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教案原因新探

2012-08-15 00:44:48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士洋人藏传佛教

米 龙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730020)

保安教案原因新探

米 龙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730020)

保安教案是近代甘青藏区发生的一次重要的宗教冲突,这次教案对基督教此后在藏族地区的传播影响巨大。洋教士破坏保安地区的传统风俗而导致的谣言,是教案发生的直接原因;洋人在保安地区买卖羊毛,与保安番民经济利益上的冲突是经济动因;而清政府在保安地区的权力运作机制是导致教案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保安教案;隆务寺;权力运作机制

一、保安教案经过

基督教一直自诩为世界的拯救者,在普世思想的驱使下,向其他地区的非基督教徒传教也就成为其教徒的责任和义务。鸦片战争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到光绪年间基督教在东部地区的传播,已经取得了极大成果,然相较于东部地区,西北的传教成果却逊色许多,故向中国的西北部传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光绪年间,宣道会为主要向藏区宣道的差会。他们这样评价到:“也许西藏是在耶和华回归之前,主留下的一个福音最后到达的小地方”。[1](P10)可见基督教对于向藏区传教的重视。然而基督教在藏区开始传播时并不顺利,“在肩负责任的情况下,传教士们试着敲开每一扇有可能通往西藏的大门,然而却发现自己被拉卜楞寺排挤出来”。[1](P41)这说明刚开始时基督教的传教工作并不顺利。在不断的努力之下传教士们终于在保安地区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并且同当地隆务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是在保安这个封闭的城市里,传教士们找到一个地方,并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传教士们不断地到距离山谷十英里的隆务寺拜访,这种友谊甚至得到这个地区宗教领袖的认同,同时在一段时间内传教的开始工作很成功”。[1](P41)可见基督教在保安地区的传教工作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一场干旱的到来这种看似和谐的场面被打破了。“一场持久的干旱烘烤着农作物,土地变得干涸,而且冲突开始酝酿。”[1](P41)冲突的高潮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恩占木及麻巴狼家等十一庄番众抢劫传教士僖德生夫妇衣物、财物,并且烧毁了其居住的房屋。其经过大体是“隆务寺昂鎻起意原约,约五月二十五日齐集保安城外计议,不意恩占木及麻巴狼家等十一庄番众并不遵约议定,即於五月二十三日突然先行抢毁,及至二十五日相践前约,方查知洋人已为保安都司暗引循所,洋人什物被恩占木及麻巴狼家十一庄番众瓜分星散一时难以清查。”[2]可见冲突的过程是:隆务寺昂鎻事的初衷是要约定各番族商议事情的处理方法,但是恩占木及麻巴狼家等十一庄番众没有按照约定,自行对僖德生夫妇进行了抢劫。事件的直接起因是,“洋人毋论男女最喜游览以扩见闻所为泉干取宝之说乃属无稽之谈谣言该九房头番子妄言滋事未免愚顽太甚。”[3]“此次保安十二番族因泉干无雨地方不利遂疑洋教士僖德生挖土取宝教不相宜起意驱逐出境致恩占木及麻巴狼家等十一庄番众听信聚众突然打毁该教士凭房抢去衣服什物众集不至□□□□卑职等奉。”[4]整个事件的基本过程是,保安番众怀疑天气干旱无雨是由于洋教士僖德生夫妇挖土取宝所致,恩占木及麻巴狼家等十一庄番众则是相信了这种传闻,在没有会同隆务寺商议的情况下,即会同保安番对僖德生夫妇进行了打毁。

二、学界对保安教案的原因分析

学界目前仅有《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以保安教案为例》一文对保安教案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冲击反弹的理论下,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对保安教案发生的原因进行解读。作者在文章中指出“藏区的风水论实际上已经把洋教士得罪的对象暗指在区域性的宗教领袖身上。”[5](P102)进而指出“传教士们得罪的对象就是夏日仓活佛,或者说是隆务寺的宗教权益,从而使夏日仓活佛以自己魅力型权威的角色实施了民众的动员,具体落实在麻巴部落与狼家部落身上,发动对传教士们的打击。”[5](P102)最后认为保安教案的实质就是“本土性藏传佛教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反弹性。”[5](P102)显然,文章认为传教士是得罪了隆务寺主夏日仓活佛,随后夏日仓活佛利用自己在宗教上的优势地位发动民众,对洋教士进行了打击。如果仔细考虑,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前文中已经说明隆务寺昂鎻起意只是约定五月二十三日在保安城外商议,不意恩占木及麻巴狼家等十一庄番众没有按照约定自行进行了抢劫。从这点上说隆务寺发动了对洋教士的打击似乎很难让人理解。因为如果真的是隆务寺要策动这场冲突,那么约会番众商议岂不是犯了掩耳盗铃之嫌吗。因此事先约会进行商议似乎是多此一举,隆务寺策动番众抢毁洋教士在事件的经过上是讲不通的。

第二,以当时夏日仓在保安地区拥有绝对宗教型魅力权威,凭洋教士的弱小力量似乎不能撼动夏日仓的地位,同时说触及其宗教利益似乎也是不可能的。基督教在保安地区甚至于整个藏区来说,相对于藏传佛教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基督教的“冲击”还不足以让藏传佛教对其进行“反弹”。艾科瓦尔在书中写到“没有任何的地方比东北藏区对福音的抵制厉害,所以在保安地区是笼罩在僧人的经文和他们最恐怖的咒语之下的”。[1](P41)可见藏传佛教在保安地区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时“在番族固不愿从洋教而令传教者从此绝跡恐怕亦无此情理况。”[4]“我番族历来相传白教徒,不信服各教,故洋人在保绝无一人肯受洋教者。”[6]这在侧面表明在保安地区,各番众也没有要接受基督教的欲望。以上事实均表明基督教当时在保安地区的势力与藏传佛教有天壤之别,说其要威胁隆务寺的宗教地位似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以保安地区的宗教权力结构来看,说是隆务寺或夏日仓指使保安各族抢毁洋教士僖德生夫妇也是不可能的。保安地区的权力运行方式为宗教合一性的,藏传佛教对这一地区的基层社会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在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时,其第一反应是寻找与之相关的寺院,或是要求其解决事件,若是与事件有关则要处罚。因此就保安教案来说,教案发生之后隆务寺必然要受到牵连。“查明该族番民姓名,暨麻巴七庄狼家三庄是否向归隆务寺或他寺院管辖,一面谕饬该处喇嘛及番目等速将毁抢各物照数赔还。”[7]由此看来隆务寺必然知道在教案发生之后,自己要面对的政府压力。所以说即便是隆务寺没有直接参与事件,在事后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直接参与则受到的处罚会更大。权衡利弊隆务寺从宗教利益的角度是更加不会这样做的。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说隆务寺导演这场冲突,在情理上和史实上是讲不通的。材料上也仅仅证明隆务寺昂鎻只是约会番众商议。从当时藏传佛教和基督教力量对比上看,仅仅为了打击保安地区的几个传教士,而要面对事后清朝政府的巨大压力与处罚,这更加不符合隆务寺的宗教利益。所以将保安教案解释成基督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冲突是值得商榷的。

三、保安教案原因新考

首先,引起保安教案的直接原因“挖土取石”的谣言似乎并不那么简单。与由“迷拐”、“折骗”谣言引起的天津教案相似,保安教案是由“洋教士挖土取石导致天不下雨”这样的谣言引起的。既然“迷拐”、“折骗”的谣言“不只是天津教案发生的一般性诱因,更是重要且直接的激发因素”,[8](P205)那么就有必要对引起保安教案的谣言进行一番解释。在清末由于谣言引起教案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这也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於是判为书说编作歌谣绘成图画,率皆鄙俚不经不勘庽目,而愚民无知市虎成骇,往往为所煽或甚或酿成巨案。本年沿江教案层见叠出,□此谣传实致之”“湖广总督电称:此等谣传实为祸首,拏获审实即行正法,此诚曲突徙□之良策,惟查办必须各属实力奉行,尤须各省同力合作庶可弭患未然”“谣言微特有碍邦交,易致边衅即中国内治亦宜严惩,相应咨行查照通饬各属一体,查禁有拟此匿名揭帖等件立即销毁,并究查捏造之人从重惩办以弭隐患。”[9]由此可见谣言是当时引起教案的一个很大因素,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在极力查禁。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引起这么多的谣言是有一定原因的。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人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长大。[10](P23)在这种熟人社会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每个地区的传统风俗,同时也对外来人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性。所以当时洋人大量到来时,其不仅仅很难融入这种基层的熟人社会,而且必然与各地区的传统风俗格格不入。[11](P36)因为洋人的行为不符合当地的风俗因而谣言四起。保安教案也是符合这点的,藏族人都认为龙是专门治水的,龙有八种,其中有一种叫“勒玛者”(即青龙),是专门管泉水的。泉水潜入地下被认为是龙在作怪。洋教士“挖土取石”导致的泉水干涸,最有可能是得罪了“勒玛者”。西北地区极其缺水,对水脉异常重视,洋教士挖土时极有可能被番民认为是破坏了当地的水脉。这样保安番众驱赶洋教士也就不难理解。

其次,洋教士进入保安地区后,在经济上对保安番众有一定的影响。“报据保安十二族番禀不准洋人住坐买卖羊毛各情,其应如何查办预防请示□□一案蒙”,“来甘游历传教,其汉番民人通□贸易赁居房屋系属常事,该番族既为中国好百姓自应曲尽柔远之谊,极力保护,何得擅迁番禀不许洋人住坐买卖更属谬妄。”[11]这说明洋人到保安地区后不仅仅是传教,同时与番民通商贸易。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当地番族头人的利益,所以保安十二族提出不准洋人买卖羊毛的请求。因此,与其说洋教士触犯了藏传佛教的宗教利益,不如说是伤害到了番民的经济利益。从这一点上讲各番族有驱逐洋教士的经济动力。

再次,清政府处理教案的“和局思想”及藏区特殊的权力运作机制也是导致保安教案发生的原因之一。所谓“和局思想”即“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外交思想,带有强烈的弱国外交的色彩,是中外实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为了继续维持清王朝的统治迫不得已而实施的。这一思想在晚清的外交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时许多对外交涉中均有体现。”[12](P8)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清政府在处理教案时的一个总的标准和基本原则。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下,用这种“和局思想”处理教案,极力维持着一种和平的局面。在这种大的原则指导下处理少数民族教案时,也必须要考虑到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在藏区施行的是“羁縻”政策,即寺院不仅拥有本地区的宗教权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这样在政教合一的权力机制下,寺院对藏区的基层社会拥有绝大部分的支配权。清朝地方政府对基层社会的行政力量减弱,导致政府在这一地区权力的真空,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这些寺院行使其权力。正是这样的一种权力结构导致在发生小规模冲突时,清政府不能够有效的处理。早在1899年的春天就发生过番民和洋教士的小规模摩擦“四月二十五日,一个醉酒的藏族人冲进传教士的居处,僖德生冲动地拿起火枪准备自卫。此事经官方调解而得到平息”。[1](P41)据僖德生所述:“事情正在变糟。昨晚,三四十个藏族人聚集在我们门外边砰砰砸门,边投掷石头,边高声叫喊着‘滚出来外国人,我们杀了你们’我们发现这是群体性的暴动,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就会要了我们的命”[13](P23)。对于这次冲突清政府的处理仅仅是“既经提案责办,并取具永不滋事番结,仍向教士僖德生好言抚慰,亦已肯允结案办理,尚属妥协。惟须严谕番子老人约束开导,以后务必各释猜疑,力加保护,仍由保安营于该教士所居附近,时常派兵巡逻,毋任番族寻衅。”[2]从清政府的处理方案上来看,其仍然是以一种“和局思想”为前提。与此同时,处理方案上并没有对保安番进行实质性的处罚。其原因正是清朝地方政府在这一地区的力量薄弱所致。从这一点上来看,若是清政府在当时有足够的力量对保安番民进行打击,后面也就不会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

综合分析,保安教案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因为洋教士破坏保安地区的传统风俗而导致的谣言,这是教案发生的直接原因;洋人在保安地区买卖羊毛,所引起的与保安番民经济利益上的冲突是教案发生的经济动因;而清政府在保安地区的权力运作机制是导致教案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基督教文化进入保安后,必然要与藏传佛教文化发生碰撞,但是把这点作为保安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似乎不够。

注释

[1]Robert B Ekvall.Gateway To Tibet:The Kansu-Tibetan Border[M].Harrisburg:Christian Publication.inc 1938

[2]为会办保安番族抢毁洋教士什物房屋一案事呈督宪等[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4617.青海省档案馆

[3]为遵办英国教士僖德生具禀保安番民滋事一案事[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4615.青海省档案馆

[4]为追缴保安番族赔缴不完全赃物事[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2194.青海省档案馆

[5]韦明,杨红伟.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起遭遇[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9-102

[6]为会办保安番族抢毁洋人财物并佑赔赃银结案[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2183.青海省档案馆

[7]为引领抢毁教士之人来府讯问事饬隆务沙力昂资等[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2186.青海省档案馆

[8]董丛林.“迷拐”“折割”传闻与天津教案[J].近代史研究,2003(2):204-225

[9]为严禁书刊歌谣诽谤洋人事致循化厅长[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2196.青海省档案馆

[10]费孝通.乡土中国[G].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11]为严办保安番民不准洋人坐住买卖羊毛事饬循化厅[Z].全宗号7,目录号永久,案卷号2184.青海省档案馆

[12]刘珂.和局思想对清政府处理教案方针政策的影响[Z].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13]Word from Tibet[J].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1899,XXIII(23)

[责任编校:孙爱民]

K256.8

A

1009-5462(2012)02-0019-04

2012-05-09

米龙,男,河北平山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教士洋人藏传佛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1:26
猫客
跟踪导练(一)4
住在上海的洋人
洋人的膝盖何时打弯
百家讲坛(2016年11期)2016-09-01 12:08:02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西藏研究(2016年1期)2016-06-22 11:09:29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
西藏研究(2016年3期)2016-06-13 05:37:44
抽烟与祈祷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