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校园文化实效性的思考

2012-08-15 00:44黄成华
关键词:校史校园文化大学生

黄成华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会是由一个个子系统组成的,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这些子系统包括大学校园也必须是和谐的。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和谐起到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反映着高校师生员工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且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高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1]学生生活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校园文化的点点滴滴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因此不可以马虎行事,草率应对。学校从上到下都应该高度关注这一建设,并制定相关的规划,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系统性、科学性等方向发展,改变其杂乱无序的局面。

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都热衷于上网,学生网民的数量非常庞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趋于多样化,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些信息是有害的,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信息甄别和判断能力,那可能就会形成社会偏激态度甚至行为倾向。个别国家依靠其发达的信息传播手段,别有用心地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在一些社会突发事件上煽风点火,歪曲事实真相,指责、谩骂和攻击地方政府,以激起学生的不满情绪,从而达到削弱中国政府权威的目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误导,容易丧失政治立场,动摇政治原则,淡薄社会主义观念。学生欣赏好莱坞大片,除了感受到这些大片的震撼场面,也会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西方影视作品承载着意识形态渗透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每个周末都在教室播放红色影视。红色影视是进行红色教育的有效载体,一部好的红色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例如, 《南京!南京!》 《建国大业》 《上甘岭》《亮剑》等影视艺术作品,塑造了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学生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再次重温了中国革命史,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得来不易,从而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政权的诞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些影片的播放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在现代化建设中自觉地拥护四项基本原则。

所谓的“官二代” “富二代” “我爸是李刚”等用语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流行,说明这些用语背后所指的社会不合理现象依靠网络传播已经在学生中产生了发酵效应。在校园BBS论坛中,不时看到这样的情绪宣泄。如果学生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势必会促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势,以为社会就是如此。我们要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办讲座,为学生释疑解惑。在大学生中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对社会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引导他们学习《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等热销书籍,关注现实,了解现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和管理红色网站,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抢占学生思想领域的制高点。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为示范效应

市场经济是一种消费经济,靠各种各样的广告不断地刺激人们的感官,以激发起个体的消费欲望。个体的消费欲望在市场经济时代不断得到膨胀,并演化为一股股不可遏制的消费潮流。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更加加剧了这一发展态势。大学生中铺张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不符合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体现出关心环保、亲近自然。2009年,举办的一场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活动面向高校大学生征集环保行动创意,深入到校园中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身边环境问题,引导校园社团展开环保行动,激励青年学生以环保行动为核心形成行动团队,将环保结合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迸发出创意项目,并就此开展行动!”[2]围绕着环保,大学生也是创意不断,用废弃的塑料饮料瓶制作洗涤用的清洁球,山西一名大学生用2 000多个废弃饮料瓶盖制作出船型空气加湿器;陕西省一些大学生用烟盒拼制人体烟盒模型,用400多个废弃饮料瓶做成汽车模型等。大学生通过这些时尚、新颖的方式诠释新的价值理念,强调生活自然化,让生活贴近自然,以此进行自我品质的锤炼,提升自身的精神修养层次和境界,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三、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把校园文化活动当作一项任务来对待,而不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素质。长此以往,他们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一切行动听安排。这不但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我们要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突破一些制度性障碍,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校把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次数纳入到综合测评中,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参与比不参与好,多参与比少参与好等。但这种激励机制的运作明显偏离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导致校园文化活动过多过滥,学生参与时形式主义因素过重,走过场。拉个宣传标语,然后全体在宣传标语前合影留念,就算搞过活动了,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在校园BBS论坛上就发表评论,认为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综合测评加分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迫于综合测评的压力,对有些活动虽然没有参与的意愿,也勉强为之,甚至为了参与活动而挤压了正常的学习时间,未免有点得不偿失。为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确立起学习为主、活动为辅、活动宜精不宜多等原则。同时,依据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效果等给予不同的计分标准。

四、提高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史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每个学校都有其成长和发展史,充分地发掘和利用校史可以达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效果。每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有精神气质,进行校史教育有利于精神传承,像接力棒似的彼此相传,生生不息。

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其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为目标。校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情感认同,以历史认同形成身份认同,进而发展为情感认同和责任认同。只有了解学校才能融入学校,只有融入学校才会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才会把学校的发展前途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内容众多的校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辉煌历史。具象地理解校训,使学生认识到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能够有幸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更有责任把这种好的传统延续下去。

校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认同的重要方式,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校史教育,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 (如校史教育委员会)负责校史的编写。对刚入学的新生要开展校史教育,并纳入到课程规划,具有相应的学分。学校档案室负责搜集、整理和记录学校的每日纪事。一年下来以后,向全校师生公布整理结果。而后,由师生投票评选本年度学校的十大新闻,力求一人一票。学生投票时要附加上自己的学号,教职员工投票时要附加自己的工号。为了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可以设立相关的奖项。学校每年都有以往毕业生的聚会,可邀请这些返校校友与在校生见面。这种见面会加深学生对校史的直观印象。学生在了解一些杰出校友的事迹后,会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并且把这种自豪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力争自己也成为杰出校友的一员,这有利于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争先恐后、百舸争流的局面。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具有时空的超越性,一经形成,就会融入到学生的生命中,并伴随其一生。虽然毕业后远离母校,但却一直会关心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来自一个学校的校友之间也会更加团结,各地校友会的作用也会更加凸显。

五、医学院校还应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把弘扬生命文化当作医学院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医乃仁术,医务人员是医学人道主义的实践者。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凸显了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在给病人治病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学生誓词、南丁格尔精神等,这些都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选择了医学,也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崇高。医学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要求从业人员更加具有奉献精神。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让学生去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医学院校可以围绕着生命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一些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设有宁养院,可以让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到宁养院做志愿者,为那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终关怀,以减轻疾病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对即将失去亲人的亲属给予心理安慰。

央视创立了《感动中国》这一文化品牌,树立了一些医务人员的正面形象。《感动中国》栏目自开办以来,在每年一度的人物评选中,总会把一个奖项颁发给医务工作者——高耀洁、钟南山、桂希恩、李春燕、陈晓兰。当然,优秀医务工作者远不止这些,这些优秀医务工作者身上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耀洁虽然退休了,但她闲不住,她觉得有必要增强国人防病治病的意识,尤其呼吁社会加强对弱势群体病人的关注。钟南山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带领科研团队勇于攻关,积极探索治疗SARS的治疗方法。桂希恩作为一名传染科医生,在某地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传染病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管一下,并呼吁社会不要歧视病人。李春燕作为一名乡村赤脚医生,她的病人都很穷,很多人看病都是赊账,她所创办的卫生所长期入不敷出。她本来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到发达地区赚更多的钱,但她觉得当地的老百姓更需要她,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了下来。陈晓兰看到当前的医疗领域存在着一些虚假的医疗器械,尽管这不属于自己的职责,但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管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的事迹在橱窗中展示出来,让学生享受一次次的视觉盛宴,从而激励医学生既要技术精湛,也要医德高尚,做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医生。◆

[1]邹红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40 ~43.

[2]中国大学生校园环保行动创意大赛介绍[E/OL].2009年2月27日,http://tech.qq.com/a/20090227/000328.htm.

猜你喜欢
校史校园文化大学生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