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戏虾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上至道光、下至普通兵卒都认为洋人必败。为什么呢?洋人的膝盖不会打弯呗!别看洋人横行海上,大炮放得欢,一旦上岸,立马完蛋。两江总督在奏折中称,“夷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主战派骨干、曾经的大理寺卿更是向朝廷提出必杀技:“对付洋人最好的办法是派伏兵藏在草丛里,用长竹竿击打他们的腿,必定稳操胜券。”
甚至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初到广州禁烟时也底气十足,自认为手中有两张“王牌”:一张是,洋鬼子天天吃干牛肉粉,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和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胀死;另一张是,洋人的膝盖打不了弯,一旦上岸,不堪一击。
真刀真枪交过手后,林则徐及道光终于弄明白了,稳操胜券的是洋人,而非清军。洋人不光船坚炮利、擅长海战,还膝盖灵活、能屈能伸、擅长陆战。按理说,钱也赔了,地也割了,教训惨痛,国人的脑子也该清醒了。可惜,没有。等到道光的儿子咸丰上台,洋人的膝盖又不能打弯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主报仇,十年有点儿晚。1850年,咸丰即位时,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一则,老子受欺负,儿子要雪恨,咸丰一想起老爸道光在洋人面前受的委屈,就愤怒不已;二来,洋人厚颜无耻,得寸进尺,越来越不像话,居然要求进北京、见皇帝。是可忍,孰不可忍?咸丰立刻号召各沿海督抚加紧筹防,准备与洋人大干一场。
虽然兵败十年,但许多文武百官仍坚信,洋人的膝盖不能打弯,不善陆战。各地疆吏纷纷上奏说,根本不必设防,若英军前来,诱其登岸,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陆战取胜就是制敌良谋。结果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洋人轻轻松松就打进了北京城,还一把火烧了圆明园。咸丰不得不逃亡到承德避暑山庄,并在那里翘了辫子。
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00年,当政的慈禧太后窝了一肚子火,主要还是洋人闹的。她想换掉不听话的光绪,但洋人竟然不同意。慈禧一怒之下,对八个国家宣战。开战前,被朝廷很看重的甘军首领牛气冲天,对慈禧表示:“臣无他能,惟能杀洋人而已!”当被问到御敌之策时,该首领说,洋人没什么可怕的,他们的膝盖不能打弯,用竹竿将其戳倒在地即可。结果,战争结局也在意料之中,洋人没被戳倒,慈禧逃出北京城,被洋人撵得向西跑。
洋人的膝盖究竟能不能打弯?从1840年到1900年,国人花费了60年,似乎还是没能弄清楚。道光愚昧无知,闭关锁国,自娱自乐,打了败仗后,讳败讳辱,不思振作,根本就不愿承认洋人的膝盖也能打弯;咸丰生长在深宫大院,读的是圣贤之书,根本就不知道洋人的膝盖也能打弯,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权力彻底歇斯底里、失去理智,根本就忘记了洋人的膝盖也能打弯。
而睁眼看世界的大臣,被罢官撤职;见多识广的,靠边凉快;头脑清醒的,掉了脑袋……凡是不能和皇上、太后同频共振的都会被视为异类,打人另册。在此情况下,洋人的膝盖能不能打弯还真是个问题。
所以,洋人的膝盖能不能打弯,看似是洋人的问题,其实是国人的问题;看似是膝盖的问题,其实是思想的问题;看似是人的问题,其实是制度的问题。“一人替众人思考,众人看一人脸色”的制度不改变,洋人的膝盖不能打弯的笑话还会层出不穷。
编辑/夏涵
百家讲坛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