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网络学习行为研究述评

2012-08-15 00:46万海林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研究者学习者影响

万海林

(江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7)

近十年我国网络学习行为研究述评

万海林

(江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7)

网络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归纳整理近十年来国内的相关文献,对网络学习行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重点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影响因素、特征、模式以及评价体系进行了梳理,对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近十年;网络学习行为;研究;述评

随着我国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与推广,以及现代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学习行为不仅是各类在校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日渐成为不同社会群体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网络学习行为的广泛推进,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致力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空白与缺漏。因此,有必要对近十年来有关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梳理,以彰显研究特色,发现研究问题,为相关问题的后续性研究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一、近十年我国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十年国内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影响因素、特征、模式及评价等方面。

(一)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

国内对“网络学习行为”这一概念还没能给以明确的定义,但许多研究者认为,它与“自我控制学习行为”和“远程学习行为”等概念相近。彭文辉等人把网络学习行为定义为“学习者在由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远程学习行为”(彭文辉等,2006)。此外,他们还指出,网络学习行为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的产物,应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即网络学习行为是依靠互联网来进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行为,是依靠学习者自律、自我控制的学习行为;学习者可以在网络的帮助下随时进行网上远程协助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还能够及时从各个渠道获取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已有研究多是参考彭文辉等人关于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得出的定义。如王丽娜指出,网络学习行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学习目标,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与学习环境的双向交互过程”(王丽娜,2003)。

(二)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习行为的因素众多,尤其在网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都有特定的学习行为,这就使得网络学习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近十年研究者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但多是通过调查统计网络学习行为,然后总结出各种影响因素。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等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有影响。刘儒德、江涛(2004)指出,网络学习的效果不仅与学习资源和内容有关,而且还受到学习者的某些特征的影响,在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网络课程中,还需要考虑学习者对网络以及学习内容的先前经验、网络学习动机与对网络的认知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者的某些个性特征等因素。只有当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的环境和过程相匹对时,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王丽娜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分析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她认为从内部方面来看,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从外部方面来看,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包括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学习资源的内容和组织、网络学习模式(王丽娜,2003)。

黄海林(2011)等人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及网络学习者自身与网络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应用系统方法构建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该模型包含网络环境与网络学习者自身等因素,以网络为目标和以任务为核心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他们认为在这个系统中,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破坏都会影响网络学习的效果。

概括而言,研究者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准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内容的组织结构、学习材料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学习工具的易获取性以及支持系统及时性等。

(三)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

对于网络学习行为特征的研究,研究者一般注重的是网络学习行为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不少研究者以特定的群体为网络学习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总结出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如《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黄萍,2004)、《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以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为例》(高丹,2009)等。这些研究的重点多是放在学习者开展网络学习的观念转变、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等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上。一般是选取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实证的研究,来分析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特点。

李国敏(2001)等人通过与传统学习方式对比,总结出网络学习行为的特点,他们认为网络学习行为具有技能的科技性和专门化、情境的虚拟化、控制的自主化、文化背景的全球化等特点。通过对网络学习行为这些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网络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从而为网络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提供有利依据。

还有研究者从网络技术本身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入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网络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张华,2002)、《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网络教学对中学生学习行为发展的影响》(丛荣华,2009)。从这些研究的结论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网络媒体本身的特性以及其对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影响。

(四)网络学习行为的模式

就网络学习行为模式的研究而言,尽管研究者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从网络学习行为体系的结构及其开展的过程来分析网络学习行为模式研究。从网络学习行为组成结构方面来看,它主要突出了网络学习行为的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间的组合体系;从网络学习行为的开展过程方面来看,它强调的是网络学习活动的操作程序。李玉斌等人(2012)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了9个潜在变量的网络学习行为模型,通过对来自5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各项指标整体拟合度较好;通过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四点结论:理性行为理论对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具有显著的求利引导特征,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是一种泛技术行为,行为的设计对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起着关键作用。

周岩(2009)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在融合调整理性行为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MANLB)。此模型指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其实来源于他们对网络学习的有用性及其易用性感知,而大学生的学习主观规范由动机与规范信念共同决定;学习主观规范还受到网络学习有用性感知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不仅会受到来自自身对网络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还会受到网络学习使用时的情境影响。

研究者试图从网络学习行为的多维度、多层次层面进行研究,彭文辉等人在《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查及分析》一文中,提出网络学习行为的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模型,此模型充分反映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多样性特点。在多维度的网络学习行为模型中,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信息处理、交际沟通、基于问题解决等。在多层次的网络学习模型中,通过纵向的角度来观察网络学习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将网络学习行为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等级。高级的学习行为是指借助合作、研究、信息处理、查阅资料、请教、总结反思、设计、制作等方式来进行学习;中级学习行为是指通过信息查询、筛选、精读、管理文档、评价、质疑等方式进行学习;低级学习是指通过浏览网页、点击、阅读、标记、注释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网络学习行为的评价

由于国内开展网络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较晚,使网络学习行为的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研究者也做了不少努力,他们通过研究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一些很独到的见解。例如,张凤龙(2002)等人认为,“质量标准是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评价和衡量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一个尺度,包括教学工作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和网络技术标准,从而使得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保证”。

王永玉(1999)等人研究在网络中如何评定学生成绩,并提出一系列方法来评价网络学习的效果。这些方法包括:在线评估、使用反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使用标记性评估等。刘慧(2011)从网络学习行为本身对学习者的影响角度出发,指出要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引导学习者开展积极文明的网络学习。

综上所述,对于网络学习行为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类:对网络传递系统评价的研究;对网络教学计划评价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二、近十年我国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性研究欠缺

纵观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研究者倾向于用量化的方式来剖析现实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特征,这使得开发智能化系统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开展个性化网络教学。然而,关于质的研究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没有成为研究的主流导向,致使网络学习行为本质、网络学习行为元素、网络学习行为评价、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行为发展趋势等基础性问题研究仍浮于表象之上。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网络学习行为概念难以达成社会共识,网络学习行为内涵难以统一界定,网络学习行为特征难以彰显,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难以明晰,等等。如果这些最具核心理念与边界意义问题模糊不清,必然给进一步深入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既不利于有效解决以往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网络学习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因此,加强网络学习行为基础性研究应是现阶段极为紧迫的工作。

(二)系统性研究缺乏

国内关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系统性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者只是从阶段性视角去探究网络学习行为的全过程,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发展本身是个动态过程,但在实际研究中,有的研究者却仅仅满足于阶段性的成果,认为前人的研究已经十分完善,而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致使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处于停滞或边缘状态。二是研究者只是以局部的视角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忽略了整体。已有研究多是注重研究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个性特征对网络学习行为效果的影响,以及网络学习行为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所表现出的优势。虽然有的研究触及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宏观领域,但多为点到为止,主要是从局部的视角来探究网络学习行为,致使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难以实现和网络学习行为的整体架构难以成型。

(三)个性化研究缺失

对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领域、角度等虽然多样,但就研究的结果来看,无论是网络学习行为内涵的研究,还是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很难有新意。如对于“网络学习行为”概念,研究者大多认为与“网络远程学习行为”概念相似,甚至等同。在开展网络学习行为问题研究时,直接引用这些相近的概念,或是在它们的基础上稍作改动。如此做法,对于网络学习行为个性化的定义明晰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个性化的研究缺失是网络学习行为研究领域存在的不可否认的事实。

(四)研究方法缺位

对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成果来自于通过对特定对象的网络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归纳总结出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特征、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实证研究方法对调查影响网络学习行为发生的多种因素有重要作用,为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平台提供了更多操作层面的信息和指导意义。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在阐释网络学习行为的抽象性与特殊性等方面确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方法对研究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如单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研究网络学习行为不免有些滞后,需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等。

三、推进我国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性研究

如前所述,研究者大多是以网络的可能功能与认知的应然状态为出发点,把网络学习行为认定为自主学习行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激励、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这种认识过于狭窄,致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拓宽研究视野,从更宽的角度来认识网络学习行为的性质及其发生的真正动因。加强网络学习行为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质的研究为主导方向,以网络学习行为的本质为研究主流,探究其最深层的内涵,辅以多角度的研究视野,拓展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路径。

(二)完善系统性研究

在已有研究中,研究者只是简单地将网络学习行为当作是信息检索和交流的具体操作行为,这种以技术系统开发为出发点的研究忽视了网络学习行为应具有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内涵,使有效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技术系统的研发受到了影响。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学习行为具有更丰富的维度和层次,建立更为完善的分析研究系统。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研究体系,通过宏观角度把握网络学习行为理论架构,结合微观视角的研究成果,形成网络学习行为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完善网络学习行为各个组成要素的研究。

(三)建立特色性评价机制

学习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学习者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个性能力的导向标。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互动,反馈更为真实的状态,为教师做出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因此这就迫切要求完善对网络学习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科学实效的评价系统,并在实际的网络学习中加强相关操作性研究,深入实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从而使网络学习行为的特色评价模型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注重多样性研究方法

对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除了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还可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运用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中,就是强调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得到深入细致的材料,再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最终形成理论。如果研究网络学习行为时能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那么就有利于明晰网络学习行为本质的特征和内涵。

[1]王永玉,米力安,李艳玲.远程教育中如何评价学生的成绩[J].中国远程教育,1999(1):57-60,70.

[2]彭文辉,杨宗凯,涂山青.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查及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52-56.

[3]杨金来,洪伟林,张翼翔.网络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控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8(4):87-92.

[4]邵艳丽,孙丽娜.基于电子学档的在线学习行为监控[J].中国远程教育,2008(5):38-41.

[5]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2006(10):31-35.

[6]杨丽娜,颜志军.信息技术采纳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行为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1):36-40.

[7]周 岩.基于TRA和TAM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的建构[J].远程教育,2009(11):58-62.

[8]满园芳.成人教育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特点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7):82-84.

[9]曾祥跃,袁松鹤.远程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4):47-51.

[10]黄海林,王 丽,杨 雪.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12-13,56.

[11]王丽娜.网络学习行为分析与评价[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12]丁兴富著.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官 巍.网络学习模式与现行主流模式的比较[J].信息技术教育,2003(12):116-117.

[14]陈 祎,陈 丽,殷丙山.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系统观与评估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55-59.

[15]刘儒德,江 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4(6):11-15.

[16]李玉斌等.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的建构与实证——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12(2):39-43.

[17]李国敏,汪晓熹,施志毅.网络学习行为特征探究[J].电大教学,2001(6):1-7.

[18]张凤龙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概念界定[J].中国远程教育,2002(7):13-17.

[19]黄 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04(6):77-80.

Review Chinese E-learning Behavior Study in Recent Ten Years

Wan Hai-lin

E-learning behavior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web learner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 of E-learning behavior study in recent ten years by arranging the related documents,and represents it from these aspects:the connotation,the effect factors,the characteristic,the mode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At last,the article gives a profound consideration to the problem of E-learning behavior study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ir development.

recent ten years;E-learning behavior;study;review

G728

A

1008-6471(2012)03-0057-04

2012-07-11

万海林(198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研究者学习者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