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 阜新清代圣经寺大殿壁画整理研究
来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蒙古喇嘛寺庙古建筑和壁画文化艺术经典之作”,是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其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都不可估量。文章主要是对圣经寺一楼正殿大厅四周墙壁的画像进行细致整理,彰显出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亦可为修复圣经寺及其他藏传佛教寺庙壁画提供借鉴。关键词:圣经寺;藏传佛教;壁画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3圣经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大四家子乡扎兰营子村,为歇山式藏式庙宇。最初建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7期2022-06-13
- 章嘉呼图克图研究现状评析
要:历史上,藏传佛教对蒙古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章嘉呼图克图作为“世掌蒙古”的宗教人物,对蒙古地区影响较深。关于章嘉呼图克图的研究,目前相关著作和研究论文数量偏少,仍存在研究写作空间。研究章嘉呼图克图,是基于对历史走向的继续探研,具有历史延续性。同时,也对服务现实和解决问题能有所启示。关键词:章嘉呼图克图;藏传佛教;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中图分类号:B946.6;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4-0009-05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跨文化传播使者
献主要表现在藏传佛教文化交流方面。本文主要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对阿旺丹德尔在蒙古地区传播藏传佛教的传播模式进行解读,用来阐释跨文化传播使者——阿旺丹德尔对蒙藏佛学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阿旺丹德尔;藏传佛教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21-021跨文化传播在古迪孔斯特看来,就跨文化传播这一范畴而言,它与文化、传播这两个子系统息息相关[1]。从字面上理解,跨文化涉及了两种文化的交互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2021-11-30
- 浅析布达拉宫文化与当代产品设计的融合
达拉宫背后的藏传佛教文化入手,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并与彩妆结合,展现一个传统神秘瑰麗的文化与现代彩妆设计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弘扬民族文化。关键词:传统文化;文旅产品;藏传佛教前言有诗道:“白宫红殿湛蓝天,盖世高原气万千。竺法渐传三界远,盛音近绕佛堂前。”布达拉宫这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和它背后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一直令人神往。但时代的脚步不断迈进,这些传统文化渐渐迷失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洪流中,有些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却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褪色。如何将布达拉宫佛教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08
- 藏传佛教希解派的发展与衰落
法,创立了在藏传佛教中独树一帜,具有特定佛学理论体系、特定法脉传承方式的“希解派”。“希解”的汉语意思为“能寂”,是一种修炼瑜伽的正法。由于该教派主张和注重个人修养,不能为教派的生存和发展建立经济基础,更不能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无法获得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作为后盾,最终于十四世纪末,作为一个独立教派的“希解派”在藏传佛教的舞台上成为历史。希解派在丰富和发展藏传佛教的佛学理论、哲学思想以及文化内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觉域派是希解派重要的旁支,玛基拉卓是觉域派教法
西部学刊 2021年13期2021-08-19
- 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初探
数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对藏族的文化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本文以迪庆擦擦造像艺术为例就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进行探析,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和参考。【关键词】藏传佛教;擦擦造像;语言形式【本文著录格式】 J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200-03【本文著录格式】余桂仙.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初探——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8期2021-08-06
- 一袭袈裟的前世今生
善寺的兴衰和藏传佛教传入敖汉旗的历史过程,成为展现“敖汉部落”民族发展和融合的重要文物。关键词:普善寺;藏传佛教;袈裟;民族发展● 普善寺的历史沿革普善寺,蒙古语称敖润苏莫,汉名阳高庙,位于敖汉旗北部科尔沁沙地边缘,距老哈河九公里处的茫茫沙漠中。据敖润苏莫庙仓档案记载,约清康熙三十年,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的大弟子扎木庆朝日哲的后裔查干朝日哲·却吉坚赞喇嘛来到敖润苏莫附近,搭起经棚坐床诵经,十二年后圆寂。后章嘉活佛赐名八岁的耶喜扎拉桑为查干朝日哲·
东方收藏 2021年4期2021-05-11
- 浅谈藏传佛教艺术“擦擦”
艺术珍品,为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关键词:藏传佛教;擦擦;泥塑“擦擦”,指的是一种小型的泥塔或泥佛像,源于印度,在吐蕃王朝时期之前传入西藏地区。据学者统计已出土的擦擦,其大者不过盈尺,其小者,仅有大拇指甲大小,为一微型的藏传佛教的神祇世界。西藏词典学认为“擦擦”源于梵文音译,即该词原型是sancaka,意思是模具。有关“擦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元代汉文史籍《元史·释老志》,其文曰“
东方收藏 2021年2期2021-02-25
- 普会寺解读
要:普会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传承寺庙,基本保持了清代初建时的格局,主体建筑基本保留了历史原构。从创建初期至今,仍然沿用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文章从普会寺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和文物价值方面解析普会寺。关键词:普会寺;藏传佛教;建筑普会寺,又称希拉穆仁召,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苏木(乡)政府所在地,系席力图召4座属庙之一及避暑庙。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清廷御赐满、蒙、汉、藏四体文字“普会寺”匾额(图1)。1999年4月,普会寺被包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2期2021-01-25
- 藏传佛教的发展脉络与文化价值
摘要:藏传佛教各项事务可以有序的纳入依法管理,是藏传佛教能够有序而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强调文化复兴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掌握藏传佛教其历史的发展脉络,并佛教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较为清楚的认知。这样,才能为藏传佛教各项事务能够依法进行有序管理,提供基础性的理论依据。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但在我国最初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从佛教的最初传入到逐渐融合再到最后的本土化过程,从教派林立到互相冲突再到独树一帜,藏传佛教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的融合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2020-12-28
- 解读藏族文化下的面具舞
和宗教文化。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一直贯穿古今,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也是极为虔诚。在藏族的舞蹈中、生活中都体现着宗教的影响。藏族面具舞分为宗教面具舞、民间面具舞等,其面具舞的开端和发展都与宗教有关。关键词:藏族面具舞 羌姆 藏传佛教 表演藏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旧石器时代,藏族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其生存形式以放牧群居为主。因为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藏族先民在求生存之余把歌舞作为娱乐的方式之一。早在封建农奴制时
参花(上) 2020年12期2020-12-09
- 塞外珍宝
存较早建造的藏传佛教寺庙,在元、明、清三代非常兴盛,属典型汉式寺庙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有许多元代历史文物,为研究元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已成为塞外著名的旅游景区。关键词:元代;龙泉寺;塞外;典型汉式风格;藏传佛教;寺庙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对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政权,作为塞外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者更需加强思想上的控制,以保证其政权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8期2020-12-07
- 浅析美岱召壁画《阿勒坦汗礼佛图》中多元文化的融合
岱召;壁画;藏传佛教;阿勒坦汗家族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32-03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23一、美岱召及大雄宝殿壁画美岱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坐落在阴山山脉南麓,面临土默川平原,背靠大青山的主峰九峰山,历史上称其为“大板升城”,美岱召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内蒙古地区最重要的藏传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2020-11-16
- 拉萨市区宗教场所信众宗教支出
投入,多赶在藏传佛教的重大节日去寺院随喜或祈福。虽然突发性消费的开支较大,但信众可以较好地控制其对家庭的影响。关键词:藏传佛教;信众;宗教支出;宗教場所;拉萨一、引论佛教从传入藏地以来,就一直与藏族的本土文化互相塑造,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信众曾将本就不多的财产投入到购置法器、供养寺院、延请僧人等宗教活动中去,剥削、落后与贫困几乎在中世纪的藏区永恒化。尽管维持这种贫困的政教合一制度已为民主改革所终结,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也显著改变了藏区的贫困面貌,藏传佛教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2020-10-21
- 凉州会谈对元代藏传佛教的影响
藏。其对元代藏传佛教的影响是:元中央政府重用萨迦派高僧,创建帝师制度,利用藏传佛教加强对西藏的控制,形成了通过藏区佛教领袖实现对藏区地方政权管理的模式。以此次会谈为契机,藏传佛教融入了蒙古人的信仰体系,促进了蒙藏佛教文化互动和修建寺院、广办佛事活动的崇佛风气的形成。关键词:凉州会谈;藏传佛教;元代中图分类号:K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108-03元代时期,藏传佛教是西藏地区各民族的主要信仰,在进行蒙藏关系互通时,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2020-10-21
- 谈西藏唐卡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及创新
键词】唐卡;藏传佛教;瓷器唐卡在藏族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擅长用明亮的色彩描绘神圣的佛的世界。它用色考究,明艳光华,绘制流程法度严谨,近乎苛责,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一直盛行于我国藏族地区的唐卡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西部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2020-09-05
- 包头梅力更召释义
用蒙语诵经的藏传佛教寺庙,是清代乌拉特西公旗旗庙,保持了清代初建时的建筑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梅力更召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梅日更召信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从梅力更召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及价值进行释义。关键词:包头;清代;藏传佛教;梅力更召梅力更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梅力更嘎查东北,距110国道和京藏高速约1千米,坐北朝南,北靠乌拉山,南临黄河,占地面積约24000平方米。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8期2020-07-14
- 藏传佛教噶举派主要寺院及其主要人物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期的噶举派,在西藏佛教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此教派派系繁多,支系庞杂。学术界单独对噶举派寺院及主要人物的研究成果较少。然而,这些寺院及历史人物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度成为最关键、最可靠的力量。本文以噶举派史略等文献专著为中心进行梳理及综述,试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及焦点的争论方面做一些简要说明。关键词: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人物;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23期2020-06-29
- 浅析元朝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发展
藏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被元统治者推崇并成为国教。基督教和藏传佛教作为元朝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两种宗教在中国宗教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关键词:元朝;基督教;藏传佛教;宗教发展中图分类号:B9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4-0005-02元朝一方面受到蒙古族传统的多神教萨满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元朝统治者很善于用宗教来安抚和控制其统治的地区。因此,元朝对于各种宗教兼收并蓄,允许民众有自由的宗教信仰。这种宽松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宗教的传播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24期2020-06-10
- 阿里普兰披单纹章释读
角、喜旋纹是藏传佛教法源象征母性的三智,水晶纹象征“佛透”母性慧源(饰于密处),如此在披单上的运用,表现出极程式化的母性宗教色彩。以密符的语言,传达了藏传佛教密宗中雍仲苯教的遗存,并且根据披单中具有苯教内涵的图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对披单图符和形制的分析,挖掘到披单中的宗教内涵。在西藏的西部地区,具有如此深刻宗教文化遗存的服饰,可称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对藏西民族服饰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关键词: 披单;纹章;藏传佛教;苯教;母性中图分类号: TS9
丝绸 2020年1期2020-04-10
-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研究
自治区是我国藏传佛教建筑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更是作为漠南蒙古历史地域的主体区域,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将这些建筑装饰纹样进行合理保护与传承成为了突出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如何将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装饰纹样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搜集内蒙古召庙遗存的建筑装饰纹样,对之进行图像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及中国传统绘制方式的结合,力求在保持传统纹样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将古代优秀的纹样特征进行科学
青年生活 2020年7期2020-03-30
- 浅谈热贡艺术新发展下的多维视角
摘 要:藏传佛教在热贡地域传播历史悠久,热贡艺僧和众多民间艺人,将众多来自域外的藏传佛教僧人绘画作为艺术,依托于西藏少数民族优秀传统绘画文化,在绘画题材、技法、色彩、工艺、风格等各个方面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索与艺术创新,形成了热贡独特的传统宗教绘画艺术——唐卡。唐卡艺术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独特宝贵的一抹色彩,但却因其宗教用品的本质,受众面较窄。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如果了解的群体基数不大更何谈保护传承。而以现代设计方法将唐卡中的代表元素提炼归
人物画报 2020年23期2020-03-15
- 浅析宗喀巴大师及其与格鲁派的创建
教改革家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建者。他利用本身所具备的思想深度和能力将藏区的佛教文化结合起来,创建了格鲁派。促进了藏传佛教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为汉藏地区的团结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宗喀巴本人和创建格鲁派的过程进行介绍,来进一步了解宗喀巴以及格鲁派对后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关键词:宗喀巴;格鲁派;藏传佛教作者简介:王晓新(1994-),吉林四平人,目前就读于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专门史专业,研究方向为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中图分类号]:K28 [文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新媒体影响下的藏传佛教文化
心的文化——藏传佛教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在藏传佛教文化中渗透的现状以及新媒体对藏传佛教文化影响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藏传佛教文化如何在保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方法。关键词:新媒体;藏传佛教;传播;僧侣一、新媒体、藏传佛教定义以及相关文献研究一是新媒体与佛教传播的关系,比如李一苇(2013)在《信息时代下的佛教传播——新媒体与中国当代佛教传播之道》中指出,新媒体为佛法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新途径,借助新媒体传播宗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2020-02-14
- 清代藏传佛教立法的影响及历史启示
要】 清代藏传佛教立法是清代宗教立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清代藏传佛教立法对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立法产生的重要影响。认为借鉴清代藏传佛教立法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依法治理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国家应当高度重视藏传佛教立法工作;国家应当全面对藏传佛教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家在进行藏传佛教立法时应当坚持和贯彻宗教平等原则;国家应当严格贯彻和实施藏传佛教立法。【关键词】 清代;藏传佛教;立法清代宗教众多,其中地位最为尊崇者为藏传佛教。藏传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2-30
- 政教之间:清代瓷贲巴考
显示出诸多与藏传佛教相关的理念,从其使用中可见其中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且在一定程度上,瓷贲巴也体现了清廷对于西藏地区尊重包容的治理态度及因俗利导的执政方针。关键词:瓷贲巴;清政府;藏传佛教;治藏政策瓷贲巴是景德镇于清代创烧的产品,其造型源自藏地世俗与宗教社会中时常使用的一种盛装液体的金属容器。就瓷贲巴的烧制历史而言,清康熙时期瓷贲巴便开始制作,雍正时期瓷贲巴仍可得见,乾隆时期是瓷贲巴制造最为繁盛的时期,此时瓷贲巴不仅数量庞大,且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粉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2期2019-12-23
- 藏传佛教女尊造像
教传入初期,藏传佛教造像多流于对外来艺术风格的机械模仿,后经不断吸收融会,逐渐形成了带有雪域高原浓烈藏民族特征、风格多样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佛教造像也逐渐在蒙古族精神生活中占据了神圣的地位。在众多造像类型中,女尊造像就是其中的一大类别。关键词:藏传佛教;造像;女尊藏传佛教中女尊包括度母、空行母等类别。度母源于印度,古称多罗女神,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2019-12-02
- 国内藏传佛教判教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藏传佛教研究的深入以及汉藏佛教间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藏传佛教的判教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在提倡宗教对话、族际和谐的今天显得更有其现实意义与价值。一、藏传佛教判教概念研究任何事物的认识首先都要从其概念和本质入手,而对藏传佛教判教概念进行界定是藏传佛教判教研究的重要起点,因此不同的学者也对藏传佛教判教的概念提出了各自的理解。班班多杰认为,藏传佛教判教是藏人按自己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水平,对佛教的各类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