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霞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行,河北邯郸05600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即欧债危机),是指2009年年底以来,国际市场上许多相对保守的投资者对部分欧洲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问题产生忧虑,进而在欧洲出现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和动荡事件。此次危机始于希腊,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延续。2009年10月,欧元区国家希腊因政府换届曝出巨额财政赤字,进而引发市场对其大量政府公债到期违约的担忧,由此产生的巨大连锁反应在欧元区迅速蔓延,与希腊情形类似的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也纷纷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这使得刚刚重建的市场信心在欧洲上空灰飞烟灭,整个欧元区再一次陷入悲观。2011年7月,国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是一种“选择性违约”。随着危机加剧,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的债务危机也愈演愈烈,就连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也深陷其中,上述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被下调,危机有蔓延至其他国家的危险。
在危机面前,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挽回市场信心。欧盟成员国于2010年5月10日推出了一项7500亿欧元(相当于当时10,000亿美元)的全面救助计划,用以成立一个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希望藉此确保欧洲整体的金融稳定。2012年10月,总额高达7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EMS)正式生效,用于向债务危机国家提供资金援助或出资购买相关国家的国债,以帮助这些国家融资。这些措施的最终效果依然未知,为解决危机而需要进行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创新是否能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尚需观察。
但是无论如何,欧债危机已暴露出欧盟经济运行模式的弊端,可以说结构性弊端长期积累成为导致主权国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也成为现今解决危机并进一步巩固一体化成果不可逾越的瓶颈。
2008年以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使得许多国家政府施行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为此纷纷大规模举债,但是一旦国家借债和增加政府支出的行为失度,就会引发财政危机。上述问题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国家与经济体中,更容易发生。况且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欧洲国家产业的盈利能力下滑,使得财政资金日益呈现匮乏之势,债务问题便愈发凸显。
欧元区内部的货币政策是统一的,而各国财政政策却是独立的。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的分离,抬高了欧元区内部的协调成本。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要顾及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因而政策调整的力度和效率都大打折扣,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严重滞后,各成员国为了尽早摆脱危机,只能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欧盟对各国财政纪律监管存在漏洞。虽然欧盟制定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各国赤字/GDP比率为3%,债务/GDP比率为60% 的标准,但事实上许多欧盟国家都无法达标,而欧盟却未对未达标成员国做出相应制裁,公约实质上已被架空。欧元区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后来欧元区危机应对留下了隐患。其内部成员国在遇到问题时,只能通过开会讨论来加以解决。然而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会议讨论的成果每每落空。欧元区各国银行近年来信贷扩张迅速,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危机冲击的美国。各国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也加剧了危机的复杂性。
长久以来,欧洲内部信仰新教的北欧国家与信仰天主教的南欧国家(欧债危机多发生在南欧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北欧人崇尚节俭、严谨和有秩序的生活;南欧人则相对散漫,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欧诸国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法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南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消费模式必须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才能维持,因而借债成为这些国家政府的必然选择。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源于政府财政赤字过高,而高福利制度则加剧了财政赤字率。欧债危机爆发国普遍实行民主制度,各国政府执政党出于选举的考量,不可能对社会福利体制做出重大改革,使得福利制度呈现出刚性。
本次危机爆发国家经济水平多相对落后,经济多以服务业和投资带动,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如希腊经济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体,西班牙和爱尔兰近年来则以房地产行业为经济主要增长动力),经济结构的失衡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得这些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欧洲各国的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使得劳动力市场僵化、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亦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赤字和债务规模庞大。债务危机灾难严重的欧洲国家大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传统经济领域很难有起色,又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导致政府收入锐减。
欧债危机波及了所有欧洲国家,不仅危及债务国自身的金融行业,而且由于欧元区各国银行相互持有对方债券,一旦债务国发生主权信用危机也会使他国银行业受累,损及其银行资产。各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已因危机影响而不断恶化,危机各国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增加了本国企业融资成本,民间投资会因此而减少,许多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进而殃及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
要解决欧债问题必须使债务国减少本国财政赤字,但是经济的不景气导致重债国财政资本捉襟见肘,面对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贸然削减本国福利支出则必然损及民众利益,导致罢工和游行抗议接连不断。同时,低迷的经济形势和高失业率使欧洲各国弥漫着排外情绪,社会动乱的风险剧增,典型的例证就是素有国际化和种族融合典范之称的伦敦于2011年8月发生的骚乱事件。
危机当前,各国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管,纷纷以减少财政赤字为当务之急,进而推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但如此一来的后果必然是直接使民众利益受损,人民对本国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民意的流失使政府垮台的风险激增,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如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为此提前了结了政治生命。政客为了一时的选举利益过分迎合民意,造成施政上的短视,当财政资源为此消耗殆尽而无力回天时,必然又会被选民抛弃。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财政赤字过高时,可以通过本国货币贬值的方式来规避财政危机。美国的财政赤字水平相比许多欧元区国家都要高,但由于美元近年来不断贬值,使美国避免了陷入类似的危机。与美国不同的是,欧元区成员国单一货币之下所缺乏的共同财政政策的现状使得上述方法在欧元区成员国中却并不可行。一直以来,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集中在控制通胀与保持欧元币值稳定上,对欧元区内部经济调控力较弱,无法顾及到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实际上,除了德、法等欧盟核心成员国,外围国家基本上是没有自主的货币政策的,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单一的货币政策限制了欧元币值的灵活性,这些国家只能单纯依赖财政政策,使其在主客观都很难避免以扩大财政开支来刺激本国经济复苏的倾向下,逐渐债台高筑而难以自拔。
在危机面前,欧洲各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加重。法德等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以本国纳税人的钱救助希腊等国颇有微词,很多欧盟成员国开始对欧盟模式有所质疑。同时欧元区作为此次债务危机重灾区,其货币一体化的弊端也使尚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对欧元望而却步。
欧债危机的发生不能全部归咎于欧元,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许多欧元区以外的国家也有严重的债务问题,只是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更具独特性。一国乃至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纵然是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难逃崩溃的厄运。即使在那些施行完全浮动汇率的国家,依然会发生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危机是金融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必然结果。
欧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性国家组织,不仅提升了欧洲的整体国际地位,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欧元区的建立密切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的经济竞争力。货币一体化的实现,减少了成员国之间的汇率风险,降低了成员国通货膨胀率,同时还强化了其世界货币的地位。
欧元区的建立耗费了巨大的成本,统一货币也的确为欧元区各国带来诸多好处,尤其是为法、德等核心利益国。假如欧债危机的蔓延导致欧元区解体,许多国家需要独自承担重建本国货币的所有成本与复杂性,同时退出欧元区并让本币贬值的国家也无疑将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使本国的融资活动异常困难,并且会进一步加重各国政府债务负担。
虽然作为欧元区核心成员的法德两国在危机处理意见上存在分歧,但从长远利益考量,两国始终没有放弃维护欧元区统一的立场。尽管不时出现欧元区解体的传言,但是此次危机本身就使欧洲经济一体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欧洲各国认识到必须要通过加强一体化来克服危机。这次危机使欧盟各国政府再次强化了这样一个理念:欧洲不仅要实现经济联合,未来也必然要实现政治联合。
藉由本次危机,欧元区内部强化了相互监督,加快了改革,创建了许多机制。尽管欧元存在其固有的制度性缺陷,但由于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建立起更为统一的财政制度尚需时日。毕竟,各国政府无法在短期内将更多国家权力让渡给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目前,欧盟各国正努力寻找更多的协作空间,诸如财政政策协作,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协调等,并据此改进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强化监管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危机的损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欧元的缺陷,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
[1]Gideon Rachman.希腊危机会使欧盟解体[J].新经济杂志,2010,(4)
[2]张志前.欧债危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
[3]深圳市博源经济研究基金会.解析欧债危机迷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5
[4]王艳.欧债危机再升级的发展趋势评估——基于意、西及欧元区外围国家债务问题的分析[J].金融.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