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韬
(贺州学院 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
郑 韬
(贺州学院 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通过分析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有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专业人才流失、职业发展停滞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设和谐图书馆、满足馆员合理要求、培养馆员健康心态等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职业倦怠;新建院校;图书馆员;对策
近年来,一批专科院校升格成为本科院校。但相当一批图书馆员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职业倦怠”状况进一步恶化,对图书馆事业乃至院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减轻乃至消除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图书馆事业及院校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一、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般的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基本成因有较为一致的共识,不过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馆员还是显示出与普通图书馆员不同的某些特性。
虽然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有高校三大支柱之称,但社会对图书馆一向持有传统偏见,导致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形象和定位不高,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声望不高。当图书馆员发现自身的努力与花费的心血却往往被人视而不见时,就会使馆员缺乏成就感和自豪感,并且院校的“专升本”也并未使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声望有所改变,职业倦怠感的出现自然就在所难免了。
高校图书馆一般定性为教辅部门,但图书馆员待遇较低。与教学系列相同职称的讲师、副教授、教授相比,图书馆系列的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收入差距显著;与各教学单位的创收相比,图书馆的创收几乎微不足道,属于典型的“清水衙门”。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员来说,院校升格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提升,反而更加拉大了院校内不同部门收入的差距。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高校图书馆长期存在着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馆员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图情专业人才少等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职业形象,不但产生了恶性循环,还给图书馆员带来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有研究者认为,高职称高素质的人才偏少、单调、枯燥和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高学历馆员职业倦怠情况比低学历的职业倦怠强烈[1]46。对硕士甚至博士来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随着失落感的日渐严重,高学历馆员的职业倦怠情绪达到一定程度,认为前途渺茫之时,必将寻求离开或者调离,最终导致图书馆人才进一步流失。
以上状况在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无疑更为严重,这类图书馆升格前的馆员一般都是非图情专业,低学历、低职称的居多。院校“专升本”之后,虽然也调进了不少高学历、高职称的馆员,但在大环境未曾改变的情况下,这些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也很难使图书馆获得质的提高,也很难改变社会对图书馆固有形象的看法,他们要么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职业倦怠,要么从图书馆流失出去。高学历高职称馆员的流失,又会再次加重留下馆员的职业倦怠情绪;图书馆的职业形象不改变,又将继续削弱图书馆事业的吸引力,造成专业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反过来制约图书馆的发展。
据相关要求,院校“专升本”之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要有质与量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也大幅度的增加。对高校来说,规模的扩大无疑是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但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这势必将大大增加工作量。随着院校升格,为了达到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标准,图书馆必须加大对图书(包括电子图书)采购力度,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对馆员的服务质量和馆员素质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馆员以熟练的专业技术传递和开发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求他们善于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图书馆员所从事的工作不但日常工作量加大,技术含量也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本来整体素质就不是很高的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员,在这种状况下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言而喻,职业倦怠也就自然难以避免了。
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有两条职业发展之路。一条是走职称之路:沿着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4个职称等级的轨迹奋斗;一条是走职务之路:沿着部副主任、部主任、副馆长、馆长4个职务等级的道路晋升。对图书馆员来说,图书馆的职务设置很有限,绝大部分图书馆员只能走职称之路。据研究发现,大部分图书馆员通过自身的努力,一般能在40岁左右获得馆员的职称,但因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低,副研究馆员却成为不少图书馆员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峰,这也就意味着许多图书馆员的职称提升在40岁左右就已经基本停滞了。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来说,院校升格,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走职称之路的图书馆员增加了进取的难度。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许多岗位都要实行轮班制,作息时间没有规律,精力、体力稍胜一筹的男性尚可支撑,但对于作为图书馆主力军的女性来说,承担着工作和家庭双重重担,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生活将严重削弱她们的进取精神与工作积极性[2]49。
根据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各种原因,提出如下对策:
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馆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严格的高校图书馆准入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各部门进行各方面的计划、统筹、协调、运作,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当然,趁着院校“专升本”的契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可以循序渐进地改革。
建立激励机制,这是许多研究者重申了无数次的“药方”,但到底该建立何种激励机制,一直众说纷纭。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要努力为馆员争取应有的权利,谋取应得的福利,比如涨工资、评职称等;还有的研究者认为要调整和完善现有分配制度,将馆员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克服平均主义以吸引有能力有特长的馆员[3]117。以上激励措施不是高校图书馆所能独立解决的。
图书馆要实现激励,可将激励机制建立在精神层面与职业发展方面,充分了解馆员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精力充沛、期望大展拳脚的中青年馆员要放手使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给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对中老年馆员要给予足够尊重,以精神激励为主。另一方面,图书馆还要尽可能增加馆员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鼓励富有进取精神的馆员多出成果,多写论文,在专业上作出成绩,让他们感觉到在图书馆还是有发展前途的,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馆员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团结和睦的氛围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馆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宽容待人,珍惜缘分,建立家庭般的温馨和谐气氛。图书馆领导要多和下属沟通交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了解生活上的困难,帮助解决;组织丰富多彩文娱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协作精神,增加凝聚力,共同创建和谐图书馆。使广大馆员对图书馆有一种家的感觉,以最大的热情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和谐图书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的减少图书馆人才的流失。
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领导者,尽管权限有限,但适当地满足馆员的合理要求,也可以避免或减轻馆员职业倦怠。如在馆员(尤其是中老年、女性馆员)的合理工休方面可以做适当调整,在不违反制度的前提下使馆员感觉获得了合理公平的待遇。
职业倦怠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心理问题,要减轻与消除职业倦怠,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馆员的心理状况。图书馆员要彻底远离职业倦怠感,只有靠自己来培养健康的心态,这是最现实且有效的方法。
职业倦怠对图书馆员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转型的特殊时期,职业倦怠的成因有了新的变化。要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就要从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不但需要图书馆与馆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高校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与理解,也只有解决了该问题,图书馆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1]王海燕.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情况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0).
[2]方红娅.和谐社会中图书馆员生存压力与缓释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
[3]胡劲松,张湘萍.湖南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人才流失及对策[J].情报探索,2010(3).
On The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ibrarians’Burnout in New College Library
ZHENGTao
(Library of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showed that the newly foun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librarians have a“burnout”because of low social status,low salary,professional talents loss,and career development stagnation.It is proposed that we establish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library,to meet the reasonable request and train librarian librarians health psychology of the ease“burnout”countermeasures.
Burnout;New College Library;librarians;Countermeasures
G251
A
1673-8861(2012)01-0120-03
2011-08-22
郑韬(1982-),男,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