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荣泽
(文山学院音乐系,云南 文山 663000)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主旋律,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最有效的素质教育形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创新型大学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所发挥的育人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根据大学生受教育的特点,那种以单纯传授音乐技能为目的,而忽视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修养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大学生音乐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利用大学校园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开拓思维,促进其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1]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性是它最基本的特性。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育人过程,在音乐教育中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唤醒和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美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所以,音乐的教育功能不可忽视。古今中外,诸多伟大的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而且大多不以德育代替艺术, 中国古代,是在强调“礼”的同时,加上了“乐”来补充“礼”。俄国哲学家、教育家柏林斯基把道德和审美比喻成为“亲姐妹”,以审美来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的提高人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一种艺术手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可以利用音乐教育的形式传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共产主义品德、高尚道德情操和顽强拼搏意志的目的。所以说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又能鼓舞学生努力学习,使他们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它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等方面,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教育。”[3]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受教育者智力的发展,从而忽视素质教育的作用,导致个人素质发展失衡。学生由于缺乏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道德良知丧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频频出现。这时,素质教育要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来扭转这个局面。音乐的教育功能对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得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处理好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高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重视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
第一,音乐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音乐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它并不是强制性和功利性的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以审美的方式来唤起人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这种道德情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它的感染力更加强烈,也更加持久。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正是发挥了它的教化功能,使大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音乐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激昂的情绪演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精忠报国》等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音乐作品时,都会感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进一步唤起大学生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也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第二,有助于启迪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是控制人的语言,形成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以艺术为主,形成形象思维,但是人的左右脑一般都不是均衡发展的,而音乐教育正是培养大学生思维品质,对开发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等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学习中的压力得到缓解,由于压力带来的思想疲劳渐渐消除,这为想象力充分发挥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音乐教育学生记忆力也可以得到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如:音乐作品的鉴赏及演唱、各种器乐的演奏、舞蹈的协调配合等音乐活动使全身每个器官都活跃起来,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学习中,[4]每个环节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作词作曲、即兴演奏演唱等,让大学生的真情与个性得到很好的展现,音乐审美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自然会用自己的音乐语言表达某种心情、某种场景,某种愿望,学生的思维灵感得以开发,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创能力。
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体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所以,音乐艺术活动能刺激人脑中枢神经,让身体分泌出许多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生化物质。旋律优美的音乐使大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减少压力,增强体魄的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欢快的音乐能使学生振奋情绪,愉悦心情,同时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消除疲劳的作用。另一方面,音乐可以宣泄情绪,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中常会出现大学生因为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利处于困扰当中,例如:学习中遇到困难,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感情世界出现偏差,毕业就业面临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形成一种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音乐的学习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苦闷,消除忧郁的情绪,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学生在音乐欣赏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困扰得到宣泄,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学生心里平静了,在考虑问题时自然也就回归理性。所以,音乐可以使大学生身心愉悦,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研究中,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音乐教育有助于美化心灵,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是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一种表现形式,在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大学生利用审美能力,来辨别社会上的真假、善恶与美丑,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其实,大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大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演奏音乐、演唱音乐、甚至是创作音乐,学会了感受大自然和社会和谐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体会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不但提高了音乐修养,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充满朝气,富有理想、活力四射,他们的思维抽象、独特、具有创造性,但是多数大学生都曾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高中时期频繁的考试,教育工作者忽视了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导致诸多大学生的对音乐的了解甚少,这为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顺利实施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就必须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具体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形式主要以公共音乐课或者选修课为主。目前,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沉闷,中外古典音乐作品欣赏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如:采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尽量选择中西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作品,并适当加之学生感兴趣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和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通过对多种类型音乐作品的学习和鉴赏,让学生开拓艺术视野,塑造完美人格,提高人文修养,增加审美情趣,进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音乐之所以吸引人是靠它本身固有的魅力,出于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他们会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根据音乐本身固有的特点,灵活的创新音乐的教学手段。首先,可以采用先进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是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其次,音乐教学方法也可游戏化,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最后,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式学习,它是结合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参与教学的方式,加入到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比如说讨论式或实践式教学,它们都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只要学生参与其中,不论形式或者是方法,都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由于每个大学生音乐的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仍应以公共选修课为主的方式开展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但是根据大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不同,应适当细化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如:针对音乐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声乐演唱、乐器演奏、指挥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开设特长班、乐器辅导班进行小班教学;可以组建合唱团等各种艺术团体;还可以举办大学生歌手大赛、社团汇报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总之,以多种教育方式细化音乐课程设置,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因此,普通高校音乐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的教学素养,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较强的社会责任心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准,教师只有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才能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的丰富自己乐理知识和教育技术知识,如:音乐理论知识 合唱指挥技巧、普通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等。总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音乐教育充分发挥其教化功能的后援保障。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岳雷.谈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8):177.
[2]牛茹.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58.
[3]文志杰.有关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8):82.
[4]王燕晶.“中国风”歌曲流行现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