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生存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08-15 00:49马成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网络化高校学生政治

马成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网络化生存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马成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网络化生存阶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高校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健康都受到网络化生存的巨大影响。但与此同时,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网络化生存时期优化思想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内容,达到更高水平。

网络化生存;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也带来了各类消极有害的信息,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在网络化生存状态下趋利避害,更好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网络时代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化生存的基本界定

马克思对于人的生存方式进行过阐释,“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即人的生存方式有一个前提条件——现实性。但是虚拟的网络通过数字、符号等来代表人的存在,将人抽象成非现实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到另一种生存方式。这种不以现实性为前提的生存方式就是网络化生存。在网络化生存中,人们可以依托互联网从事包括生产、消费、交往等各类活动,各类活动都可以抽象为符号,作为网络的一个对象而存在。在高校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改善和提高个人学习,如网络选课、网络教学、查阅资料等,也可以通过网络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如网上购物、电子游戏、网上交流等。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是网络化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发展网络技术却又被网络技术控制或改变的矛盾空前突出,传统的生存方式正在被全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侵蚀和取代,所有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将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被重塑。“人们不再依赖于真实的人际传播和交流,而是被新媒介所主宰。”[2]在“被网络主宰”的领域中,高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在大学生的网络化生存及相关问题研究领域,研究者基本上都把重点放在了对大学生具体网络行为、网络心理等问题的研究上,特别是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消除上,如对网络成瘾问题、网络行为失范问题进行研究等。而这些并不能构成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全部,甚至说不能够成为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关键或核心。高校学生在现实的生存方式与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双重压力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异变。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化生存状况,全面考察和评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形成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大学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有利于高校学生在网络化生存状态下全面提升和发展个人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遇新挑战

高校学生网络化生存程度的提高,直接削减了高校向心力,弱化了高校的教育权威,对于高校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化生存状态下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受到影响。对于网络媒介来说,它的一大目标就是要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符号强调某一特征并使得其他特征模糊”。“人们可以从一信息中‘看到’的所有事物中,有些是被强调的,而另一些被遮掩起来,这就决定了信息所要传达的意思”[3]。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在这里交织激荡,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以体现。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充分形成和巩固的时期,学生容易受到不同信息的左右,容易在纷杂的意识形态渗透中迷失方向。再加上部分网络信息的真伪性有待考查、宣传方式有所争议、政治引导有所偏颇等,导致部分高校学生的信仰淡化、民族意识弱化,对奢靡物质生活的推崇和对生活娱乐的鼓吹都达到前所唯有的程度。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加速扩散的作用,爆炸式的信息扩张制造出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在网络化生存状态下,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也容易受到西方观念的渗透,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于网络,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网络化生存状态下的高校学生道德观受到影响。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道德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外部的监督,通过各种纪律手段进行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在网络化生存中,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使得学生本人不容易受到监督和约束,学生若是不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监督,则容易出现网络诽谤、发布虚假消息、剽窃科研成果等现象。网络技能和网络权利的滥用是个人道德低下的体现,这种网络上的道德低下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学生思想混乱、道德失序的现象会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网络化生存状态改变了传统生存方式中精英理论统治社会的局面,每个身处网络中的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这样就使得精英舆论往往受制于大众舆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大众舆论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有可能甚至是违反道德标准、违法的。有个别不怀好意的人正是利用网络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社会大众的道德尺度,道德绑架的案例不胜其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强意识形态性和网络化生存中出现的泛意识形态不可避免的具有冲突和矛盾,而这种矛盾在社会道德标准的建立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网站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并不是教育者建立的网站学生都会去浏览,教育者进行的思想宣传学生都会接受。在很多时候,学生宁愿用自己尚未成熟的道德观去判断是非曲直,各类偏激的信息进一步扭曲了学生的道德标准。

(三)网络化生存状态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网络化生存状态下的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有任何问题都寻求网络的帮助,如课堂上遇到的难题就上网寻求答案,丧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网络化生存状态下的学生容易形成逃避心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就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虚拟的安慰,逃避现实困难,不利于个人优良人格的养成;网络化生存状态中的学生容易产生交往异化,整天沉迷于网络世界,忽略了日常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人际关系疏远了,丧失了正常沟通的能力;网络化生存状态中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网络上看到各类难辨真伪的信息后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容易走极端;网络化生存也容易造成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出现个人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幻听幻觉、影响学习成绩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强包容性的网络将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固化在了虚拟的网络空间,屏蔽了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交往,既削减了学校或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损害了学生正常的生理心理成长,不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

虽然网络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可以在网络化生存状态下抓住新机遇,更好的加以改进。

(一)网络化生存状态中教育理念得以优化

优化教育理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在网络化生存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创新的教育,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在信息获取上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可以有意识地精选适合教育的素材向学生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这种方式易于树立其权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4]但在网络化生存时期,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需要教育者占领网络阵地,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5]教育者在网络化生存阶段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衡量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自觉提高个人的网络意识和技术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网络化生存,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二)网络化生存状态中教育方法得以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6]在网络化生存状态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筛选信息、接受信息,并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网络生存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打破沟通隔阂、突破时空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匮乏,而且存在着内容滞后、缺乏感染力等缺陷,这也是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而网络化生存则改变了这一点。网络生存状态下的虚拟社会充分尊重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施教者和受众之间是平等自由的,学生敢于且能够释放真实的个人情感。施教者和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手段实现平等交流,既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又能够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化生存,能够轻易利用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使得终身教育、随时教育成为可能,使得网络远程教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

网络化生存状态下,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发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或电子教材,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僵硬的板书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更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应该改变相关教育者的说教模式,充分运用各种论坛、博客、聊天软件等方式同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积极交流,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与启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可以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第一时间向大学生开展时政教育;网络可以学生中广泛宣传时代典型和励志模范,激励学生提高个人追求;网络可以吸引学生点击、浏览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吸引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个人的真实观点,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引导。

(三)网络化生存状态中教育内容得以拓展

网络化生存状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渐从平面的静态教育转变为立体的动态教育,多媒体演绎方法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并得到学生更大程度的认可;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传统课堂所能够提供的信息,对于问题的阐释能够更加丰富全面,实现了各种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思想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网络化生存状态下能够足不出户了解各种时事新闻,对于新闻素材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为了更好的在网络化生存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可以加强虚拟文化和品牌建设。虚拟文化应该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播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营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职能的多元文化;品牌建设是积极培育网络教育基地,加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网站的扶持力度,形成吸引学生关注的品牌网站,吸引学生从网络上学习理论知识、增强讨论互动,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内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技术对人控制的责任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和制度对技术运用的方式。”[7]在网络化生存时期,作为工具的网络能否成为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器,取决于教育者如何看待、利用网络,取决于人们如何在网络化生存阶段进行个人定位。网络化生存语境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全面看待网络化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衡量利弊后进行慎重选择。若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化生存阶段的各种契机,有效避免网络化生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各种冲击和挑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化生存阶段必将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2][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7

[3][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83

[4]刘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4)

[5]胡锦涛.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N].人民日报,2007-4-24.

[6]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2

[7]盛婉玉,陈秀娟.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0,(2)

Th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View of The Network Surviva

MACheng-cheng
(China UniversityofMining,Xuzhou 221116,Jiangsu)

The stage of network survival has brought a huge impact for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it is a new challenge tothe work,because the values、moral values and mental health ofthe students are affected a lot.But in the same time,it is alsoa newopportunity for the work,and the work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optimization concept,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developing the contents ofEducation,in order toachieve a higher level in the stage ofnetwork survival.

network surviv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allenge;opportunity;

G711

A

1671-5004(2012) 03-0010-03

2012-6-15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b/2011/03/066。

马成成(1986- )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化高校学生政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