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两后生的汉语听力能力

2012-08-15 00:45吐送尼沙艾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后生听力汉语

吐送尼沙·艾力

(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两后生的汉语听力能力

吐送尼沙·艾力

(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高等院校两后生是前年开始在各个学校受教育的特殊群体,生源是南疆地区和乡村。他们是在母语环境里长大的,汉语基础相当差,而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薄弱。怎样对这些学生教好汉语听力课是目前各个高等院校汉语教学面临的一次挑战。笔者从事汉语教学十几年,发现他们在听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听不懂老师课堂上用汉语说的是什么。本文分析两后生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等院校;两后生;汉语教学;听力理解

引言

两后生汉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汉语听力课也被设立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训练听力技能训练的一门以“听”为主,以“说”为辅的课程。

在交际中“听、说、读、写”是缺一不可的,其中,“听”最为重要。在学习汉语的四种技能中“说、读、写”是主动性行为,“听”在被动状态下进行,会受到“语流、语速、重轻音、生词”等因素的影响。对词汇量非常有限的两后生来说,还存在两种语言文化、语用条件的差异,这导致汉语听力教学遇到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听不懂、说不出、理解力偏低的问题,在听的过程中,两后生总感到没有把握,因而过分紧张。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结果造成越想听越听不懂。所听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和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而在语流中发生了变化的词句,这些都会引起听的困难。

目前两后生学习汉语的起始时间不同,掌握的词汇量不一样,因此,汉语听力理解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笔者对学生进行了 HSK摸底考试,发现学生入级率低于10%。

(二)原因

1.语音方面的知识欠缺,听辨能力差。听力的基础是扎实可靠的语音,词是构成句子和篇章的基本单位,而掌握生词的发音仅仅是第一步。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掌握得不好,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发音。如:“eng”、“ing”,“ei”、“e”不分,常把“pengyou”读成“pingyou”,把“hei”读成“he”等等。此外,他们对声调的把握也不准确,经常听不出来声调。比如听写词语时把“注意”写成“主意”。读起文章来也给人以“南腔北调”的感觉。有时即使听到了学过的词,也会误听为其他的词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2.两后生所掌握的汉语词汇非常有限。一半学生刚来学校时连“坐下”“起来”等词语都听不懂。教材内容更很难听懂。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比比皆是,这对学生的汉语听力教学进一步带来困难。

3.两后生知识面不够广阔而听力教材内容涉及的内容又很广。比如: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科技、文艺、教育、医学、体育等。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欠缺对汉民族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的了解,所以往往听完一篇材料后对其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结果影响了理解。

4.两后生听力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地听,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低沉。教学形式单调,以放录音为主,让学生边听边做题,然后对答案就上完了课,所以,学生厌学情况很普遍。

5.两后生汉语听力课没能够很好地重视交际活动。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上的匮乏、高考制度的影响等直接导致了教学行为的偏误。“哑巴汉语现象”令人担忧。

三、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习惯

首先,教好语音知识,重视让学生掌握发音差别。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发音不准,很难提高听力能力,也很难被他人听明白。而学生刚入校时,听说能力存在差异,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巩固语音知识,强化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如:z、c、s、zh、ch、sh以及 ā、á、ǎ、à、的差别。只有从基础的语音入手,逐步过渡到词语、短语、句子、对话和语篇,才能逐步起到进步听力的作用。

同时,养成学生预测的习惯。预测指学生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听前阅读一下问题,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做出相应的预测。这样经常练习,可提高学生联想猜测的能力。

其次,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做笔记的方式来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学生用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和方法记下关键的信息,如时间、人名、地名、数字等,这样回答问题就可避免记忆不准而产生的偏误。

(二)加强生字词的掌握

词汇是由词和词的等价物构成的完整的集合体,它是历史上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社会现象。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交际。词汇教学在初级和初级以上阶段都很重要,在不管是语音还是语法、短文等教学,都要以词汇为基础来进行。

少数民族两后生平时并没有处在汉语言环境中,很难在课堂以外的地方找到机会练习,所以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处于基础地位的词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了。因为词汇教学搞不好,后面的语法特别是课文就没有办法顺利进行。如果汉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较为正确地进行教学,其词汇学习将为语法和课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建议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听写生字词。我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挺难,一个班里每次听写二十个生字词,也只有十几个同学能全部写正确(一个班 50个人左右),只能一步一步来。后来学生就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还是能自己去积累词语。

由于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与综合课相配套的,所以大部分生词在读写和会话中会出现,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拼音加以提示。一些比较难的语法点和生词,教师可稍加讲解,但不要做过多的扩展,以消灭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选择接近学生水平的教材

上学期我们使用的是北语社民族版初级汉语听力教材,本教材适用于掌握 500个以上汉语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但笔者代课的三个班 95名学生里,掌握 200个词语的学生比例不到 30%,大部分学生都听不懂教材内容。因为学员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听力训练,农村的有些学校没有提供给学生听力学习的硬件设备,学生对汉语听力普遍存在畏惧心理,自信心不够。这导致学生对听力课没有兴趣。因此,选择适当的听力教材非常重要。基于大部分两后生对听力课的态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现有的汉语水平,合理挑选适当的听力教材。选择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系列材料,关键是要适合学生目前的听力水平;选择比较短的材料,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你认为对现在和将来有用的听力材料。材料选好后,最好先听标准口音,等听力能力比较稳定后再听带口音的材料。教师要完全熟悉听力材料,要对每一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各个教学环节作出周密安排。

其次,适当补充材料。教师要是在听力课上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回家去听。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内容,找到一些别的相关听力材料,让学生练习,这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课堂气氛应该轻松活跃,这样的环境会使学生身心放松,能够降低焦虑,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在平时学会锻炼和监控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引导学生轻松快速进入主题。同时,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班级的情感状况,适当制造一些紧张气氛,以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大脑反应。时而轻松,时而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能更好地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与学生交流,通过提问、眼神等有形和无形的沟通方式,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言的本质是进行交际,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拓展背景知识、组织学生讨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就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第三,要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课堂展示时,教师不要过分纠正发音或者口误,而要对话题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使用适合自己水平的语言,和同学进行自然的言语交流。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耐心地进行引导,给予适当的、积极的反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汉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说笑话或者民间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对汉语的魅力有所了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通过听后讨论来开展多样的交际活动

听力课当然训练培养的是学生“听”的能力。听在交际活动中属于一种输入活动,输入是为了输出。为了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大学生的阅读活动量,应该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比如:听和说、听和写、听和做的结合,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参与者。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说、读、写在听力教学中只是辅助手段。

我们的听力材料里有一些题目需要学生做对与错的判断。有些教师让学生对对答案就完了,这种做法很不妥当,因为很可能有的学生是通过猜测而答对的,其实他们并没有理解材料中的关键点。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多问问学生为什么不对,为什么是正确的,材料中是怎么说的,让学生能按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如果经过讨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结论虽然明确但有人“不知其所以然”,说明问题有难度,教师要进行讲解。至于主观性问题,学生各自有不同的答案,只要是理解了并且言之有理,都要给予鼓励,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当所听内容告一段落时,可以组织学生座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见闻。例如在听力课上介绍一段新闻,就具有信息交流的价值,说得不清楚,“听”的人就会追问。这时候学生比较放松,课堂气氛活跃。这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交际活动,以其内在的联系,共同促进了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可能有教师会说,这太麻烦了,为一节听力课还得去找视觉图象,何况很多教室都没有多媒体。其实有时你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你站在讲台上就是一个活的视觉图象。

(六)加强语言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我们提倡我区从事汉语教学的各族教师不断加强对汉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了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要经常的参加一些专题讲座形式的小论坛,如民俗、教导、历史、时尚、节日、电影、畅销书、食物等。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话题。一个学生讲完后,其他的学生可以补充或提问。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对汉民族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可以使学生达到多说多练的目标,从而提高听力能力。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在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并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上课时,如能适当选择一些与本民族有关的知识内容,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继续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逐步加深他们对汉语文的认知与理解,打好汉语文基础,掌握好“双基”,就能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过滤假说”是自然法提出来的。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与语言习得关系密切。在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信息的堵塞现象,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一般来说,自信和动机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佳的表现,汉语的学习也是一样。那么在听力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减轻学生心理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我们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每次上课最好提前十分钟来教室,和学生近距离地沟通了解,课后也不放弃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力求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和谐的朋友关系。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幽默风趣的最好。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一种兴奋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自然不应该是一味刻板地听材料,如何能把一段看似枯燥无趣的听力材料变成学生爱啃的“面包”,可做以下尝试:听了一两遍材料后就尽量从中找出一些有意思的目标点,设定好话题,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这个时候则是要引导学生一起去达到一个课堂气氛的高潮,所以这也要求教师的课堂用语尽量要做到幽默轻松,随时能控制整个课堂的热度。

结语

怎样在短暂的一年时间内,让两后生能听、能说、能读、能写汉语是我们汉语教师的艰巨任务。培养和提高两后生听力能力不能仅靠听力课来完成,还应抓好基础汉语课的教学。同时,了解两后生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心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对自己的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学生对听力课不感兴趣的原因,灵活合理地采用教学模式,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过程,逐步加深他们对汉语的认知与理解,打好汉语词汇基础,只有从基础的语音入手,逐步过渡到词语、短语、句子、对话和语篇,才能逐步起到提高听力的作用。

[1]王初明.英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英语界,1991.

[2]李金俪.《交际英语》听力教学浅谈[J].外语外贸高教研究,1995.

[3]魏秀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期力理解能力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5).

吐送尼沙·艾力(1970-),女,维吾尔族,新疆和田人,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维双语教学工作与研究。

2012-02-12

猜你喜欢
后生听力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二后生”的传说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