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斌
(黄山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区共建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以安徽省H学院为例
郭宏斌
(黄山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地方院校增设的热门专业之一。但由于是新办专业缺少积累,使得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显得较为混乱,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这在客观上制约了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个案调查,对传统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反思,开设社区管理专业方向、进行社区共建型的实践教学,应成为专业新的生长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社区共建;实践教学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公管专业”)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虽开办较晚,但在地方院校中却发展迅速。至2007年,开办公管专业的高校已突破500所,其中大多数属于地方院校。地方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与市场要求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呢?这一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化对公管专业的研究,探索地方院校公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不仅是地方院校对公管专业面临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1]
1998年初设公管专业时,原国家教委提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为该专业确定了5个具体方向,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按照这两种培养目标,公管专业学生应是能在教科文卫等公共事业领域具有很强应用实践能力的 “专业性全才”。但是,由于是新开专业缺少积累,没有成熟的办学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很多院校大多依托原有教学资源,如H院校的公管专业便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和其他专业进行整合而成。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地方院校由于自身办学条件与师资的局限,往往不大重视实践与应用环节方面的教学,这就使得公管专业成了理论“万金油”,很难分清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相近专业的区别,学生毕业后也没有明确的市场方向和定位,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不高,相当多的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听说过公管专业的存在,对其实践能力认可不够,因此对是否接受该专业毕业生心存疑虑。[2]就H院校公管专业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行业分布来看,真正从事与公管专业方向相关的毕业生少之又少,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得不打破专业界线进入企业或自谋职业。
和很多同类院校相似,H学院公管专业学生的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课时比重不大。如有,也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
H学院公管专业最主要的实践内容是针对大三等高年级同学,依托《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选择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相关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式校外调查。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对调查结论做深入性的学科思考。这种实践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实践,锻炼其对公共问题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想象力,检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从而了解自身素质的不足,以便明确以后学习的重点与方向,为将来顺利就业找准方向、探好路。[3]
这种教学模式由于针对性强、涉及面广,可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一些核心知识进行有效应用,从而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很多学生将其视为大学期间唯一一次走出“校园”进行专业训练的机会,对此常常充满期待,参与热情很高。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教学管理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团体合作不力的问题,致使专业见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依托一定的课程,比如社区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课程。选择比较好的案例,根据要求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要求每个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方法重要的是设定好条件,让学生按照规则去扮演好角色。让学生有亲临企业(社区)的感觉,仿佛你就是企业(社区)的管理者或服务者,你如何管理(服务)这样的企业(社区),充分运用你学过的管理知识完成角色要求的任务。
此种实践教学模式相对易操作,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不必另行占用其他教学时段与教学资源,比较容易掌控整个环节。但是,该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而公管专业是新办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以青年教师居多,因此往往对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模拟教学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公管专业认知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形式是挂靠团总支,以团学活动的方式进行。比较普遍的活动包括:(1)“三下乡”服务。按照学校总体部署进行相关实践,比如在学生会和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2)配合有关部门到街道办、市中心、广场进行普法、交通协管、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活动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走出学校的围墙,参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是这种活动形式弊端与缺陷也很明显,比如公管专业学生全员参与性不足,活动基本上以团学干部、学生党员为主,普通学生的热情不高;活动内容大多为志愿性的社会服务活动,与专业实践相关性不强;活动安排大多带有随机性,缺乏长效机制,处于时断时续的接受上级指派的工作状态。
以上实践形式是公管专业常见的几种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做法。笔者根据多年参与公管教学与实践的经验,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上文提到的要么相关部门不重视、经费不足、要么学生参与性不高、要么教师发挥不够等。通过与“理想”用人部门的接触交流,同时结合H学院公管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后发现:公管专业设置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能在公共事业领域进行管理与服务的 “专业性全才”,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反映与就业去向而言,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似乎不高。市场普遍的反映该专业“名不符其实”,公共管理很难落到实处,且应用能力不强。虽从理论上讲,可在多种公共领域进行管理与服务,但是由于行业要求和其他原因,很多人难以胜任目前公共管理的工作要求。类似教科文卫等单位在人员选用方面更愿意选择与接收更为专业性的“专才”,如教育类、卫生类、文学类等专业毕业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本应就业的领域遭遇到了“市场冷遇”,出现了一种“全才”竞争不过“专才”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公管专业何去何从?如何破解公管专业面临的困境,就需要办学单位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公管专业的办学定位与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来不少由政府和企业包办的事务,都推向了社会。而我国长期以来社会建设滞后,各类社会组织承接从政府、企业剥离出来的事务能力极其有限,从而使大量社会事务都沉淀到社区,社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社会。再加之社区居民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身份的转变也使得其对“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为专业性的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未来社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与更明确的要求:“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热点。[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H市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各类工作任务达200多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意义上对社区管理人员短期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公共管理的现实需要,教育机构介入公共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背景为公管专业的落脚与成长找了依据,也成为了开办社区管理方向和探索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动力来源。
在这种形势下,开办以社区管理为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新兴城市社区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提高社区乃至整个地方社会的管理和建设水平服务,已成为高校公管专业建设新的生长点,也是地方高校进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的一个重要举措。[5]
公共事业管理落脚点在社区,只有社区才能集中体现社会公共领域的各种活动。公管专业学生在大学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都可以在社区找到用武之地。诸如社区治理、公共关系、社会学、社会调查、非政府组织管理、文化管理学等课程。社区才是真正展示公管“专业性全才”的舞台。
当对公管专业做出明确的市场定位后,如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应用型的人才呢?除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外,重点应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功夫、做文章。[6]利用H校与地方政府搭建的“社区共建”平台,充分发挥公管专业在社区管理服务方面拥有的知识优势,与(地方)社区形成互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使其在实践过程中,社会能力与职业能力得以养成,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如何组织引导公管专业参与社区实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应在建立社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参与社区实践的途径,做实做强“社区共建”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追求建多少个合作基地、搞多少个合作项目。
(1)开展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区活动的基础和主体。它以实践成才教育、社会意识与青少年闲暇教育为主要内容,而要完成这一系列教育,凭社区工作人员是举步维艰。因此,借助高校公管专业在这方面的知识优势,以文化事业管理、公关关系等课程为基础开展专业性管理与服务,通过与合作社区协商沟通,定期化在社区中举行各种结合社会热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辩论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策划组织、参与整个活动流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2)开展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活动是高校与社区共建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尤其是一些特殊、困难人群。高校在社区的服务,就是带领相关专业(尤其是公管专业)学生关注社区热点、服务社区难点,贴近居民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去居民中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服务,既为一些相关课程如社区管理、社区服务、非政府组织概论提供了难得的见习机会,也增强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要做好,制度需先行。高校与所属社区的共建委员会之间应以签约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工作内容,通过各种制度来保障活动的开展。如在服务过程中,明确社区应提供何种服务、学校应提供何种服务、资金如何保障、以何种方式开展等,确保服务工作的可操作性。
(3)实行社区“顶岗实习”
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与企业层面的合作。普通本科高校公管专业能否采用这种模式?如果可以,将如何保证“顶岗实习”的实效性?通过对合作社区的走访发现,一方面社区承担的任务量大,而工作人员有限,另一方面公管专业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实践途径而影响学生的培养效果。因此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高校如何实现在不影响学生正常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有足够的时间与资源安排学生进入社区进行“顶岗实习”?应形成一种政府、学校、社区、学生互动的“四轮驱动”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如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校地社区共建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而学校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做好“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工作;社区则应全程专业指导“顶岗”学生的实习,而不能将“学生”视为“替自己干活的免费劳动力”;学生也应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学校社区的工作安排。[7]
高校公管专业与社区共建的过程中,有明显成绩,但其中必然夹杂着荆棘,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怎样协调共建双方的责任,保持合作积极性,将社区共建引向深入,改变目前合作仅停留在签协议而后续工作未能展开的状态。另外一个问题便是,高校公管专业在开展社区活动时,场地和经费的保障问题。如不解决好该问题,便会使轰轰烈烈的社区活动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趋向冷淡、乃至萎缩。最后,如何形成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与社区共建的工作机制,使共建活动既服务青年学生又服务社会,既发挥高校优势又利用社区资源,使共建走上社会化运作、规范化建设的轨道,成为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深入持久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一项崭新的共建事业。这些都将成为社区共建中高校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下一步探索的重要内容。
[1]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2]韩建敏.区域意识与高校发展——关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及发展模式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杨莉娟.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07,(2).
[4]王丽英.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资源优势与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5]郑彩莲.高校与社区共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6]黄继英.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
[7]杜惠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
Research on Community-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for College Public Service Administration Major——Exampled by H University in Anhui Province
Guo Hong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Public Service Administ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ajors in recent years.However.as a new major,because of a lack of experience,there exists a disorder and some weaknesses in its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in particular in its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is hind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Based on reflections o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 case study,it's proposed that courses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should be offered and acommunity-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Public Service Administration Major;talent training;community-based;practical teaching mode
G64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2-447X(2012)01-0100-04
2011-04-11
黄山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公管专业实践教学之社区共建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2009JXYJ19)
郭宏斌(1980-),甘肃兰州人,黄山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公共管理。
高 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