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凯,徐国庆
(1.商丘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河南商丘 476000,
2.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河南焦作 454001)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刘 凯1,徐国庆2
(1.商丘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河南商丘 476000,
2.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河南焦作 45400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纳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进行了研究;认为全纳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强调公平意识,树立人人参与的体育权利观;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小班化教学,促进合作学习;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拓展专业知识技能及提升教育智慧;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全纳教育支持系统。
全纳教育;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产生的教育新思想、新理论。全纳教育的思潮源于对特殊教育的批判。对特殊教育的批判经历了从回归主流到一体化教育再到全纳教育的过程。基于对一体化的反思,加拿大的一些教育家、作家和特殊学校中的家长于1988年提出了全纳教育思想。
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卡曼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签署了《萨拉卡曼宣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并明确了全纳教育的五大原则: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1];200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8界国际教育大会,即是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的,表明全纳教育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对全纳教育的理念研究者们存在着一定的共识,但在全纳教育的概念和原则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全纳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全纳教育的主体由接受隔离式特殊教育的人演变为所有边缘化的、易受伤害的群体;全纳教育的研究重点由促进学习参与演变为排除学习障碍促进学业成功[2]。
很多学者或者机构对全纳教育的理念趋于一致,但在具体的概念界定上有一定差异。澳大利亚学者贝利(Bailey)认为,全纳教育指的是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在同样的时间和班级内学习同样的课程;使所有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与其他的学生没有差异[3]。英国著名的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Tony Booth)认为,全纳教育就是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文化、课程、社区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过程[4]。我国全纳教育专家黄志成认为,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5]。
全纳教育是在社会排斥理论的影响下,从反对与普通教育体制相隔离的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认为,正常的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该一起在普通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让有特殊需要学生拥有正常人的生存空间,与正常学生一起交流、竞争、共存,锻炼其对主流社会的适应能力,也让正常学生学会关心周围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让所有的受教育者,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融入社会,享有同样的权利、尊严和机遇,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全纳教育关心的是受教育者,并且全纳教育已逐渐将“特殊”泛化,把教育对象指向了“所有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要为全纳教育的开展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条件,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不但要促进学业成功,还要促进个体潜能发挥以及习得社会技能。社会是受教育者的最终归属,因此,全纳性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适应社会。同样,社会也有责任支持全纳性学校,需要运用整个社会的良好意愿和资源为全纳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强调公平意识,树立人人参与的体育权利观
全纳教育主张教育公平,教育不应该排斥任何人,应着眼于全体学生。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更进一步地明确地指出:全纳教育坚持人人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6]。高校不应排斥有身体残疾的达到相应高考成绩的学生,要给他们平等的学习机会。对于身体残疾、肥胖、瘦弱和运动能力过差等因素造成的参与体育运动障碍的学生,以及对其他对体育运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征求学生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把他们安排到相应的运动项目课程中去。而不是给他们安排上“体育保健课”,甚至一些高校为了省事而允许少部分学生免修体育课。其实,很多高校的体育保健课只是徒有虚名,大多是采取一种放任的形式,学生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体育教育。因此,高校体育应确立全纳理念,强调公平意识,树立人人参与的体育权利观。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有特殊体育需要的学生,教师不但要对他们有相应的教学方案,还要有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与其他学生一起参与运动。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塑造学生个性、信念、意志和感情。尊重每一个体,公平对待每一学生。使每一个大学生能够在自然、正常的环境中参与体育运动,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参与意识。
2 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除的。学生个体会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生理特点、兴趣爱好、个性倾向、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等的不同,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价值观和参与运动的程度不同,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也不同,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也不同。全纳教育认为差异不是一种问题,而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学校除经常开设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等项目外,还可以增设轮滑、滑板、木球、小轮车、毽球、空竹等时尚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因运动兴趣、动机以及生理、心理等原因造成的运动技能的差异,设计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个性化需要。多样化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个体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个体都能在社会相适应的位置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倡导小班化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体育课选课制度,一般是按照不同的运动项目设置不同的教学班级,班级设有人数的上限,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不同选择上课班级。由于高校人数的增加,以及一些高校领导对体育不够重视的原因,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班级人数都在40-50人左右。在体育课上,教师需要经常做动作示范,给学生单独纠正错误动作。较多的学生人数,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够近距离的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每一位学生做指导。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习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18条中规定:“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7]”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更多的交流活动,班级30人左右的人数,使教师有时间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加大,教师能够真正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因材施教。因此,高校小班化体育教学势在必行。
全纳教育认为教育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多样化的和个性化的服务,并且不只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强调解决每一个体的问题,最大可能地发掘他们的潜能。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体育源于游戏,是需要多人在一起参加的活动,并且很多体育项目本身就是集体项目,即使是一些可以个人参与的体育项目也需要多人一起训练、竞技的。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应包括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激励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以解决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障碍。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强调学习小组的团队合作,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文化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 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拓展专业知识技能及提升教育智慧
需要从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对于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具有2-3项擅长的体育专业项目,其它一些学校常开设的专业项目也应比较熟悉。比如,一位教师,比较擅长排球和乒乓球,对这两个项目有较高的技战术能力,能够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其它比较熟悉的项目有篮球、羽毛球、桥牌、空竹等,能够掌握这些项目的一般技战术,能够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科技的进步,使很多运动项目的练习方法和运动技巧都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运动项目也逐渐普及开来,如电子竞技、小轮车、跑酷等。体育教师必须保持学习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大学生的需求。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使各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出来,教育技术也不断丰富。对教育科学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优化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展教学知识背景。
教育智慧是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融合,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全纳教育的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智慧型体育教师,应该能够及时观察到学习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预案,多加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对话性的、互动式的教与学,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以个人的教育智慧引导课堂的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及时化解课堂消极因素,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因此,体育教师在加强培训学习的同时,还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拓展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提升教育智慧。
5 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全纳教育支持系统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更加关注的是竞技体育的“争金夺冠”。高校重视的也多是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各种运动竞赛的夺冠争荣誉,而对普通学生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重视不够。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全纳教育,应建立完善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和规范的制度。
为了支持体育全纳教育,在搞好高校运动队训练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开展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文化活动,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应予以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加大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的投入,增建拓展训练、轮滑、小轮车、定向运动等时尚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以及一些适合部分残疾人开展运动的场地器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经常招收的残疾人大学生的伤残情况,引进一些有相应专业特长的特殊教育教师,以适应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需要。在综合性高校的体育院系,也可以考虑招收一些特定伤残级别的学生,对其进行专门的体育运动训练。要经常派教师出去进修学习时尚体育和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以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高校要争取所在社区的支持,加大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力度。比如,社区的体育运动场馆、体育教练员、特殊教育工作者以及康复训练中心等都可以为高校体育实施全纳教育提供很大的帮助。大部分高校学生都离家较远,让学生家长去学校与教师沟通不是很方便。但对于有比较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一定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共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帮助。
[1] 黄志成.全纳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Harry Danniels.Special Education Reformed:Beyond Rhetoric[M].London:Farlmer Press,2000.
[4] Peter Clough &Jenny Corbett.Theories of Inclusive Education:A Students Guide[M].London: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2000.
[5]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51-54.
[6] UNESCO.Inclusive Education:The Way of the Future[R].Genev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2008.
[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习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R].2002-08-06.
G807
A
1671-4733(2012)02-0084-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2.024
2012-03-20
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2400621063),2010年度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刘凯(1971-),男,河南永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体育教学与体育社会学,电话:137837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