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2012-08-15 00:44胡松林张春梅
关键词:师资队伍国际化思政

胡松林,张春梅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2011年11月1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这不仅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挑战的迫切要求。客观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从战略高度研究和加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们采取问卷、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对思政课师资队伍进行了一次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对不同职称、学历、年龄、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及研究的思政课教师在专业履历、学术研究、教学方法以及对自身角色、对岗位、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国际化视野下对思政课的认识等多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调查涉及了五所地方普通高校,对答卷按从事职业的时间、职务、职称、专兼职情况、是否是带头人、学历等多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在评估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考察了职称、学历、年龄等因素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客观现状及分析

1.授课教师面对担当责任的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经历上应对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不利的因素。据统计,全国高校师资40岁以下的约占总量的一半。他们年轻、精力充沛、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特别对全球性问题的接受和了解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面对国际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因素。一是他们因为年轻以至有一部分为80后,经历简单、经验不足。面对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形式的外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特别是意识形态的东西,缺乏应有的审视、判断的能力,容易盲目接受一些“新思想”,而在不自觉中动摇自己已经形成的政治信念和基本主张。二是由于教育的国际化加快,有相当部分近年来加入这支队伍的青年教师有过留学、出国的经历,极有可能会对国外的东西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在认识上存在偏颇,在价值判断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缺乏客观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并介绍给学生,结果可能会在教育中误导了学生的认识、思考和价值判断。三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他们在自身成长中可能会遇到挫折。他们遇到的阴暗面可能会影响对人生观、价值观以至对社会的认识,极有可能会将这种信息在缺乏理性自我监控能力,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机制又不健全,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自由度”“无法监控”的条件下传播给教育对象,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传播出现问题。四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我们党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和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容易以偏概全,否定党的主流和本质”。[2]另一部分40岁以上特别是45岁以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应对国际化挑战中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虽然大部分接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受党的多年培养,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政治信仰比较坚定,思想根基比较牢固,敬业爱岗,并创造了一部分教学科研成果。但这部分教师大都初始学历较低,即使相当一部分已获硕士学位,大部分也是后续在职攻读的。他们除去在职攻读学历、外出学习的机会之外,有一项调查数据问卷中显示,90%以上的人员没有机会和条件参加各级各类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即便有机会的也是几年一次。这种很少外出交流、学习的现状造成教学科研基本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逐渐形成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的状况,很难适应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更为严重的是“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难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带来新挑战”,[3]而面对挑战这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新媒体技术和外国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海量的、便利的信息资源和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他们不具备高超的综合处理网络等新媒体信息的能力,不能及时迅速对不良信息产生的思想影响作出准确迅速的反应,并从庞大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建构出特色鲜明、能够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平台和载体。

2.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能力水平存在极大发展空间。据调查,现在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44.44%,其中2/3以上为在职攻读的硕士或者博士,说明参与调查人员中,后续学历较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53.16%,其中少部分本科学历为后续学历。这种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现状制约了部分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的研究。他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对书本表面内容的叙述上,不能深刻理解和跟踪学术发展前沿,这样就很难在一个制高点上向相关其他学科辐射,更不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带领学生进入较高的知识层次,让广大学生领略学术发展高端,从而极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知识基础。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原来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碰撞,使文化的国际化日益明显,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自觉不自觉中发生着。面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差异,面对西方某些国家“西化”、“分化”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图谋,面对西方某些国家企图通过文化的传播、渗透来冲击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冲击、弱化以至淡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将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无意识”的方式日益渗透加剧并企图占领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的现实,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只有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用科学的富有较强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去支撑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解的通俗易懂,能够真正说服学生、打动学生、教育学生,面对这些问题对于相当部分思政课教师而言,如何才能胜任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需要是严峻的挑战。

3.职称结构、学术地位以及评价机制上有待改进。据调查统计,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其中正高级职称占9.78%,副高级职称占39.51%,中级职称以下占50.62%,高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以下人员数量之比基本平衡。这种平衡状况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队伍本身的梯队建设。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问题,需要深思。正高职所占比例比较小,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在各类学术、学科、教学带头人中所占比例过低 (仅占2.47%),而一些政治理论专业硕士、博士不愿到思政课岗位任教也是长期以来不争的事实。可见,思政课教师队伍缺乏教学、学术领军人才,将造成教育教学和研究难以上层次、上水平、上质量,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然此种状况也有其客观原因,由于思政课课程是作为公共理论课开设且内容体系变动性较大,因而在学科建设的发展历史和重视程度上与其他专业课程建设存在客观差距,造成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与专业课程教师相比偏弱,不利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不利于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和目标上来看,相当部分高校又不能真正从战略高度科学地制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评价、考核的方法和指标。在教育评价上一味重学科建设,重硕、博点的建设,重科研成果的数量等“指挥棒”,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不得不将精力随着“指挥棒”转,而忽略了真正潜心研究如何面对国际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造成了相对科研为“硬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为“软肋”。一段在网上的教师留言暴露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状况无奈的现实:“当教学在大学里越来越被看轻,当教师拼命忙着教学之外不知所云的各类项目申报之事,当教师越来越焦虑,请告诉我:这是进步了?” (来自“若穹妹妹的心情”的QQ空间)这样因为科研水平较低、学术能力较弱,面对高标准的评价和要求,势必造成一种几乎所有人的实践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之上,而忽视了真正的根本——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任务。

4.思政教师专兼职搭配存在问题。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专职人员占80.25%,兼职人员占19.75%,而兼职人员中领导干部占教师总数的14.81%。与专任思政课教师相比,这部分兼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实践能力强,政治敏锐性强,知识面宽,视野开阔,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和分析理解问题,特别善于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为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了多样性和活力。但如何将知识性与政治性、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理论的系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使严格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时间有充分保障,是这部分兼职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主观现状及分析

1.政治信仰坚定、热爱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师资队伍的主流。在对角色认识的回答中,81.48%的人回答是热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并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11.11%的回答是一般,并且86.42%的人认为思政课教学育人是根本,11.11%的人认为是作为理论知识讲授。之所以如此回答,从后续问题的回答可见其是符合逻辑的。在对“所讲授思政课信仰程度”的回答中,67.70%的人回答非常坚定,27.16%的人回答的是一般坚定,只有2.46%的人回答的是不信任,2.46%的人回答的是不知道。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主流是好的,是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队伍。这样的主流意识和思想必然潜移默化渗透于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起正面的引导作用。以往我们一直认为,年轻教师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在理论信仰方面会存在更多的问题,但调查数据表明,事实起码在思想认识上并不是这样。但也不能忽视支流,毕竟还存在4.92%的问卷中回答政治信仰是“不知道”和“不信任”,分别有2.47%和4.94%的人认为从事这一教学是“无奈从事”或“作为谋生手段”,有2.47%的人认为“教学工作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这一部分比例虽小,但他们所授知识、他们的政治信仰、工作态度、角色认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的却是百分之百的形象,十分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培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

2.思政课教师职业责任感强、教学态度端正。在对自我教学态度的评价问题上,85.5%的人认为自己非常认真负责,13.59%的人认为自己一般认真,当然也存在着2.47%的人自我评价为得过且过;正是由于上述政治信仰、工作态度以及对角色的认知程度,80.25%的人没有或从未考虑过要调离思政课教学这一岗位。也正是这部分人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能够有机会通过攻读更高的学历、学位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胜任教学科研工作。当然,现实却存在着对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及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例如“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优、评职等工作中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重视程度”的问卷中,回答重视的只有13.59%,回答较重视的占44.44%,而分别有49.38%和14.81%回答为一般和不重视。显然教师对岗位、事业的热爱,对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期望值与现实状况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容易使一些业务能力较强、学历水平较高的思政课教师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离开思政课教学工作,产生进入其他业务领域的想法。与“对自身工作水平的认识”对比 (仅有56.79%的教师认为“十分称职”,有40.74%的教师认为“基本称职”),表明大多数教师都有着非常谦逊的风范。此外,对自身工作认识“不清楚”的教师占1.23%,且全部为副教授、工作25年以上的教师,表明副教授中有部分教师的自我评价模糊或者对未来比较迷茫,也反映出这些教师认为被进一步提升的希望非常小;认为自身工作“不称职”的教师也占1.23%,且全部是讲师及以下职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表明年轻教师对自身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求和期望较高。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论的信仰是“非常坚定”的。

3.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影响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由于地方普通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初始学历偏低,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许多教师只把自己按“教书匠”的标准来要求,没能形成整体的科研氛围和环境,造成这支队伍中相当比例的人不能正确认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不能正确认识科研对高校思政教师整体水平的关键性决定作用,对科研的认识特别是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上存在严重问题。在对科研的态度问题上,只有56.43%的教师回答为喜欢,而却分别有32.11%和11.47%回答迫于压力很无奈和无意义的拼凑。因此,相当比例的人感觉科研不是乐趣而是压力。30.86%和54.32%的人分别认为科研压力非常大和一般大,只有11.11%的人认为压力不大和没感觉。在对科研与教学之间是否有关系和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的回答中有23.46%和3.7%的人认为关系不大和没什么关系,有14.81%和55.56%的人认为存在矛盾非常大和存在矛盾一般。科研在高校是被高度重视的,在教师的评职、评优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属于“硬件”。教师无论喜欢不喜欢都不得不去搞科研,压力自然就不可避免了。当然有压力不是坏事,但问题是带给教师的压力究竟能转化为多大的动力,又能产生多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我们应该考虑的是科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思政课师资队伍中,有的认为思政课各门课程并非专业课,在教学中无需高深专业知识以及学术的深入探讨。这种认识必然造成教学中以课本论课本,教学内容缺乏学术含量,不能起到对学生进行学术前沿引领的作用。特别是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作为批判分析的内在尺度和取舍借鉴的主要依据,牢牢坚守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阵地,是需要具备相当扎实的理论底蕴和研究应变能力的。

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创新政策,广开渠道,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要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师德建设作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下大气力,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培养,采取整体全局培养和重点选拔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尽快提高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以适应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1]袁贵仁.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EB/OL].北京:教育部网站,2011-11-17.

[2]邱兴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4.

[3]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10):8.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国际化思政
聚焦港口国际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