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6马国香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马国香,李 诚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摧残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虚度美好大学时光而浪费生命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各界对此普遍关注。大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生命观不仅关系着其作为个体自然生命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各种生命体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并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和谐社会能否最终形成。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现状归因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大学生陷入生命困境,生命观存在诸多问题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自然灾害、资源枯竭、战争、犯罪、贫困和疾病等诸多问题,这些消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高度发达和后现代文化的泛滥,又使人类陷入到精神的迷惘和生命意义的危机中。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环境在给大学生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使得其在多种价值标准的选择中很容易陷入困惑与迷茫中。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塑造人的品格的第一所学校,其对每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思想正处在逐渐成熟期的大学生来说,对其生命观的养成及行为模式的影响更为深远。父母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会给子女塑造一个沮丧、消极、失望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对于外界的一切生命现象多少会表现出冷漠、敌意与憎恨,缺乏对生命的殷切关怀。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们懂得应该怎样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力量和智慧,同时为别人的生活创造快乐。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只注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且传授的知识也仅在于应付考试。即便上了大学,大多数高校仍然过分地强调对功利性和实用性目标的追求,片面的重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人生命的关怀。虽然社会一直在呼吁,当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却收效甚微。

(四)大学生自我主体因素的影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成形,正处于 “心理断乳期”、“精神饥饿期”、“思想困顿期”。这些冲突和矛盾影响着其对于生命意义和自我生存价值的理解。

二、生命的本质与人的生命构成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表现在什么方面?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并非人人都能作答。缺乏对生命本质的了解,就容易陷入生命的困境,导致对生命存在的漠视,忽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生命的内蕴。

(一)生命的本质

在古代,“生”字的本意是指草木从泥土里长出,之后泛指事物的产生、发展,又引申为生命的孕育。“命”字本义是“天命”和个人的“命运”,是指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件限制。“生命”便是指生活在有限的现实世界中的生命个体的不断发展、更新。

《辞海》中对生命一词的解释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衍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1]1497

无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生物学角度看,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个瞬间,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不断调整着自身内部各个系统的机能状况,调适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期得到不断完善。

(二)人的生命构成

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一种生物体的特殊存在形式。人的生命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舍弃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不完整的。”[2]23这两种生命体现出人的生理、心理、智慧、价值、道德的统一性。

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从人的角度而言,“自我更新与发展”,既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然的生命力量,也包括作为主体的个人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与培养而形成并积淀的学识、经验、情感、意志等思想因素。完整、健全的人格和对生命意义的准确、无误的理解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正常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社会的和谐首先表现为个人的自我的内在身心和谐及与外部环境的良好适应与互动。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帮助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

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各种论述可以知晓,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肉体生命的关注,包括关注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延伸到关注一切的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既包括狭义的生命教育,也包括对生存能力、生命价值的培养与提升。

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质,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习并掌握生存及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人自身的和谐及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

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生命知识教育

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短暂性、脆弱性、不可重复性和超越性。通过生物、生理、心理、性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自然现象和基本特征,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并懂得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正确处理两性交往,理智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

(二)生命安全教育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35大学生要学会最基本的生命自救技能,包括饮食、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事故的急救应变以及在野外、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如何生存等。

(三)生命义务教育

生命不仅属于自我,同时也属于家庭,还属于社会。因此,人应当自觉地从自我的个体生活迈向普遍性意义的生命,感同身受,进而培养起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和承担义务的意识。

(四)生命挫折教育

人生难免有挫折。苦难和挫折是人生无法选择的,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解决它。要通过挫折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以积极的心态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五)人际关系教育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人际认知教育、交往知识教育和交往技巧教育。通过多极、多重主体之间认识上的互动,促进大学生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学会通过对话、沟通,克服狭隘的文化、价值偏见,做到尊重、宽容、关怀、理解他人,实现与他人的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六)生命价值教育

在妈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个人价值。不仅如此,人的生命的价值更体现在人自身的劳动中。人只有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

(七)自我实现教育

学习到生命的珍贵,懂得如何正确选择自己人生的航向,进而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在生命不断成长的历程中,能够累积无数的“理想与现实同一”,从而达成自我实现,发挥生命的光辉的目的。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从生命教育的目的出发,从大学生成长的特殊环境考虑,在借鉴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路径如下。

(一)更新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

确立生命教育的理念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坚持教育的“以人为本”思想,重视对学生生命的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的教育。高校要尽快成立相关的机构,专门负责生命教育的管理、协调工作。同时建立有关大学生的详细、齐备的心理档案,并进行动态目标管理,这样就能在实际的生命教育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二)通过体验开展生命教育

“生活就是生命亲历和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价值追寻过程。”[4]17生命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深入孤儿院、敬老院、医院、监狱和特殊学校等的活动经历中去体验喜、怒、哀、乐,在思想、情感的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中学会坚强,学会谅解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育有多种方式,但对大学生而言,课堂教育是一种最灵活、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开设单独的生命教育课程很容易误入只注重传授生命知识,而忽视学生精神、情感世界的境地。而且一个人的生命认知与其理性能力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有必要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建立跨学科的生命教育体制。如可以在思政类课程中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尝试从生命的视角进行授课,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思考生命的价值所在。其他学科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其课程中的生命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快乐的追求。为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其生命情怀、生命质量是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前提。因为,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潜移默化地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责任感。

(四)开展生命专题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功效。可以开设一些环保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讲座或论坛,或是不定期播放一些关于珍惜生命的影视剧,做一些生命知识的图片展览,举行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等,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五)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的生命教育还缺乏完整、系统的框架。所以,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努力探索生命教育的工作规律,促进生命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也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或“生命教育中心”负责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针对现实情况不定期举办研究、交流会。

(六)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不能仅满足于对生命知识的浅层掌握,而应当加强自身对生命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发现、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健康的生命观,建立起对生命的信仰和敬畏,并能够合理建立自身生命的远景规划,不断充实自我,奋发图强。

(七)构建“三位一体”的合力

生命是完整的,生命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特别是在当今大学的教化功能逐渐弱化的状态下。要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积极推动各种有关生命教育团体的建立,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同时,家庭的每日生活处处蕴藏着生命教育的因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尊重互助的家庭氛围,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效果。

总之,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门终生的教育课程,关系到每个人的一生,也应该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教育不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也应在全社会的公民中进行。

[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戴曦.关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和生活[J].教育研究,2002(5).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