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理念

2012-08-15 00:46王继元李建伟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王继元,李建伟

(1.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2.浙江工商大学 学工部,浙江 杭州 310018)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陆续建立起了辅导员制度。经过5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实践证明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起着组织保证的作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辅导员和班主任。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指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重要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因此,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切实推进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优化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精致化

“精致”的意思是蕴含精巧细致,“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精致化”则是日益“精巧、细致、精益求精”的过程。研究者认为,精致化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走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策略、新理念,具体是指交融并整合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思想,以真善美为目标,注重管理细节和过程,以求得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的双重效应的管理策略和理念。[1]精致化管理不仅反映了现代管理的深化、细化程度,而且还集中体现了管理的民主化、人本化程度,是刚性的制度约束和柔性的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

“精致化”理念已经深入到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科学而人本地推进了整个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教育与管理也开始逐步引入这一全新的理念和前沿课题,并开始显示出极大的效用;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育和管理人员,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力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质量,乃至整个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鉴于此,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更加迫切需要走精致化之路,以期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简而言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精致化就是秉承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理念,在保证辅导员数量稳定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提高其质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高效精干、团结合作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精致化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同时辅导员队伍也是维护高职院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和谐校园的创建乃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主要职能就是育人。但是在实践中,辅导员的工作往往是“大杂烩”,教务、贷款、贫困救助等都由辅导员来管理,导致辅导员整天忙于各种管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教育的本职职能。[2]精致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够使辅导员从“保姆式”的工作状态中慢慢地转变出来,腾出时间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从而能够更好地、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不断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正处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和示范基地。由于自身工作使命使然,辅导员必然成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或者纽带,同时在监督、指导学生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上也负有重要的责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迈进,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管理任务日益加重,加之当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和耐挫性比较弱,致使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谐校园的创建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线教育、管理人员,肩负着维护校园稳定、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特殊使命,因此,建设一支以精致化为主要目标的、高素质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不仅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

(三)高等教育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156万人,招生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45%。随后高校不断扩招,在2006年,高校招生总数达到了530万,而全国高校在校生数量更是多达2 100多万。扩招,或者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使一大批高中生相对容易地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然而也使高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便是其中之一。[3]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最基本的保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辅导员在工作上普遍存在着一些严重滞后的现象,诸如思想不能与现实同步,经验不如变化快,方法无法满足需求等。[4]因此,高等教育深层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必然需要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辅导员,为高职院校杰出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好战斗堡垒工作。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精致化的途径

在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其实际状况与精致化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坚持“选拔、使用、培养、考核”有机结合,努力建成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水平精、组织纪律严、工作作风正”的真正精致化的团队。

(一)树立精致化的理念

要树立“精巧、细致、精益求精”的精致化理念进行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学校内部,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在维护学校稳定、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更是如此。因此,各级教育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把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各高职院校党政领导可以考虑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5]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从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两方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要重视规章制度的约束、规范作用,二是要在制度的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精致化的选聘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工作的复杂性、思想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而完善的准入机制则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和富有战斗力的前提条件。因此,辅导员选聘必须按照“高进”的原则,结合中央相关文件明文规定辅导员的任职条件,根据其实际工作需要将任职条件涵盖到政治思想、学位学历、组织管理能力、资格证书、身心素质五个主要内容。选聘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质量的原则,依次经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精细的招聘程序,力争公正严明,不徇私舞弊。此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确定辅导员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恰当比例,各院系根据这个比例和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辅导员,避免辅导员超负荷工作,阻碍精致化的发展。

(三)明确精致化的任用

当前,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角色定位不清,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与成效。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辅导员工作职责条例,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承担的职责,尽量减少由于职责不清等问题而带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其中,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化分工,使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方向分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教育、奖贷助困工作、党务工作、团学工作等。这种职责上的细分可以促使辅导员以更大精力专注于自己的管辖和擅长领域,有更多时间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和提高。[6]

(四)开展精致化的培训

要保证辅导员始终保持其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创设平台,提供精致化的培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辅导员专属培训规划和专题培训计划意义重大,同时可以考虑建立按计划、多形式、分层次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力求通过各类高质量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精致化水平。首先,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教学管理行家及辅导员骨干等来校作专题报告。其次,分期、分批、定条件、按比例地选送辅导员到知名高校参加辅导员的专项交流和培训。最后,鼓励辅导员制订自我职业发展规划,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其自我教育、自我培训、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要求培训的精致化,就是要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不断地拓展培训方式,将岗前与在岗培训、理论与岗位锻炼、常规与骨干培训、面授与远程培训、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外部培训和自我培训以及专业培训与业余培训等进行有机地结合、交叉进行、分头渐进。

(五)坚持精致化的考核

高职院校要建立德行兼备、以德为先,注重业绩与能力,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交融的绩效考核体系。坚持工作业绩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短期成绩与长期成效相结合的原则,努力设计科学、全面、可行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拟定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对辅导员投注大量精力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存入本人档案,作为续聘、解聘、奖惩、晋级、外出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学校要予以精神表彰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且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考核是辅导员队伍精致化建设和发展的指挥棒,科学的、人本的、符合精致化管理理念的考核体系能够极大地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2.

[2]马国杰,刘素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J].科教文汇,2007(8):12.

[3]华 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6-148.

[4]周立新.素质重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70-72.

[5]田 克,王建民.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教书育人,2007(33):48-49.

[6]关雪平.规范和完善体制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08(4):177-178.

[7]袁文斌,刘 博.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122-127.

[8]康红芹.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透视——基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74-79.

[9]宋景华.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需要[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4):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