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兴平市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5:43赵睿
陕西水利 2012年3期
关键词:渠系机井灌溉

赵睿

(兴平市水利局灌溉管理站 陕西 兴平 713100)

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本文通过对兴平市北部塬上宝鸡峡灌区和南部塬下机井灌区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就其塬上塬下水利工程改造思路和实施项目以及工程建成后的效益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之目的。

1 兴平市水利工程基本现状

兴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总面积507km2,总人口57万人。该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黄土层膏沃深厚,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1.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3.6万亩,分别占到总耕地而积的97%和83%。基本形成了渠井站相互配套、纵横交错的农田灌溉网络,也逐步形成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是陕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2 兴平市水利存在存在问题

兴平市分为北部塬上和南部塬下两个区域,长期以来农田水利成为这两个区域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瓶颈。北部塬上基本是宝鸡峡灌区,主要依靠宝鸡峡东三支渠供水进行灌溉,涉及店张办、庄头镇、阜寨乡等三个乡镇(办)4个行政村。该区域支斗渠长年带病运行,宝鸡峡管理局每年维修养护只是保证骨干工程正常运行,对末级渠系尤其是斗、分、农渠投入相对很少,导致末级渠系损毁老化严重,“上通下堵”成为该区域农业灌溉积年弊病,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递减,渠道水利用系数仅为0.50,许多田块成为人为“旱田”;水费较大,灌农用水积极性消退,导致粮食减产,水事纠纷频发。南部塬下地下水资源丰富,基本为机井灌区,现有机井4500多眼,抽水站16座,这些机井工程设施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虽然由村集体实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但是农业灌溉直接受益者是农户,长期以来享受的是无偿或低成本的服务,造成工程管理者和使用者在用水管理和维护上产生了矛盾,致使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造成工程设施病害毁损现象严重,以致使46%的机井不能正常运行,机井破坏报废严重,到了干旱时分,灌农“望井兴叹”和“看渠盼水”,严重地影响了该区域农业生产。所以说北部塬上宝鸡峡灌区和南部塬下机井灌区成为兴平市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要解决部位。

3 兴平市建设节水型社会思路

为了彻底改变这两个区域农业掣肘现象,使水成为支撑该区域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该市抓住“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这一机遇,确立“发展节水灌溉、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建立水利工程长效发展机制”思路,通过实施末级渠系改造、机井灌溉工程、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等措施,先后对北部地区店张办、南位镇、南市镇、西吴镇、马嵬镇和南部地区桑镇、赵村镇、汤坊乡为重点区域的水利设施和农田进行改造,在改造中整合各项支农资,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小型农田项目区建设为平台,放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效应,拓宽各种融资渠道,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和“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这两个区域节水型社会进展顺利。

4 对北部塬上宝鸡峡灌区渠系进行衬砌改造

4.1 对宝鸡峡灌区渠系的改造

配合宝鸡峡管理局实施灌区更新改造和中低产田项目,由乡村出工出力对区域斗渠以上水利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对斗渠以下工程由政府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项目,乡村配合进行改造。由于该渠道原先衬砌形式为梯形断面,在对这段渠道改造时,断面结构形式依据渠道流量大小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即工程附近回填土料来源、施工工期、回填土施工质量等条件以及多年来渠道改造工程实践经验来确定的。对该系统渠道流量在3m3/s~9m3/s时,选择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或弧底梯形断面;流量在1m3/s~3m3/s时,选择弧底梯形断面或U型断面;流量小于1m3/s时,选择U型断面。在渠系改造过程中,流量小于3m3/s的渠道基本采用U型断面,因为通过实验对比发现U型断面较梯形断面每公里输水损失较其他形式可减少3.7%,且防渗效果最好,近似于最佳水力断面,水流条件好,流速大,输水输沙能力强。在渠道防渗处理上,采用板膜复合结构形式,即采用一布一膜土工布柔性材料做防渗层,其上再用C15砼刚性材料作为保护层,厚度一般7cm~10cm,此层主要起保护膜料不被外力破坏和防止其老化以延长工程寿命的作用。在该渠系改造中,先后衬砌斗渠11条,长度18km,分渠109条,长度89km,新修各类建筑物774座,更新改造西坡、莪芝抽水站两处,更新机泵5台套,泵站装机容量130kW,改善灌溉面积25400亩。

4.2 宝鸡峡东三支斗渠道的改造效益分析

通过对其渠系进行工程改造,将灌溉保证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75%,渠道水利系数由0.58提高到0.9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以上,节水率达到30%,每年可节约水量300多万m3,为群众节约水费近90万元。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00多万kg,增加桃、梨、杏、苹果等水果250多万kg,为农民群众每年直接增收550多万元,大幅度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分生产率。

5 对兴平南部塬下机井灌区的节水改造

(1)四条措施全力打造机井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造中坚持“综合、整合、结合”的“三合”方针,坚持水、田、林、路、产业、科技综合开发,合力建设高标准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使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水利工程措施上对旧机井进行修复改造,同时根据区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合理增设新机井,使机井科学布置,新打机电井230眼,修复机电井2365眼,埋设输变电线路90km,埋设输水暗管360km,修复渠道60km。在修复渠道时,注重渠道防渗衬砌处理;在农业措施上完成深翻改土6万亩,平衡施肥5.6万亩,建良种基地4万亩,新修机耕路279km;在林业措施上,在渠系和路边完成营造防护林网0.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在科技措施上,把机井灌区改造同产业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相结合,对农民及农业技术员进行培训,并依托临近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势,在桑镇、赵村镇、汤坊乡等乡镇建设高效农业示范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总之通过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措施,有效地提高机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率。

(2)引进新技术,实现用水智能化管理。为了解决机井灌区长期存在水费计量不准、拖欠及人为浪费严重的现象,在改造工程同时,一方面按照机井特点及管理规定要求,制定相关的工程管护建后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确保水利工程长久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系统技术,实现用水IC化管理。其中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箱是专为农业机井计量收费设计的高新技术产品,它将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器、电表、交流接触器等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通过内置电表,可以计量农户在浇地时的用电量。其控制系统是由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箱、机井收费管理机以及用户卡构成,在机井的出水口处安装一块远传水表。在每眼机井旁安装一台射频卡机井灌溉控制箱,在每个村配置一台机井收费管理机,负责为本地区农户的IC卡充值。安装后给每个农户发一张IC卡,农户在浇地前必须先持IC卡到充值点充值,然后划卡浇地,浇地完成后再次划卡即可关闭水泵,在本次浇地过程中用了多少电(水),就自动从农户卡内扣除多少,卡内电(水)量用完,自动停泵。一台控制箱可以供多个农户,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机井灌区供水灌溉时不必要人力看护费用,也使灌户明明白白用水,明明白白交费,降低了水费成本,促进了机井灌区水费廉政建设。

(3)机井灌区节水改造效益分析。在机井灌区改造中,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每年节约水量496.4万m3。新增节水有效灌面积3.3486万亩,灌溉保证率将由45%提高到80%,灌农亩均水费减少40元左右,为农民年新增粮食390万kg,经济作物每年可增加创收1777万元,实现节水、节地、省工、增产、增收等一系列经济效益。

6 结语

通过北部宝鸡峡灌区斗渠衬砌改造和南部塬下机井灌区改造,使8个乡镇41个行政村近10万群众受益,推动区内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力地加快了兴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渠系机井灌溉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10期)2021-10-22 01:13:10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9期)2021-09-24 11:57:06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8期)2021-09-06 11:36:44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3期)2021-04-24 02:30:54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方法优选研究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黎榕灌区渠系水力计算及输配水管设计
农用机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