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翔
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是指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在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高度集聚,并通过调度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对周边区域甚至全球范围产生强烈辐射效应的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看,总部经济是城市拥有的特有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总部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形成的高级商务集群,是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
(1)总部经济与城市发展阶段关系: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三次产业的递进升级,其自身具备的吸引条件也逐渐走向成熟,从最初的区位优势、要素优势向服务主导演进,并且显著地影响城市经济表现和中心地位,对于总部经济的培育、发展和集聚,也起着决定作用(表1)。
(2)空间载体及形态类型:总部经济的空间载体涵盖了中央商务区(CBD)、商务楼宇、总部园区、总部基地等四种空间形态,区位分布从中心城区繁华地带、近郊区到远郊新城,覆盖范围广,建筑密度从超高层建筑到低密度、低容积率、花园式办公场所,各种类型齐全,较易形成分类集聚分布态势(表2)。
(3)发展要素与空间需求:按类型分,跨国公司总部分为行政总部、投融资总部、研发总部和营销总部等,不同类型对人才、交通、区位、信息、法律体系、配套服务具有相应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需求给予空间布局引导和综合配套,是合理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措施(表3)。
为借鉴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和总部经济集聚地的经验,选取亚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和新加坡,与上海在软硬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空间特征方面进行比
较(表4),试图归纳国际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般性规律,明确浦东乃至上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努力方向。
表1 总部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表2 总部经济的空间载体及形态分类
(1)政策环境:进行总部选址决策的往往是公司高管,过高的税率往往会对总部选址产生不利影响。
(2)人居环境:新加坡以“花园城市”著称,香港的城市安全、生活便捷也全球闻名,对于高素质人才有很强吸引力。
(3)基础设施:香港和新加坡均重视港口、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电子信息化程度高,软硬件设施能为跨国公司提供高效服务。另外,酒店会展服务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开放,尤其是自2002年率先推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试点以来,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多的地区。截止2011年6月,浦东新区范围内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4家、占全市的49.2%;《财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294家投资浦东,投资项目917个,其中58家设立了地区总部,约占全市500强总部数的82.9%;国内大企业总部,浦东占上海市总量的一半;浦东开发之初的“省部楼政策”也吸引了83家中央企业设立区域总部,业已形成外资、内资(跨国公司、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多样并存、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规模集聚”与“专业集群”两大显著特征。
(1)规模集聚:浦东新区的地区总部,主要聚集在陆家嘴地区和张江地区。其中,落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地区总部有81家,接近全区的半数(主要集中在约1.7平方公里面积的“小陆家嘴”区域(图1))。另有31家地区总部落户在张江高科技园区,18家落户金桥出口加工区,17家落户外高桥保税区。
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为例,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商务楼宇146栋,可用建筑面积超过860平方米,积聚了超过560家金融企业,覆盖全市金融机构总数的70%。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外汇九条”等优惠政策条件、不断改善的交通通讯条件,是吸引地区总部入驻的主要动因,给浦东带来大量资金流、信息流和高端人才,有力支持了“四个中心”核心区建设。
(2)专业集群:随着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地区总部落户浦东,相同产业链中的上下游集团总部逐渐地开始相互聚集,为其配套的各企业集团也纷纷将地区总部设立在浦东,既合作又竞争,初步显现出产业集群效应。
1 “小陆家嘴”地区开发建设示意图
2 浦东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空间资源梳理示意图
表4 香港、新加坡、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比较
表5 浦东新区主要总部经济的空间资源
以金桥地区为例,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产业龙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行业的总部聚集。吸引了15家全球知名的整车组装、汽车零部件、汽车研发等多方面的总部,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制造、汽车金融、培训、维修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在移动通信产业方面,随着大唐电信浦东产业园、中国移动视频创新基地、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相继落户,金桥集聚了移动通信技术从设计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又如中国商用飞机总部项目、设计研发中心、总装制造中心、发动机总装试车基地先行落户浦东,也将吸引集聚众多机体供应商、动力装置供应商、系统设备供应商、材料及标准件供应商等配套企业参与合作。
已入驻浦东新区的地区总部,主要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代表的投融资总部集聚区和以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研发总部集聚区为主。当前格局的形成,受新区梯度推进式的开发时序和地区总部路径依赖的布局战略双重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但也要认识到,原浦东、南汇两区合并之后的浦东新区,具有更开阔的发展空间,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思路下,具备吸纳各类公司总部入驻能力,形成行政管理、投融资、研发、营销总部等多元发展的总部经济承载新空间。
根据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的公共中心体系,新增部分高等级公共中心以及黄浦江滨江地区,也适合发展园区型总部经济。另外,根据浦东新区总规修编对于工业用地转型发展的思路,新增产业办公用地主要布局在金桥、张江、外高桥等国家级开发区内,适合吸纳生产型服务业类的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形成有别于行政管理、投融资类的总部经济聚集区(表5,图2)。
总部经济是以高端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式,其承载的城市功能往往与城市最核心的服务功能相联系,所处的位置,也往往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对浦东新区而言,总部经济的空间布局与“一轴三带”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公共中心体系布局密切相关。
(1)浦东新区“一轴三带”的空间发展结构
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东西向城市发展主轴的浦东部分:沿轴线汇聚了陆家嘴金融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龙阳路综合交通枢纽、张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浦东国际机场等体现城市功能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是浦东新区面向世界的服务经济主导区域和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
沿黄浦江综合发展带:上海中心城南北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陆家嘴和世博会地区,重点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有关的金融、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中体现高端服务功能和国际都市风貌;滨江沿海发展带:以外高桥港区、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和南汇新城为核心,是全市沿长江和东海岸线的重要区段,重点发展与航运中心建设有关的航运、贸易、物流功能,重装备、航空等先进制造业,是浦东新一轮发展的产业延伸区域、功能辐射区域和战略承载区域;中部发展带:全市沿江沿海制造业产业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汇聚了外高桥、金桥、张江、临港等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中体现浦东新区产业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
(2)浦东新区公共中心体系
根据浦东新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将规划形成陆家嘴全市中央商务区、市级副中心及专业中心、综合性片区中心以及地区中心(新市镇中心)的四级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按照浦东各功能板块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的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条件,通过空间置换、设施建设和规划引导,可打造若干个空间载体,进一步推进联动浦江两岸、辐射长三角地区、面向国际市场的浦东新区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一个总部经济核心区、三个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三个依托国家级开发区转型的总部园区以及若干个总部基地”,即“1+3+3+X”的空间规划体系。
(1)一个总部经济核心区
包括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图3),沿世纪大道及花木—龙阳路站前区等,是上海市市级公共中心和副中心的组成区域,形成以国际金融跨国公司营销总部、高端零售、专业服务为主的核心功能区。大力发展要素市场,促进石油、钻石、钢材、橡胶、铜材和农产品等交易中心的国际化,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定价中心之一。
(2)三个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世博国际商务文化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区(图4):沿浦江滨江区域进一步释放世博效应。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国际性机构组织和国内外贸易企业集团、国际知名会展策划和组织企业,打造以国际交流论坛、商务会展、跨国公司采购以及时尚消费、文化创意产品为主的国际性平台,建设集文化休闲、会议展览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型商贸区。
空港—东站临空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区:集聚航空公司地区总部、航空保险、金融、物流企业。推进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和发展。配合浦东航空枢纽建设,服务大飞机和迪士尼项目,在浦东机场周边区域建设浦东空港商务区。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民航各级地区性组织或者总部、知名非政府组织、金融保险机构、物流企业等专业机构入驻。
临港海洋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区:依托现代集疏运体系,打造国际国内贸易中转商品集散区及跨国公司在东北亚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节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3)三个依托国家级开发区转型的总部园区
外高桥向贸易转型的总部经济园区:建立大型综合性的国际贸易企业孵化基地,发展成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进口贸易基地和进口贸易服务基地;发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向高端贸易控制功能转变,打造外高桥国际贸易城。
金桥向商务转型的总部经济园区: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二元复合优势,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能级。加快轨交建设,扩大off i ce park规模,引进功能性商业设施、酒店配套,吸引兼具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形成适合产业区特征的商务中心。
张江向创新转型的总部经济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新兴科技城,吸引金融后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研发类跨国公司总部入驻,成为上海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
(4)若干个总部基地
形成曹路、唐镇、康桥、周浦、国际医学园区、南汇工业园区等地域分工明晰、行业各具特色的总部基地(图5)。
(1)加强大型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建设: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特别是行政型、营销型企业,对于基础设施尤其是综合交通能力有很高要求。浦东新区范围内汇聚了国际机场、洋山港、外高桥保税区等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优质条件,但在货物吞吐量、集疏运效率、通讯配套等方面,与香港、新加坡尚存在一定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生态城区”、“智慧城区”是必经之路。
3 浦东小陆家嘴CBD地区
4 世博国际商务文化特色总部经济集聚区
5 浦东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空间规划图
(2)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改变“三个滞后”局面:浦东目前的城区建设尚存在社会功能相对滞后于经济功能、城市功能相对滞后于产业功能、生活功能相对滞后于生产功能,产强城弱问题需要解决。城区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文化、商业、教育、高端人才居住等综合配套体系和软环境等还不够完善,城市功能、生活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达到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对软硬环境的要求。
(3)坚持集约利用土地,强化为总部经济服务:大力推进用地面积小、产出效益高、用地集约水平高的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落实到土地政策层面,有以下操作办法:国资背景的园区管理公司,对于自身权属的工业用地在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地块的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于成片出让范围内的园区管理公司自身权属的工业用地,建议在保障产业功能的前提下,调整为科研设计用地、教育用地、总部结算、客服办公用地等生产性服务类用地,采取市场评估方式,补缴土地价款,不再通过公开平台重新获得土地。
(4)提高土地出让针对性,努力降低总部经济发展商务成本: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总部经济与一般房地产开发有着本质区别,尤其是研发、营销等总部,往往与生产单位结合在一起,对商务成本比较敏感,因而在供地政策和建设指导上,需要将以地产开发为目的的商业地产类项目与企业研发生产自用类项目进行区别对待,可在土地招拍挂条件设置上,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要求,从而达到减少逐利性竞争、降低土地成本的目的,维护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5)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新空间:一般通过土地回购或者置换的办法,经原转让双方协商同意,由原转让方回购土地使用权;原转让土地属于低产出高排放或粗放型使用的企业,可以在符合产业、规划、环保要求等前提下,经协商后收回土地使用权,置换给新引进的总部经济项目。
[1]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10上海总部经济及商务布局发展报告[R].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 2006-2010上海市浦东新区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R]. 2011.
[3]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2011.
[4] 任永菊. 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规划引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建设——记浦东开发开放18周年[J]. 上海城市规划,2008(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