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精神的独特阐发与深度揭扬
——评陈士部博士《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

2012-08-15 00:53陈善力
关键词: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

陈善力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精神的独特阐发与深度揭扬
——评陈士部博士《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

陈善力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陈士部先生由其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学术新著《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以下简称《历史演进》),我有幸得以通读新著,受益匪浅。陈士部先生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历史演进》一书融合了他多年的研究创见与心得,初步显示了他的学术个性与治学思路。

新时期以来,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并未随着法兰克福学派的消退而步入式微,相反,随着学术界对其学术价值的再认识而日渐升温,并出现了许多成果:较远的有1980年版徐崇温的《法兰克福学派评述》、1990年版欧同力等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以及马丁·杰伊的《法兰克福学派史》等专著;较近的有1999年版杨小滨的《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2003年版赵海峰的《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2007年版傅永军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等著作,其余见诸各种报刊的相关论文更可谓洋洋大观,这其中许多研究或多或少失之纠缠于史的概念而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存在图景作固定的描摹,或失之于固守褊狭视域而对法兰克福学派全部批判理论作局部的管窥掠影。而《历史演进》一书则在述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批判美学的演化轨迹、结构机制及学理脉络的同时,又考察了它与中国语境与经验遇合时的复杂境况,从学术生态的角度揭扬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精神的学术生命力之所在。与当前许多相关研究著作相比,书中许多观点“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其“理自不可同也”,彰显了论者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一定的创新精神。通观全书,《历史演进》的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宏观的理论视野下的审视与微观个案的析理评述相得益彰。

对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述评当然离不开对其产生与发展的语境的考察,无论其自身本然蕴含的德国哲学传统的精神气质,还是其承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衣钵,在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这里都已出现了变异。他们力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质,真正发挥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也就是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特别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现存文化现代性的批判,这时的批判已经是基于人本主义的文化批判了。《历史演进》在还原其理论发展脉络、流变、分化、变异的基础上,将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阿多诺批判理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启蒙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准确指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化是阶段性与浑整性、定向性与弥散性、逻辑的历史性与历史的逻辑性的统一,在宏观的理论视野下准确地把握住了阿多诺现代美学思想在对西方现代性危机与艺术危机的双重回应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律动,从而在现代性的文化语境中对法兰克福学派和阿多诺的批判的、否定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重审。

对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研究当然也离不开具体个案的微观分析,《历史演进》的个案分析是与宏观的论述紧密相连的,也是极富思辨个性色彩的。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关于主客体辩证关系的论证,在这一点上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明显的承续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许多成员自始至终都重视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问题,从法兰克福学派对于传统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主要方面的批判来看(即批判“物质本体论”、批判自然辩证法和批判反映论),贯穿其中的核心维面正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他们批判“物质本体论”在于强调从人的存在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的世界和人的历史,取消外在自然优先性的哲学意义;批判自然辩证法的学理指向是要从正面肯定“历史的辩证法”,强调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辩证法只适用于人的社会历史实践;批判反映论的真正意图也是基于对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注重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的倾向,反映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人本主义哲学色彩,这就揭开了其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与早期本文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描摹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图景。这种总体描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论证策略是贯穿《历史演进》全书的。

第二,《历史演进》用清晰的历史脉络勾勒与切中肯綮的点评相结合的方法,定位了法兰克福学派在当代西方与东方人文学科研究中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构建提供了参照意义,对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建构也不无重要的启示价值。

前苏联僵化的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曾严重束缚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新时期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哲学的感召与启发。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如何评价它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以及如何评估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也就是怎样认识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和怎样定位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立场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论者指出重要的不是取得学术上的共识,而是获得策略上的见识,也就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和变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以多样性形式呈现,应该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多样性的统一,求同存异,放弃内部的一切无谓的论争,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的阐述和当代化的推进上来,这对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是具有拔冗解纷的识见的。

对于如何评估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的问题,陈士部先生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商业社会金钱统治下的大众文化的批判,是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的。陈士部先生从阿多诺等人对于大众文化持有的批判、否定立场,看到了深厚的悲观情绪,这是有其理论根据与历史背景的。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首先应被看作捍卫特殊性、非同一性的哲学家而不是文化研究的学者,他们是从非同一性哲学的立场上理性地审视大众文化的,因此他们用“文化工业”的命名来取代易被误解的“大众文化”,达到了以“片面”换取“深刻”的理论目的,《历史演进》将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对法西斯主义大众的批判作了大胆的理论推理和联系,这种论述是充满着“我注六经”的价值判断意味和理论勇气的。

在《历史演进》一书中,论者常常站在论述对象理论的外部,对阿多诺等人的批判思想作学术方法论式的思考。陈士部先生认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理应效仿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怀有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气度,同时又不失人文价值批判的“天下公器”,展露人文学科向文化舞台的中心逼近的态势。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具有突出的自律性、否定性与批判性的艺术理论,更是我们提防将美学、文艺学政治化、工具化做法的有力武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应是我们不可丢弃的重要理论话语资源。这一观点就把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评点与中国美学理论的建构联系了起来,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可能。

第三,《历史演进》的语言精准严谨而又老到生动,客观、理性而又富有诗意,全书逻辑严密极具思辨色彩又晓畅耐读,这一特色也是本书的成功之处。比如,在论述大众文化是一种世俗化的消费文化时,论者这样评析:“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交换原则并没有过时、消退,而是被技术理性镀成‘金字招牌’并进而成为无意识的‘习性’。世俗化的上帝(包括个性精神的世俗化)或者说人人都是上帝,这本身就证明了物化的胜利。”(第149页)再比如,在将哈贝马斯的“社会组织原则”概念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作对比时,论者的点评相当精彩,“具体地说,哈贝马斯的‘社会组织原则’概念因相对抽象而具有相对强大的社会内涵的概括力,可这种理无巨细、轻重一把抓的做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社会进化的真相,致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整合而成的‘生产方式’概念——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杠杆——落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境地。恰恰在这里,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显示出它的深刻性与优越性。”(第211页)这种睿智之语在书中还有很多,一部学术著作语言的运用是形式层面的问题,却又不仅仅是形式层面的问题,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是著者厚积之后举重若轻的发力,以及游刃有余的学术自信。

总之,无论是《历史演进》全书的理论架构,还是对批判理论的反思精神与学术创见,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立论的持正公允亦使全书增色不少。综观全书,论者是以全面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精神为鹄的,更于理论建树之外,深切地感受到这位青年学者援引西方批判理论、美学理论以助益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学术赤诚。我相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一书,必将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责任编校 边之

猜你喜欢
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2017法兰克福车展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