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为先 守信为要——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

2012-08-15 00:46刘春安刘淑倩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诚信毕业生道德

刘春安,刘淑倩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人不信不立,业无信不存,国不信不兴”,信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占据着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不仅仅指一个人的人品,也是一种公共规则,它是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服务大众之本。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诚信缺失引发诚信危机越发凸显。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即“就业过程做假”。毕业生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等不诚信现象,让不少用人单位既头痛又反感。虚假材料,高毁约率毕业生的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陷入诚信危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毕业生诚信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损害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对毕业生今后的签约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直接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扰乱了就业市场的正常运作,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构高校学生的诚信体系,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制作求职材料时弄虚作假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一扇窗口。一些毕业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满足“综合素质高”的要求,所作简历中技能无所不通,成就随意拔高,似乎没有自己干不了的事,将原来未经历的社会活动伪造出来,编造学生干部履历给自己“加官进爵”;为增加就业竞争中的筹码,为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形象,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荣誉;拔高自己专长,甚至把别人发表过的文章、科研成果等改头换面成自己的履历。[1]

(二)面试时夸大其辞

用人单位经过初步筛选后,选定了中意的毕业生进行面试,同时毕业生在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初选后得到面试的机会也很不易,自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表现得尽善尽美。部分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表现得不够诚信,如不据实回答、言过其实、夸大其辞、胡编乱造,甚至撒谎、诋毁同台竞争的面试者等。

(三)随意违约

就业求职中,许多学生并未将违约视为失信,而是将其当作寻求更好工作机会的踏板,更有甚者将虚假包装当作求职的技巧到处宣扬。再加上毕业生就业时间集中,就业渠道的单一,学生毕业前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受时间、精力所限,往往抱着有了单位先签约,一旦找到了自认为条件更好的工作就会很随意地和已签约的单位解约。由于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承诺缺乏信用,大学生签约不久又毁约或签约后不去报到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使用人单位不得不多个心眼,在协议书上加上了违约处理办法。

二、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恶化了毕业生就业环境、破坏了社会道德准则

大学生群体日益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使许多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选拨标准变得日益严格苛刻,还造成了企业、大学生群体之间强烈的不信任感,使大学生就业陷入了“恶性循环”。缺乏诚信的作法不仅无法达到尽快找到工作的愿望,甚至会失去一些不错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就业的难度。

(二)信用缺失降低了用人单位启用新人的积极性,抑制了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

信用缺失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调整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不再愿意承担起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责任,转而倾向于通过社会招聘途径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导致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关上大门时,大学生群体也将为其诚信精神缺失而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

三、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毕业生就业市场从国家计划向自主择业转化,旧的就业制度在一定的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在继续发生着作用,新的就业制度还没有根据就业市场变化进行完善,表现在就业市场管理与人才市场发展一定程度上的滞后与不适应,从而导致就业市场短时的紊乱,不诚信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和经济矛盾冲淡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诚信馈乏,道德退化,“功利主义“、“实惠至上”等不良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校园内的大学生,造成大学生道德诚信上的迷惘,使他们对道德准则的信任感开始减弱,对公正的社会规范产生动摇,社会诚信状况岌岌可危。

(二)高等教育的原因

现实的教育中,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疲于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容易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在追求就业率的情况下甚至默许了不少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致使大学生的诚信精神受到质疑,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道德水准不高,诚信意识滑坡。考试作弊、欠贷不还、学术腐败、就业不诚信等现象在高校日趋严重,这也对高校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这些都使得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更为凸现。

(三)毕业生自身的“从众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就业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对诚信认识模糊,过多的失信行为已经造成了“诚信吃亏,不诚信得利”的误区,加之传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观念以及上大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更多的学生往往注重外在的包装,忽视了诚信的品质,在就业求职中出现日益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做真人。其中学会做人是教育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标与根本,诚信更是做人之根本、之灵魂。诚信在道德素质中的重要性历来是东西方社会倡导和强调的。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求职过程中“诚信”的重要性,奉劝学生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求职的过程中做个诚实的公民。诚信教育是增强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情感、高责任感和高精神境界的关键。对于缺乏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的学生,更应结合一般的法律常识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明确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以免在实际生活中,出现偏差。在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通过对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性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明确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要积极培育校园诚信文化,积极开展诚信主题活动,注重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使道德核心的诚信自觉地成为人们心中不巧的道德律令与追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要以身作则,以严谨的教风、务实的作风和自己人格的感召力去带动学生,用真诚的心去感染、打动学生,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宣传诚信先进典型,谴责不守信用的人和事,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自觉遵守诚信规则。[2]

(二)树立诚信观念,开展与诚信有关的学生心理效应的研究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地加强学生成长成才的特征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优化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手段,不断拓展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自觉地在观念与行为上与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潜移默化地将“诚信”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中去,通过内化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启发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诚信的优良品质。

我们更要加强开展与诚信有关的学生心理效应的研究。由于我们对诚信道德教育本身认识上的偏差,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相对缺乏,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广为推行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内容的空洞、乏力,形式的单调,缺乏新意,导致了诚信道德的实践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要完善学生的诚信教育,从长远意义来看,更要重视开展与诚信有关的学生心理效应的研究,用教师的自身道德、品行、作风、知识、能力、业绩等以内驱动力的形式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学生受到熏陶及感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传以正道,以广博的学识给学生授以正业,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真善美的品格,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心底真正地明白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守诚信的道理。

(三)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

应该构建社会诚信监督体系,营造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氛围,完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教育,以使诚信回归,重构高校毕业生的诚信体系;建立学生信用档案,严把推荐关和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审查与管理,确保推荐材料的真实性,防止弄虚作假;确立严格的签约、毁约程序,如有违约,必须征得签约单位同意并有书面解约证明才可更换,避免脚踏两只船。

(四)拓宽就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加强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

高校应积极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认真建立健全毕业生的服务体系,尤其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网站建设等。加强创业教育,让学生从创业成功者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和鼓舞,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教给学生寻找和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做到科学就业、理性就业,加强专业的职业指导,支招学生求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开个好头,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人生跨度,从而实现求职者与社会的精准对接。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反映。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各方都行动起来,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完善信用体系,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毕业生的诚信就业。

[1]刘永根,李幼平.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管理[J].学术论坛,2005(6).

[2]董宏亚.大学生就业诚信及出路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诚信毕业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