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资源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创举

2012-08-15 00:44沙林林
关键词:语体语言学角度

沙林林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一、语言研究视角回顾

语言研究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这些不同阶段,语言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多有不同。

1.哲学的角度。古希腊的一批哲学家较早接触了语言研究,他们为解决哲学上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开始了对语言中一系列问题的探讨。高尔及亚 (Gorgias,约前483~前375)的《论非存在或论自然》较早提出了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柏拉图 (Plato,约前427~前347)的《克拉底洛篇》中保存了一场关于名称与事物的关系的争论。之后,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的《解释篇》提出了“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书面语言是口语的符号”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初步建立了传统语法的范畴体系并逐步精确和系统化。然而,这些研究是从哲学 (逻辑)角度关注语言的,重视的是逻辑形式,关心的是概念和判断。

2.语文学的角度。希腊时期,亚历山大里亚城藏有丰富的古代典籍,当时的人已经很难读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批学者开始了针对这些古代文献的注释和考证等工作,形成了所谓的“亚历山大里亚语文学派”。它确立了语文学观念,更加关注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而不是哲学上的思辨,其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读经典文献,极大地促进了真正语言学的诞生。

3.历史比较的角度。以历史比较的角度研究语言大概肇始于17世纪,兴盛于19世纪。为了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相似的原因,探讨相似语言的始源语,学者们已经开始尝试将几种语言进行比较,寻找其历史源头。至19世纪初,语言学研究领域受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分析法和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历史分析法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进而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它用历史的观点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欧洲的语言和梵语,比较各种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词形、屈折变化、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点,目的是为了建立语言体系,并构拟族系的始源语。

4.结构的角度。历史比较语言学过于重视历时的比较而忽视共时的研究,对语言的本质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探索。索绪尔 (Saussure,1857~1913)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并开始从语言的本质等更抽象的理论层面思考语言问题,开始从全新的角度建构普通语言学理论体系。索绪尔强调语言是一种系统 (结构),是一种符号。索绪尔从共时平面研究语言,致力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将语言看作一种系统,从而开启了从结构角度研究语言的先河。

5.转换生成的角度。从转换生成角度研究语言,一般认为始于乔姆斯基 (Chomsky,1928年生)的《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虽然对语言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但依然没有触及产生语言的语言能力问题。乔姆斯基强调“语言”这个概念是从语法中派生出来的,认为语言学在本质上应该是认知心理学的分支,并试图解释人们生成和解释话语的心理机制和过程。转换生成语法就是根据有限的公式化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的方法生成无限的句子,以此解释人的语言能力,并试图建立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转换生成语言学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强调研究内在的语言能力。”

6.语义的角度。从语义角度研究语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语言学家们克服了语言研究忽视语义的局限性,重视语义分析,致力于语义研究,对语义的本质、结构、形式化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不仅注重语义的历史研究,更着重研究共时的语义现象,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7.系统功能的角度。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前的语言研究多忽略功用的研究,只专注形式方面的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仅研究语言是不够的,语言的结构形式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的,主张解释语言时联系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等外部因素。

8.边缘学科的角度。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影响,促使众多边缘学科产生。语言学研究已呈现出多角度、多方向研究的特点,从资源的角度研究语言方兴未艾,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理论的可行性。

二、语言的资源性与语言研究的资源观

1.语言的资源属性。资源具有可利用性、价值性、社会性的特征,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信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社会的。广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狭义的“语言资源”是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本文所探讨的是广义的语言资源。除了具有资源的基本特征外,语言资源还具有变化性、不平衡性、转移性、再生性、继承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语言的本体资源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文字、修辞、语体、风格等资源,语言的社会资源包括语言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对本体资源的应用,是本体资源有用性、价值性和效益性的体现。

2.语言研究的资源观。袁贵仁、王铁琨、李宇明等都曾明确指出,语言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在语言资源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成果匮乏。时代和社会要求我们要从新的视角——语言资源角度,来研究语言,建立语言研究的资源观。语言研究要更注重整体性和语言的资源价值。开发语言资源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语言,更好地发挥语言的工具性作用,使语言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制定语言规划,使语言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语言资源观指导下的语言研究,包括资源观指导下的语言资源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资源研究拓宽了语言应用的视野,推动语言应用的发展,可以使语言的资源效益更加凸显,对于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语言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简评

1.《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的出版。王世凯博士的《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修辞与语体风格问题》,是国内较早关于语言资源研究的专著,是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作者在“语言的终极研究目的是应用”理念的指导下,以全新的语言资源观的视角进行语言研究。书中科学地界定了“语言资源”的概念,并初步建构了语言资源学的学科体系。该书不仅具有理论的独创性,而且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语言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制定等都有一定导引作用。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章“语言资源论”重点讨论语言资源属性问题,并以汉语为例进行了语言资源的系统建构。探讨语言的社会效用性和稀缺性,并以此证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初步建构了汉语的资源体系。第二章“语言资源观与修辞、语体风格理论研究”重点讨论语言资源观的建构对语言理论研究的重要促进作用和影响。重点选取语言资源转型、高层语言资源分析、网络语言资源分析和资源观观照下的语体风格学建构等几个方面。第三章“语言资源与修辞、语体风格应用研究”从语言研究的终极目的——交际出发,讨论了语言资源观建构与语言应用研究的关系,证明以资源观观照语言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的特征。一是具有前沿性和独创性。目前,语言资源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人们普遍关心重视语言资源问题,但与语言资源相关的研究成果甚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迫切需要语言资源研究的发展进步。在这个关口,《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修辞与语体风格问题》应运而生,满足了时下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需要,走在了语言资源研究的前列。作者关于语言资源问题的讨论在语言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提出了一些具有开拓性的观点。二是论据翔实而论证严谨。运用大量的论据作为支撑,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翔实的论据使论点更鲜明,大大提高了论述的可信度,极具说服力。在探讨问题时,作者几乎对所有问题的前提作出限定,也就是先确定在什么层面上探讨问题,从什么角度探讨后,再进行论述,避免由于不同的前提而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偏误,也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另外对于一些概念,书中都进行了比较科学的界定和系统的分类,体现了作者论述的严谨性。三是科学分析并开拓进取。作者在谈论每个问题时并不是将文献资料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是对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总结,从中提炼出翔实的数据,进而作出相应的判断,提出个人的见解。在自己的观点与传统或权威相悖时,作者敢于坚持真理,大胆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倡导了一种开拓精神和治学者的勇气。

总之,《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修辞与语体风格问题》对语言资源的讨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不失为一部开创性的著作。《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修辞与语体风格问题》作为语言资源研究方面的草创性著作,其意义不仅在于作者对语言资源问题的精辟论述,更在于作者通过这本书,唤起了人们对语言资源问题的关注。◆

[1]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申小龙.《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7.

[3]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李宇明.语言资源观及中国语言普查[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 ~7.

[5]徐大明.语言资源管理规划及语言资源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 ~15.

[6]李宇明.语言功能规划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8,(1):2~8.

[7]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9~14.

[8]王世凯.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修辞与语体风格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语体语言学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