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应用民族学浅析*

2012-08-15 00:52:12邢晶晶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族学消费水平农村居民

邢晶晶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应用民族学浅析*

邢晶晶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事关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应用民族学所关注的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农村消费水平依然有待提高的现象,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就此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分析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社会意义。

农村消费水平;应用民族学;社会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加,从1990年的18 718.3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国内340 506.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644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25 575元。在此基础上,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力度,从政策扶持到财政支持,不断加强对三农问题的扶持力度。自从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来,各项活跃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不断出台,诸如税费改革、良种补贴、农机下乡、家电下乡等各种针对农村消费市场的优惠扶持项目。但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消费水平是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这些优惠扶持政策下,农村消费水平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农村消费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村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是一个应当引起国家足够重视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当前条件下,农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众多的制约因素,这为应用民族学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同时应用民族学也在综合各种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原因,为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建议。

一、当前农村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运用应用民族学的知识在对农村消费情况的调查中,主要以搜集相关资料和对资料分析的方法为主。在对农村消费状况的调查中,主要参考了《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从而得出农村消费水平的基本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从1990年到2009年的二十年间,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总额从4 712亿元提高到了28 6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从560元提高到了4 021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93%;与此同时的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从4 819亿元提高到了93 43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89%,城镇人均消费额从1 596元提高到了15 025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53%。城乡总消费总额的差距从107亿元提高到了6 476.9亿元,城乡人均消费差额从1 036元提高到了11 004元。由此可见,在过去二十年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不断提高,消费总额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无论是在人均消费还是消费总量上,差距都是在不断拉大。

2.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

在1990年到2009年的这二十年的时间内,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以高速度增长。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消费却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国民消费率反而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从整体来看,1990年的国内居民消费率为49.26%,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据反而降低为35.39%。在这一变化中,以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1990年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为24.35%,反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8.31%,与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的农村居民消费率32.34%相比,下降了23.47个百分点。就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农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同样在持续降低。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农村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从最高时的1981年的46.36%,降低到了2009年的7.32%。这表明,农村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消费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不利于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将受到严重的限制。

3.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按照经济规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结构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满足人们基本生存的生存性消费消费(如食品、衣着等)所占比重会降低,而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发展性消费(如教育、金融投资等)所占的比重就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食品支出所占的收入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从1990年的58.80%降到2009年的40.97%,而与之相对的比较能够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消费品(如交通通讯类、医疗保健以及耐用消费品)所占比重虽一直在上升,但是拥有率较低,尚有很大改善空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通讯支出从1990年的1.44%提高到10.09%,医疗保健从3.25%提高到7.20%;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洗衣机的拥有率为53.14%,电冰箱为37.11%,空调为12.23%,电脑的拥有率为7.46%,而照相机仅为4.76%。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已得到了保障,而体现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发展性消费品的上有很大的缺口,与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仍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间。因此,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从以上的数据和分析中,不难看出虽然国家的经济形势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也有大量的针对农村市场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优惠扶持政策的刺激,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仍有很大的问题,与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适应。因此,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应用民族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二、农村消费问题的原因应用民族学分析

应用民族学家特伦德认为,“民族学者在应用民族学研究中,收集研究项目的资料与对该信息的分析相比较,后者的影响和声望要高得多”。因此,对农村消费数据的统计与对该数据的分析相比,后者的贡献要比前者高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民族学者能够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的作用所在。从农村经济的各种数据和现象中,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应用民族学家对解决问题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农村消费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站在应用民族学的立场上,农村地区消费水平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农村居民的消费条件

1.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自2006年以来,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0%左右,工业基础很薄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就全国状况而言,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 153元,虽较2008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 761元相比,同比增长8.5%。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呈现出东、中、西三极分化,最高的是北京,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1 668.59,高出全国水平126.44个百分点;而最少的是甘肃,仅为2 980.10,低于全国水平42.21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3 597.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8%。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亚太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9年中国大陆人均实际GDP为6 914美元,与此相比,同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 153元,这也就是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获得相应的提高。在2009年的GDP中,农业只占到10.3%,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却占到了总就业人数的38.1%。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这就成为限制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商品市场建设不完备。完备的市场是人们消费的必备条件。广阔的农村市场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市场建设很不完备,商品流通场所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一,农村消费市场级别和规模发展滞后,仍然局限在传统的集贸市场、小卖部等小规模、分散性经营场所;其二,农村市场多为分散经营,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商品质量也甚为堪忧;其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电网、供水系统、通信线路、道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不足,缺乏支持农村市场发展的条件;其四,政府扶持和监管存在严重缺陷,资金、政策等扶持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市场监管明显不足。再加上社会关注欠缺,许多企业对农村市场缺乏关注,资金、商品及原料需求量等投放少,导致农村地区商品缺乏,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另外,商品质量缺乏相应的保障也是导致农村消费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市场规模小,商品种类少、价格高、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保障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是解决农民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关键。近年来,国家虽然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但种种原因导致现在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仍处于不全面的、低水平的状态。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并未向广大的农村地区扩展。2008年,虽然全国农村基本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实际上只有3%的参合农民报销了40%的费用。养老难、入学难、看病贵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居民,使得养老、教育、医疗等成为农村居民生活中的大事,不敢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于消费,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中以养老、防病、教育为主的储蓄一直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从而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由于目前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很难为农村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广大农村居民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消费状况并没有实质性地好转。

2.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融资渠道。由于政策、经济利益以及风险性等原因,农村金融体系一直存在很大的缺陷。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的贷款对象是广大农民和农村中的各种企业,时间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工作量大、收益低,致使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服务欠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发展缓慢,银行网点少,贷款条件苛刻,利率高;政策落实不到位,各单位之间各自为政,影响了农村信贷的规模和业务的拓展等。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直接造成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资金欠缺和农村企业的融资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另外,据来自“北京大学-花旗银行”农村金融调研的数据表明,农村居民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向亲友零利息借款和向信用社贷款,2008年有39.98%的家庭免息从亲戚或朋友那里借钱,而16.86%的家庭向农村合作信用社贷款。此外,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平均利率是10.01%,远远高于向亲戚或朋友进行免息贷款的零利率。

(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

居民的消费观念,是消费问题的重要因素,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但是,就目前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不强,消费观念相对保守,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首先,由于历史上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温饱问题曾是长期困扰广大农民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在分配手中的收入的时候,储蓄的比重过高,养老、防病等成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面,而消费的比重就要低得多。其次,攒钱储蓄一直是农村地区的传统,“攒钱”的观念在农村盛行,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相比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储蓄的年底余额逐年大幅度增加,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是投入流通环节的资金比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就使得农村居民消费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况。由于消费观念的落后,即便是在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依然低于储蓄,这对农村地区的消费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三、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策略的应用民族学见解

应用民族学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应用民族学充当了一种分析、调节、代理的作用。将从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中,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应用民族学做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应用民族学能够在农村消费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所在。从以上应用民族学对农村地区消费水平低的问题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一)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条件

1.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提高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方法。首先要实现农业增收,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规模化集中生产;加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拓宽销售市场,实现增产增收。其次要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以农村的龙头型企业为先导,发展一批有竞争力、有市场前景的新型乡镇企业;改革城乡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机制,将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流转;建立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农村居民的工作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和比例。

2.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为农村市场的建立和扩展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物质条件的利用率;加强农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依靠工业反哺农业,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扩大农产品的初步消费和市场销路;完善农村市场的商品流通体系,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一批大型的新型市场,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加强农业资源的流通和交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农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二)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保障

1.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目的在于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得广大农民不再为医疗等问题花费太多的收入。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解决根本难题;其二,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济等保障措施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增加相关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其三,加强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农民充分了解参保的相关信息,提高农村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健全和扩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从医疗、教育、商品交易等各个方面为广大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而减少农村居民收入中的储蓄比重,提高消费率。

2.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和保证农村居民融资渠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政府要增加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政策到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其二,要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利用其贴近群众、项目对口等特点,充分发挥其在农民融资过程中的作用;其三,鼓励城市各商业银行向乡镇地区发展,降低消费性贷款门槛,扩大消费性贷款的种类和贷款项目,积极设置符合农民需求的短期、小额消费贷款品种;第四,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向农村金融体系的流动,建立各种合法的民间信用组织,活跃民间资本流动等。

(三)更新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应当进行适当的更新。这就是要以农民增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为前提的。应当逐步改变以往的以养病、防老为主的以储蓄为主的收入分配,增加消费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适当地增加信用消费的比例等。消费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要在各项配套建设完备的条件下,通过对农村市场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除广大农民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的“后顾之忧”来逐步实现。

四、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民族学意义

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应用民族学十分看重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意义,这是一件事关几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在应用民族学的视角下,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经济条件改善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代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发展性消费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结构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就自然会增加发展和享受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教育、医疗、娱乐等需求的消费就成为人们提高生活素质的重要部分。因此,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事关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经济水平落后,生活质量低的地区,往往会伴随着不安定因素的滋生。在贫困地区,艾滋病、暴力犯罪等因素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团结的一大障碍,因此,要杜绝不安定因素的滋生和对社会的危害。首要的就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人们都丰衣足食,安享生活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人去制造不安定的因素了。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这个道理。同时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有助于扩大内需,刺激国民经济发展

拉动经济增加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中,以消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最强烈,扩大内需就意在增加国内消费,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具有潜力大、发展快等优点,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改变农村市场受轻视的局面,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国内某机构的模型研究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提高0.289%,农副产品价格指数涨幅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提高0.171%,农村居民就会将新增收入的78%投入消费,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因此,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增加农村的消费水平,能够改变农村市场受轻视的局面,充分利用农村市场这一重要的经济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对于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之,应用民族学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具,在农村的消费问题上,对农村经济数据的分析是应用民族学最重要的贡献,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这是对该问题的一大贡献。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思路则更是应用民族学的一大贡献。从应用民族学的视角看待农村的消费问题,对于更好地解决农村地区的消费问题提供了另一个视野。

[1]石奕龙.应用民族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73.

[2]陈奇.扩大农民消费研究:基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42.

[3]张福莉.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1,(9):81.

[4]刘璇.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2):18 -22.

[5][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96-107.

[6]高海峰.浅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5-46.

[7]董志勇.中国农村信贷情况初步统计——来自“北京大学-花旗银行”农村金融调研的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3 -5.

[8]韩蕾,张婷玉,赵奕.后危机时代扩大农村消费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0,(11):80 -82.

[9]张兆安.振兴我国农村消费意义重大[J].上海企业,2011,(3):29 -30.

An Analysis of Improving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from the Angle of the Applied Anthropology

XING Jing-jing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ibei 430074,China)

Improving the rural consumption level affects strategy implement about our country’s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This is not only a big economic issue,but also concerns many country dwellers’immediate interests.Meanwhile,it is also a big social issu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ast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upport from nation’s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y,application ethnology found the phenomenon that rural consumption level still can be improved.So what application ethnology concerns is trying to find out its caus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On this bases,analyzing the social meaning of improving the rural consumption level from the angle of ethnology.

rural consumption level;application ethnology:social meaning

F 320

A

1673-2103(2012)03-0128-05*

2012-05-15

邢晶晶(1986-),女,河南郑州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民族学。

(责任编辑:李瑞记)

猜你喜欢
民族学消费水平农村居民
2023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专题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的作用及优化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简介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调研与分析——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发展战略语境下的中国山地民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