需要做好相应的知识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控制物流金融带来的潜在风险,使整个生态系统正向能量不断增加,促进各方的共同成长。

二、共生视角的物流金融系统

物流金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共生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金融系统

从图1可以看出,制造商、物流服务提供商、零售商是系统的共生单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共生单元之间的介质(王笃鹏等,2010)。制造商批发产品给零售企业,零售商将产品销售给顾客,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二者的纽带在完成交换介质的同时实现了整个系统利润之间的转换。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由对抗向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整个系统的交易数量与质量不断扩大,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

物流服务商在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交换的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以下作用:(1)物流服务提供商凭借规模经营优势、专业化优势、知识人才优势和个性化服务优势,有效地为物流金融系统中的其他企业节省投资和费用,减少库存、降低风险,提供增值服务,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大大缩短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品牌形象等;(2)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考虑的是安全、流动、赢利三者的统一,所以对融资本身的程序、抵押或担保方式、融资企业资信状况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中小企业因为其资产有限、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信用等级较低,难以获得贷款。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同时也可以为银行完成信用核查的工作;(3)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因此,当共生单元出现资金约束时,物流金融服务承担了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整合功能,实现了融资与放贷的有效链接(王笃鹏等,2010)。

三、物流金融系统中的风险

可以看出,物流金融系统中融资和放贷的核心纽带是物流服务提供商。由于现有金融企业更关注整个物流金融的交易风险,对整个交易的评估会让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到服务范围之内。即便某个企业达不到银行金融企业的标准,只要这个企业依托信誉好、有能力的大型物流服务提供商,金融企业容易忽视对这个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而对交易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章文燕、刘汝德,2010)。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物流金融系统中的某个成员企业出现融资与还贷问题,危机便会蔓延到整个系统中。所以,物流金融共生系统必须将风险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物流金融产品的自然发展过程来看,物流金融系统的风险表现各不相同。

物流金融产品准备及推出阶段。这个阶段是指金融企业与物流企业通过前期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发现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与方向,准备物流金融产品创新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企业面临着其他产品创新的共有风险,例如产品创新信息失真导致创新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从而产生金融创新失败的风险。而物流服务提供商也面临着创新产品信息接收失真导致的创新产品准备接收失败的风险。例如,由于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在金融产品准备阶段缺少有效的沟通,导致金融机构已有了精心设计的物流金融产品,但物流企业不知道、不了解,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客户。同时,由于银行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金融产品设计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物流服务提供商也不愿意使用并进入该金融产品。

物流金融产品实际运用阶段。此阶段是指金融企业对物流金融系统的各相关企业进行审核并决定授信,最终推出物流金融产品给企业使用。这一阶段中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例如,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包含系统内非金融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资信情况不良的企业可能会更加积极地申请贷款,故意隐瞒不良资产或提供不完整的信息,从而降低其评估风险,使得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处于相对劣势。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在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后,存在着出于利益动机而隐藏自己行动和信息的问题 (麦金农,1997)。物流金融系统中的企业大多“资本饥渴”,一旦有外来资金进入系统的运作,所有成员会期望能够长期拥有这部分资金,甚至通过这次的合作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在金融企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能采用合谋策略,“俘获”金融企业,以借新贷款还旧贷款,迫使金融企业继续对该系统进行投入 (张涛、吴生秀,2010)。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上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估系统,物流金融系统的外在环境缺乏社会信用保障,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物流金融系统便开始失衡。

四、基于知识管理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控制物流金融系统的各种风险,需要结合物流金融产品发展的两个阶段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降低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的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物流金融产品准备及推出阶段的知识管理。在这个阶段物流金融系统的知识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各方企业之间对相关金融创新能力与需求的知识分享。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金融创新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创新,使创新更具有市场导向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对物流金融发展的方向进行合理控制,使物流金融的发展符合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履行其自身的社会责任。例如,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吸纳绿色战略等元素为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物流系统有可能与绿色产业联姻,把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服务于国家大力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等),以及发展农业绿色物流,利用惠农政策获得信贷、保险、税费等(常风华、范莉莉,2011)。金融机构既可以通过自身的筛选与导向功能引导物流系统实施绿色战略,又可以为实施这些绿色战略的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前者的例子如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信贷品种,后者的例子如农村物流中的“绿色物流银行”与“土地银行”等金融产品创新(黄志平,2011)。

实现第一阶段的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借助知识共享平台(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的整合)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响应和果断的科学决策(李蜀湘,2010)。现有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环节,缺少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如对物流企业存货的价值评估缺少相对完善的评估体系支持,仅仅依靠信贷人员的个人经验。知识共享平台的功能就是实现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通过该 平台将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保存起来,使其他员工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立即进行知识共享并得到帮助。由于注重知识共享,金融机构不断地从外界(物流服务提供商及其上下游企业)汲取新的物流金融知识,动态把握市场脉搏,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整金融产品创新方向,提升其客户服务能力。

物流金融产品实际运用阶段的知识管理。在这个阶段物流金融系统的知识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各方企业之间分享彼此的诚信信息、资金需求信息、物流信息以及金融产品运用反馈信息。传统的物流金融知识传输往往是单向线性的,企业之间多维度的知识交互与共享比较欠缺,企业外部的隐性知识难以有效获取。知识管理将整个系统的信息显性化,从而可以依靠群体监督降低各方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物流金融系统的知识管理可以将分散在各企业中、分属于不同系统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需求信息连接起来,并进行知识创新,而金融产品运用的反馈信息能够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的优化与改进。

实施第二阶段的风险控制,知识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与非正式沟通平台的建立。信息化管理是物流金融知识共享的基础。通过信息化管理,物流金融系统将各方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等知识进行显性化编码,从而有利于各方进行识别与决策。为实现隐性知识的价值,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知识共享者组织各方面专家、技术人员,采取知识地图、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各种有效手段进行系统的识别和挖掘、分类和测度、有效整合和创新,使零散、粗糙、杂乱的隐性知识有序化、组织化、显性化,构建物流金融的核心知识和知识财富(李蜀湘,2010)。另一方面,在整个物流金融系统中建立非正式沟通的平台。非正式沟通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分享,而且能够促进各方之间的信任程度与情感嵌入程度,从而更大限度地限制机会主义等负面行为,塑造合作、多赢与风险分担的物流金融系统氛围,提升物流金融知识价值链,使共生系统的正向能量不断扩大。

五、结论

基于共生的视角,对物流金融系统及其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物流金融系统的风险及其应对需要从金融产品创新的自然发展过程出发,在金融产品准备及推出阶段,金融机构面临着创新产品不被物流系统接受的风险,而在金融产品实际运用阶段,物流金融系统的各方都面临着不同类型与程度的风险。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在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分享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知识与需求知识,降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培养和提高系统的信任氛围,从而使得物流金融这一共生系统的正向能量不断增加,实现多赢的局面。

[1]常风华,范莉莉.政策性无形资源对绿色物流的助推作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6-49.

[2]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志平.物流金融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应用探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56-57.

[4]李蜀湘.第三方物流金融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4):180-182.

[5]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与实践,2010,(1):1-13.

[6]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服务提供商共生物流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论品牌出海服务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最新调查:约三成云服务提供商正迅速改变其业务模式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网络非中立下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合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