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2-08-15 00:45:43贺晓卡
陕西水利 2012年3期
关键词:延安市节水型河长

贺晓卡

(延安市宝塔区水利工作队 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以塬、梁、峁为主,平均海拔1000m,全市总土面积36712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8%,年均无霜期180天,年均气温9.2℃,多年平均降雨量486.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50mm,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9000t/km2。主要河流有北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云岩河,境内1km以上的河道共20889条,沟道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1997年1月撤地设市,下辖13个县区、163个乡镇、3376个村委会。总人口2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2万人。

1 延安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35亿m3,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6.81亿m3,可开发利用率为51%,人均水资源量649m3,亩均水资源量345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陕西省1160m3的55.9%,为全国2200m3的29.5%,也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最低需水线。全市现有各类供水工程4.4万座。有水库29座,总库容5.04亿m3,死库容0.745亿m3,已淤库容2.13亿m3。

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由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大量开发,工业、城镇生活废污水大量排放,境内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恶化。2005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1476.4km地表水评价河长(占总河长的84%)中:无Ⅰ类水质的河段,Ⅱ类河长87.6km占评价河长5.9%,Ⅲ类河长650.9km占44.1%,Ⅳ类以上河长737.9km占50%。

2 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延安市水资源总量13.35亿m3,人均水资源量649 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一半,且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据统计,全市现状供水量2.35亿m3,需水量3.7亿m3,缺水1.35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扣除汛期洪水以及最低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十分有限。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建供水工程涉及的移民、环境保护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供水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大,必须依靠节水、跨流域调水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到0.5,自来水供水管网漏损率在18%以上,生活综合用水水平低。

综合全市的实际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涉水事务管理体制不顺,节约用水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延安市城乡水资源管理可用“多龙治水”形容,即管理职能分割、分散,职责不确定与职能范围交叉共存,难以统筹考虑。另外,节水执法监督力量薄弱,取水、用水、排水计量和监测等设施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和监督社会的节约用水活动。

(2)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于水资源承载力不相匹配。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直接导致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不相适应。

(3)社会节水意识不强。节约用水宣传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民众水忧患意识不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和意义认识不足。

(4)节水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用水设施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粗放。工业主要以耗水量大的石油、煤炭为主,企业用水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全市只有宝塔区建有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基本没有。

3 延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针对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延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1)农业节水。农业节水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的节水模式,优先考虑对现有灌区的配套防渗和田间整治。工程节水措施主要采取渠道衬砌防渗措施、低压管道输水,在大棚菜和经济林果主要采用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灌溉工程;在节水技术上采用农业耕作、覆盖保墒、科学施肥、化学调控保墒、地面畦灌、改变种植结构等技术,稻田灌溉努力推广“浅湿晒”灌溉技术。

(2)工业节水。工业节水主要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发展,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煤炭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火电积极推广使用矿井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替代新水,采用浓浆成套输灰、干除灰、冲灰水回收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石油石化行业重点是系统节水技术改造、回收工艺冷凝水、蒸汽凝结水,减少循环冷却补充水,推广CO2驱动采油代替回注水采油技术、采油污水处理的高效水质净化与稳定、反渗透水处理等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串级用水或处理净化回用技术等。煤炭行业生产、生活必须优先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水。

(3)城镇生活节水。城镇节水以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推广、污水处理回用等为重点。“十二五”末,完成剩余县城供水主干网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10%,用户装表计量率达到100%。90%以上生活污水纳入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率75%,污水回用率50%左右,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98%以上,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80%。

(4)积极利用非常规水源。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微咸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4 实施延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节水机构建设。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首先要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应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社会节水工作;负责相关节水政策的制定贯彻落实和监督;负责编制节水规划,制定节水标准,节水宣传教育,节水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节水器具和强制执行节约用水措施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区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水资源统管,推行水务一体化。积极推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对全市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乃至农村水电等涉水行政事务进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统一管理,提高水行政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

(3)重视节水科技创新,推动节水事业发展。将重大节水科技创新推广项目列入全市科技发展计划,在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等方面开展节水技术攻关,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各类问题。聘请省内外相关专家,为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支持和指导。加强与国内研究机构及试点省市的交流合作,通过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节水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节水社会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节约用水宣传工作,鼓励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机意识与节水意识,转变城乡居民落后的用水管观念和用水习惯,形成“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5)建立奖惩机制,促进节水工作。各级政府应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纳入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定期对各责任单位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节水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给予惩罚。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延安市节水型河长
延安市关工委:用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26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9:00
节水型抽水马桶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山西水利(2019年4期)2019-02-14 14:27:22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2
图说河长制
河北水利(2016年12期)2017-01-04 01:11:37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中国水利(2015年7期)2015-02-28 15:12:54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