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李丽,巴哈尔·阿不拉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辅助配送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室;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为了真正体现把护士时间还给患者,护工职业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护工服务的重要性在医院及社会功能中日益突出,尤其是院内护工人员。护工处在患者高度聚集的工作环境中,身心健康受院内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保障护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国家在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同时大力倡导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和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为此,笔者针对护工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教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1 物理性因素 护工用车推送患者进行检查,手部长期用力或抓握位置不当,可造成手部关节或韧带的损伤;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身体姿势不当可造成腰扭伤、脚压伤;推送患者进入影像科室检查,不注意防护可造成射线的辐射伤等。
1.2 化学性因素 护工的工作流动性大,医院感染知识相对欠缺,对消毒液的正确配置浓度及检测方法缺乏了解,因此,接触高浓度消毒气体是造成护工职业损伤的主要化学性因素。长期接触污染的空气可直接损害呼吸道,各种消毒剂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1.3 生物性因素 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职业暴露是威胁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1]。在接收标本及运送过程中,沾有患者血液、体液等病原微生物,容易经破损的皮肤而致感染,且只需0.004ml携带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如HIV、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在暴发流行的甲型HINI病毒,如防护不当,都可造成职业危害。
1.4 心理因素 就诊患者多,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大,来回奔忙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医患与护患关系紧张,由于不理解造成纠纷,医务人员精神压力较大。护工行业是新兴的行业,在各医院职责不同,是护士的帮手但又不同于护理职业;所聘用人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医学知识缺乏,发生针刺伤后感到紧张,不知如何应对,护工自我压力很大;由于生活、工作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应,护工常被患者歧视,并且易遭受人格侮辱等,均可导致心理性损伤。
1.5 与职业相关疾病因素 长时间的站立、奔走易造成大隐静脉曲张,下肢肿胀;高分贝对讲机通话、耳机的噪声可造成烦躁、头晕、耳鸣、听力减退等慢性损伤;工作紧张忙碌不定时,饮食不规律,还引起睡眠紊乱、胃肠道机能失调等。
2.1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护工应学会采取正确的搬运患者的姿势,掌握搬运的技巧,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避免肌肉、韧带损伤。有辐射的场所尽量遵照注意事项暂时撤离,或者穿铅衣防护,尽量减少X线接触。
2.2 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教会护工掌握消毒液的浓度及正确的配制方法。配制消毒液及消毒物品时需戴手套操作,消毒后环境应注意通风换气。
2.3 生物性因素的防护 加强职业安全防范知识宣教。因护工未接受过正规的医疗护理知识的培训,防范意识不佳,仅有的医学知识也是互相交流中得到。加强护工的岗前培训,进行在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遇到容器破碎或标本撒漏,应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如皮肤意外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冲净;如患者的血液、体液溅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皮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聚维酮碘消毒伤口,用无菌敷贴包扎,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h内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伤后立即采集血样作病毒血清检查,若确定被感染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尽早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重视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4]。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戴口罩,戴手套。建立一整套防御职业暴露方案及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程序。与疾控部门取得联系,购置相关疫苗和药品,对职业暴露人员实施免疫接种、预防用药、体格检查、随访、咨询和心理干预。
2.4 心理因素的防护 要提高压力的应对能力。在其发生针刺伤后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少被针刺伤者的心理伤害[5]。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学习,加强科室业余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而护工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2.5 与职业相关疾病因素的防护 尽量避免疲劳作业,人员实行弹性排班。来回行走推送患者检查或者送检标本,护工每天常需行走较长时间,可穿弹力袜保护下肢,有序合理安排工作,张弛有度;对讲机的通话音量调至安全频率,减少噪声;保证规律的饮食,调整作息时间,放松心情,保证工作质量。
在医院,医疗环境日趋复杂,护工工作的特殊性,护工将面临着更多的职业性危害。医院应建立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行为,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各环节的畅通,提供各种防护用品及其安全的医疗环境[6]。管理者要切实关注护工这个弱势群体,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培训以及在职学习,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她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减少或避免职业损伤[7],保证医患和社会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1]田瑞华,王金凤,王瑞莲,等.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39-440.
[2]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3]方咏梅.护士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65-67.
[4]罗敬梅.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30-331.
[5]刘兰芬,潘小丽,王蓓.151名护生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25-26.
[6]李建民,陈长香,张艳.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2):117-119.
[7]郭嘉丽,黄珍丽,何淑英.护理职业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34):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