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初学者常见问题的解析及解决途径

2012-08-15 00:45:53陈苗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时值长音长笛

陈苗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引言

长笛起源于欧洲,属吹奏类乐器中的木管家族。相对于钢琴、小提琴等其它西洋乐器,它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因其音色华丽,技巧灵活,外形优雅,它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是非常快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高雅音乐普及面的拓宽,学习长笛的人数呈大幅攀升的趋势,长笛演奏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冷门艺术专业变为当下的热门艺术专业。

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解决问题、排除困难,建立正确、扎实的基本功,对每一个长笛初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社会上长笛教学的师资力量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导致很多初学者在入门时未能接受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遇到问题与困难时缺乏理性认识和有效解决途径,以至于影响了学习的进程和质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列举了长笛初学者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一一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期待能对长笛学习者提供一点参考与帮助。

问题一:身体适应性差

很多初学者在入门时会出现头晕的现象,特别是刚开始学的第一个月尤为严重,每次连续吹奏三、四分钟就开始眩晕,严重者不到两分钟就头晕目眩。其实这一生理现象在吹管乐初学者中普遍出现,是因人在高频率、连续向外呼气时,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导致大脑缺氧造成的。很多初学者因为难以适应这一生理现象而终止了长笛演奏,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这些初学者不能说他们怕吃苦、没信心,只能说他们不了解学习规律,没有给身体一个平稳过渡、逐渐适应的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初学者应该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具体做法是每次吹奏长音不超过三分钟(可视个人情况适当加长或缩短),每个长音的时值不超过七秒钟,吹奏结束后做深呼吸,与此同时务必放松颈部、肩膀和胸腔,直至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恢复到吹奏之前的初始状态。结束一轮长音之后,坐下休息几分钟,用于思考和总结刚才吹奏的感觉。如此坚持循环下去,出现头晕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并且最终可以达到把时值吹长的目的。所以在学习之初,当身体适应性差的时候切记不要强迫自己把一个音吹得太长,也不能不知疲倦、不加休息地连续吹。由此可以看出蛮吹只能碰壁,而巧吹则能事半功倍。

问题二:身体协调性差

在初学者看来,演奏长笛仅仅是吸气和吹气组合的过程,其不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口、颈、肩、胸、腹、臂、手、指等身体各部位共同参与、协同运动才能完成。在长笛演奏入门阶段,很多初学者在持笛姿势这一问题上大伤脑筋,单吹笛头时气息平稳、身体放松,可一拿起笛身吹气便会出现耸肩、驼背、下巴僵硬等问题,原因是不适应这个“又细又长”的金属乐器,心里紧张自然会导致身体不放松。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先不要急于吹奏,应该在镜子面前做单纯的持笛姿势练习。当做到肩部能够自然放松、面部与镜面平行、笛身自然贴合下巴、呼吸时后背和腰部挺拔的时候,再尝试吹奏长音,吹奏时衡量身体是否达标的标准是:以上一系列动作能够自然、协调地完成。如在吹奏过程中因身体疲劳再次出现僵硬、不协调的情况,应立刻停下来放松,休息过后再由单纯的持笛练习过渡到真正的吹奏。

身体协调性差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演奏过程中舌、指不同步,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初学者演奏音阶和小练习曲时。原因是舌头的前后单纯运动与手指的起落复杂运动在配合时出现了时间差,舌的动作略快于指的动作。对此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先做运指练习,解决好中指、无名指不灵活的问题,达到运指放松、频率一致之后再与舌配合。这时要特别注意演奏速度,必须使用慢速,具体速度可因人而异,以演奏者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好自己的舌、指为定速标准,在做充分地低速练习之后,可以尝试提速。

总之解决身体协调性差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在慢练、分步练的过程中稳步求胜。

问题三:气息控制力差

很多初学者反映:吹长音时气息在中、高音区比较容易控制,在低音区则有困难。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需先弄清长笛的发音原理。众所周知在所有吹管乐中,长笛的发音原理是比较特殊的,它没有簧片、哨子、笛膜等辅助发音设备,其发音完全是靠气息与吹孔的摩擦和 管壁的震动。气流强、速度快会发出高频率的音,气流弱、速度慢则发出低频率的音。这个原理看似简单,实际操作时却并不容易,因为对气息强弱、缓急、快慢等操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抽象、缓慢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摸索与体会,是一件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工作。

那么如何解决低音难以控制的问题呢?可以尝试“哈气法”,即以哈气代替吹气来发音的方法。口腔用“哈”的方法呼出的气息具有暖、柔、缓的特点,而用“吹”的方法呼出的气息则又冷又硬又急,长笛的低音区需要用“哈气法”来制造低频率的音。在练习“哈气法”的时候,先做打哈欠的动作,体会口腔充分打开的情况下向外呼气的感觉,然后配合长笛演奏所需要的正确唇形,在双唇横向拉伸、两端闭合、中间开放的同时用“哈”的方法呼气。此时需要解决好闭嘴与“哈”气的矛盾:一方面长笛演奏的正确唇形是接近闭合的,另一方面“哈”气则需要开放性的口型。这时就要请我们的意念来帮忙,在向外呼气时心里默念“哈”字或“啊”字,我们的口腔内部就会下意识的变得开阔,气息也随之圆润、柔和,随即形成缓慢、稳定的气流,有效解决仅凭“吹”的方法难以达到长笛低音区要求的难题。

问题四:为追求时值而牺牲音色

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初学者们在摆脱了发音的困扰之后往往会对如何延长演奏的时值特别感兴趣。很多人选择收紧口风,即压制气息与口形、加大口腔内部压力来节约气息,岂不知这样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将气息拉长,反而会使音色又干又扁,严重者甚至出现双唇颤抖、发音困难的情况。这一方法致使演奏者的发音方法从根本上发生错误,严重影响和制约以后的学习,如同杀鸡取卵,为追求时值而牺牲音色的做法是极其错误、不值得提倡的。

管乐吹奏中最普遍使用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储气容量,对演奏者来说是最理想的呼吸方法。要想获得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就要从腰肌训练入手,只有腰肌力量增强了才能更科学、有效地控制气息。在胸腹式呼吸法中,最主要的是人为地锻炼并控制腰肌和腹肌的收缩力,常见的“快速喘气法”和“平躺呼吸气法”等都是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两者的练习方法均分为两个步骤,前者是:快吸气——打开喉——胸部挺——肋骨开;腹部鼓——快吐气——胸部松——腹部收。后者是:平躺下——深呼吸——腹肌扩——肋骨撑;控制气——慢慢吐——肋骨收——腹渐松。借助正确的方法日复一日的锻炼相关肌肉,其协调能力必然会增强,气息的控制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而且在延长演奏时值的同时还会发现自己的音质更加干净、有力,可以说是实现了气息和音色的双赢。

总之,以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味追求时值和音色本身,以牺牲正确的演奏方法为代价,只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止步于此。气息控制力的增强关键在于胸腹和腰肌的开发,把精力用于身体相关肌肉运动能力的锻炼,建立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在时值和音色上自然会获得成功。

结语:

长笛演奏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错误问题的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必须遵从正确的训练方法,将客观理论与自我实践相结合,有步骤、有方法的展开训练,从中不断摸索经验、吸取教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感受,在量的积累中寻求质的飞跃。

[1]何声奇.长笛练习100课北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邵伟民.长笛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猜你喜欢
时值长音长笛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黄河之声(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46
国内外冠军选手桑巴舞竞技组合动作时值搭配发展动态的研究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7
浅谈圆号长音演奏技巧
法语长音符号的使用
法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4-16 15:50:09
Ship or Sheep
西班牙语教学中虚拟式的时值转移问题初探
虚假的话
——女高音与长笛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