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2012-08-15 00:55陈启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院校

陈启新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宜昌443100)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指针,不同的办学理念往往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先进的办学理念可以外塑形象,内聚人心,指引方向,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力。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符合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以及在办学理念指导下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和措施。

随着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层次学校越来越重视办学理念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者有了较为独立的办学意识,在办学中融入了自己对学校发展的独特追求,不再仅仅把学校当作贯彻党和政府命令的纯粹执行部门,避免了千校一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的办学理念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内涵式发展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释义

高职院校主要有三大属性,即: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其办学理念不同于普通的本科高校或研究院校办学理念,需要加以明晰。

(一)何谓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从1998年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08万人增加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1]。200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 689所(其中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 215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979万人(其中高职1 2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 900多万增加到3 550万(其中高职14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也就是说,我国在2002年即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源于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经查阅文献,我国1998年之前对大学理念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2001年之后高速增长[2],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这明显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有关。

那么,何谓办学理念乃至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呢?

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对于办学理念的内涵,学界说法多样,比较公认的说法为——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开办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时代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原则、校训、教风、校风等都是办学理念的内涵的具体化。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高职院校的精神、性质、功能以及使命的最基本认识,是对高职院校与外部世界的诸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定,以及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它不仅反映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时代、社会、个体诸方面的因素。

(二)办学理念举例及其所反映的高校功能

从我国办学实践看,大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以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主、应用技术教学为辅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高校,另一类为注重应用能力强调实用技术教学的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两类高校功能有别,办学理念也有显著差异。

现将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列举如下:“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跟着生产走”;“对外围着用户转,对内围着学生转”;“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面向实战、讲求实用、追求实效”;“用企业化的理念建学习型教学工厂”[3];“与时俱进、求是为本,授人以渔、能力为本,发展为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等等。

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高校的办学理念列举如下:牛津、剑桥为“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洪堡大学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哈佛大学为“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威斯康辛大学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麻省理工学院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斯坦福大学为“紧靠大学建立科技园区”;北京大学为“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中国人民大学为“大师,大楼,大气”;北京师范大学为“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求真拓新,尚德务实”,等等。

从以上两类高校的办学理念可以发现,高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育人——培养有教养有思想高素养的人;科研——注重学术研究推进理论创新;服务社会——推广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传承功能实际上蕴含在以上三个方面)。但是,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直接服务社会产业或者说企业的发展,强调直接为社会生产培养可用的人才,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办学方向相对单一。

(三)办学理念的功能

办学理念是办学行动的先导,它对学校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其一,行动导向功能。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方向和“应然状态”的高度概括,渗透到办学的各个方面,对教师、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是指引全校师生员工前进的总纲领,也是具体行动的总指南,经过一定的宣传教育,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并具体化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过程之中。

其二,文化凝聚功能。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学校文化内涵的概括体现,是指引学校发展的一杆大旗,是凝聚师生员工人心的共同信仰,是学校成员们共同的精神支柱,学校成员们往往因为有了这一共同的精神追求而团结在一起。

其三,精神激励功能。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外部办学条件、丰厚的薪金报酬等优越的物质因素来激励教职员工努力工作,更应该建设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让校园成为教职员工的精神家园。好的办学理念能从员工内心激发学校成员的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和使命感,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推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二、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上的误区

在高校普遍重视办学理念的情况下,高职办学理念上也凸显出了一些不正常现象。

(一)贪图大规模高规格

许多高职院校一味贪大求全,追求超大规模的外延发展,突出表现为追求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不断增加、学科专业的齐全及学校类型的综合化。尽管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如学生宿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都已经捉襟见肘,但仍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必须大量聘用新教师,迅速加大校舍基建规模,结果是教师素质难以保证,基建投入完全靠贷款支撑,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以及高校还贷风险增加。

(二)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实用化

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按市场规律发展教育,高等教育已经被市场经济高度庸俗化。现在,我国每到大学生毕业时期,国家就要统计各高校就业率,并利用招生计划的增减实施奖惩。此举无疑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庸俗化,如我国一些高职的办学理念为:“专业应对深圳产业,教学针对未来职业。”“找不到合作企业,就不要开设专业。”“企业的需求是学院的责任。”其实,高职学生的前途并不仅仅是面向现实的产业企业,他们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一样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可以自主创业甚至引领社会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由于过于关注一技之长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成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务虚的理念受到忽视。其实,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能一时就业被单位录用的人。

(三)偏重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传授,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

高职办学一般都注重了产学研结合和教学的实践环节,满足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引进、建构以及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意识即“职业灵魂”的塑造。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技能需求培养而成为了被塑造的产品,学校过于强调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传授,导致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自强、博爱、尊重、平等、自由、忠诚、责任等人文精神在大学里的教育中缺乏合适的学科和内容来承担,人文学科缺乏;一些人文课程脱离现实,难于被学生很好地接受。中国自古培育内容无不是人文为首,比如“礼乐射御书数”,强调“礼乐”为首。当今社会要顺利发展,也要依赖于和谐共生的人文精神。当今企业管理已进入了“文化管理”的新时代,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文理念。所以在办学中要通过开设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要注重通过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锻造学生的“职业灵魂”。

(四)办学理念与实际办学行为脱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但是,现在真正践行办学理念,切实推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举措还不甚理想。一些高职院校说的(办学理念)和做的(办学行为)有很多不一致。有的有很好的理念,但往往囿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难以真正按照办学理念采取切实推进利于师生发展的办学行为;有的则是为了套上先进理念的光环提高美誉度而囿于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没有真正在办学实践中体现;有的则是理念先进但由于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不够充分以致理念不能落实。切实践行办学理念就需要把已经确定的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行为的方方面面,比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内部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等,否则就会导致办学理念与实际办学行为的严重脱节。

三、高职院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我们发现,在学者论述中提及较多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包括: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等等,这些构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作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其办学理念与其历史使命一致,那就是应该紧紧围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确立务实高效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应当既考虑其高等教育的性质,又考虑其职业教育的特点,综合确定一些具有核心意义的办学理念,包括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特色立校、改革创新以及质量强校等。

(一)以人为本是高职办学的目的和出发点

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办学过程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办学的目的是为了人,办学的出发点是依靠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首先要为了人,即在尊重人性的前提下,努力推进学生和教师的不断发展,增进师生生命的健康与幸福,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等都要围绕增添符合师生人性的快乐而进行,将学生培养成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足够的生活能力的人,将老师培养成能体验成功享受工作的人。其次,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要依靠人,要把学校的师生员工作为我们学校事业发展的靠山,真正做到“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通过适当的管理举措充分调动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张扬主体性和人性,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和高度的创造性,从而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服务社会是高职办学的天然使命

高职院校的天然使命就是服务社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提出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直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继而以斯坦福大学等为基础创立的硅谷推行学、研、产结合模式,使大学的科研、教学与社会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加速了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我国的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明确提出了按照社会需求办学、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等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

大学服务社会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服务社会主要指直接服务经济产业的发展,包括发展技术直接开办企业以及为企业培育合格的人才等,高职院校尤其重视后者。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办学理念,实施中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产学结合”等等方式。我国教育部对高校就业率的高要求更是强化了培育社会所需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三)特色立校是办学的实力保障

到2009年底,中国国内高校已达2 680多所,在校生近3 000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 210所,在校生1 280万。当前,高校剧增导致相互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优于其他同类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已成为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实力保障,特色立校是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些学校提出了“以特色求发展”、“打造特色”的理念,有的学院表述更加具体,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以信息技术为特色”、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以工商融和为特色”、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以“以旅游为特色”等等,这些学院的特色主要是基于其学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定位,这种特色具有因学校开办而来的办学目标定位的天然性。其实,学校特色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学科特色、专业特色、管理特色、科研特色、服务特色、师资特色、教学特色等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特色的具体表现,特色立校必须体现在学校追求的与众不同和优质高效两个方面。

(四)改革创新是办学的动力源泉

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完善发展方针,从“实事求是”到不断增加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等,都反映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有效地推进社会前进,国家如此,学校发展更应该如此。

学校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作为以工程教育为特色的大学,这种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为不断探索如何培养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由于必须适应迅速而且不断变换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所以在办学方面更应该紧跟社会大势,不断改革创新,适应社会变迁。无论是专业的调整,还是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的更新,都要紧跟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脉搏,因势而变。在学校整体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培养师生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从学校体制层面的创新到师生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质量强校是办学的生命根基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承林教授指出:“从发展过程来看,高职院校前一个十年竞争的是办学条件与规模,后一个十年竞争的是品牌与质量。在生存阶段要抓规模,到了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质量内涵建设。”

任何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办学质量,高校的办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产品——学术和学生。其中,学术成果是反映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领域之一,但相对于后者来说不是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主要领域,培育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产的合格学生才是评价高职办学质量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果不能为社会培育合适的人才,学生不能很好地就业,毕业生没有良好的社会出路,学校也就会越来越难以招到新生,办学规模将日渐萎缩,办学的根基就会动摇。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情况、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奖情况、“双证书”推行情况、就业率及社会用人单位反映情况等。

四、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路径分析

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指事物的数量、规模和速度等。高职院校通过不断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建筑规模、在校生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严格控制的时期,追求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学校管理的高效能、服务社会的高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流方向。

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可以从以下路径着手:

(一)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解放校内生产力的规章制度

同样的中国人,在国内上车不排队要抢座,一旦到了美国,则规规矩矩排队等候按序上车非常文明,究其原因,是管理和技术问题。同样,要促使学校内涵发展,必须建立能够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且能落实的规章制度,要能够真正体现出民主治校、奖勤罚懒、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有人把学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人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法制——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治理学校,文化治校——依靠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和谐共荣的校园文化和员工的自主性发展学校。第一层次好校长靠个人魅力指挥调度员工,好校长走了学校办学也就走下坡路了;第二层次员工被动服从良好的规章制度,虽然能够较为持续优质办学,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完全调动发挥。所以我们认为最好的管理就是文化管理,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已经内化到员工们的内心深处了,员工们的良好行为来自于自愿自觉,而非领导个人的魅力引领以及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

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就要围绕形成良好的文化管理而大胆改革,最终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员工自主管理,学校人财物时空信息等各方面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

(二)调整用人机制,全面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古人云,治国之道,唯在用人。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领导经验时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中国自古重视用人之道。高校本身就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本校各类人才的作用,提高人才效能,要形成培育人才与科学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合理的用人机制要做到三点:首先是根据每个人才的特点,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给予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其次是给予人才关爱与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环境,让人才自由创新创造;再次是根据人才的业绩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做到“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干部的公开竞争上岗、员工任用的双向选择、学校对特殊人才的破格提拔和超常规任用,以及特殊的奖励措施,等等,都是必要的用人新机制。

(三)创新育人模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起平坐

高职院校在育人模式上,很大程度上模仿普通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技能的培育,导致眼高手低,违背了高职院校本身的任务。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第一线”要求到行业最基层,亲自动手操作;“应用型”则要求理论能够用于实践中,能说会做。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水平应该远远高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要一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2008年教育部颁行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定:“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要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和订单教育。要完善以职业院校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开发、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当然,理论教学也不能放弃。英国著名的教学理论家罗米索斯基(J·A·Romisowski)从创新的角度把技能分为再生性技能(reproductive skill)和创造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再生性技能的特征是在技能活动中具有重复性质,当在各种情景中运用时没有较大变化,体现的是一种固定程序或运行方式,如打字、刨平面、钎焊等。创造性技能的特征是在技能活动中,要制定一定的计划并运用某种理论或策略作出决定,在执行任务过程时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如工艺流程设计、数控加工编程、控制系统调试等。高职教育大都是针对高技术职业岗位的,在这些岗位智能内涵的组成中,创造性智力技能占有较大的比重。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创造性技能的形成必须依靠相当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四)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能力本位和全面发展

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缺乏特别是对文学、史学、地理知识知之甚少,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语言能力特别是外语能力不强,缺乏与各种人的沟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脱离实际;综合素质过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独立上岗速度慢[4]。由此可以看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是能力本位和全面发展并举的。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定:“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1997年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要求:“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应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可以看出,我国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是把实践能力放在核心位置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科要求来安排,而要按适应工作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课程体系可以设置为包含三类课程: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技能课。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可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内容应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为此,课程设置将发生一系列改革,课程体系变学科体系为工作过程体系,教学内容变知识结构为能力结构,教学过程变由理论到实践为由实践到理论,教学情境变传统教室为未来的职业环境,教学评价变书面考评为书面考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学生只有全面发展,基础宽阔,将来在变化多端的职场环境中才能善于应变,立于不败之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既要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意打牢知识基础,拓宽发展空间;既要考虑现实和未来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要注重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更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以及人文素养。

[1]张景勇.教育部部长: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EB/OL].http://www.hangzhou.com.cn/20040101/ca515251.htm

[2]王 慧.大学办学理念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8):17.

[3]百所示范高职核心办学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8(36):46-47.

[4]程海峰.基于旅游市场供需现状的旅游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6):133-134.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