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明
(永新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西 永新 343400)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临床并不多见,其发病率仅占耳科门诊患者0.1%,容易误诊为外耳道疖肿、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或外耳道盯聍栓塞等,且可侵犯外耳道骨壁、乳突及鼓室,引起骨质破坏[1-2],应该引起耳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以10例外耳道胆脂瘤临床特点分析为例,讨论其诊治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永新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外耳道胆脂瘤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0~70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6年。其中左耳3例,右耳7例。临床表现:耳痛10例,耳闷胀感7例,耳漏6例,听力下降5例,耳鸣4例,偏头痛2例,发作性眩晕1例。临床检查:外耳道深部白色鳞状上皮样物或干酪样团块状物或耵聍样团块阻塞10例,外耳道口肉芽阻塞、皮肤红肿或外耳道狭窄6例,外耳道扩大和骨质破坏5例。听力检查:听力正常2例,轻中度传音性聋7例,中度混合性聋1例。伴有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乳突和上鼓室者2例,鼓膜穿孔侵犯中鼓室1倒。乳突X线摄片及颞骨部CT检查:8例为气化型乳突,2例为板障型。所有病例外耳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扩大。
10例患者中7例因病变范围小、外耳道尚未完全堵塞、骨质破坏较轻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病变;1例患者因病变范围较广、外耳道完全堵塞,行耳内切口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耳道内病变,有肉芽组织者将肉芽一并清除,术中发现鼓膜紧张部穿孔3例,术后均行Ⅱ期鼓膜修补术;2例患者因乳突和(或)上鼓室受侵行乳突根治术。
10例患者术后听力完全恢复7例,3例较术前提高20~40Db。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
临床上EACC的误诊时有发生。本研究中10例患者曾在本院或外院误诊为“外耳道盯聍栓塞”“疖肿”、“外耳道肿物”、“外耳道息肉”“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值得一提的是有1例主诉为发作性眩晕的患者被误诊为“美尼埃氏综合征”,对症治疗效果不好,仍反复发作,后经过彻底清理外耳道深部为黄色葱皮样团块阻塞物后眩晕未再复发。文献[3-4]中也有类似的报道,但其引起眩晕的机理未明,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仔细检查,必要时应用手术显微镜清理干净外耳道观察病灶,并作X线摄片及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单耳发病、有耳闷胀堵塞感、慢性耳痛及耳漏的患者,检查外耳道有灰白色的角化鳞状上皮细胞堆积及肉芽形成,颞骨CT检查见外耳道骨部骨质吸收扩大,特别是久治不愈或者反复发作的“外耳道疖肿”、“耵聍”及“外耳道息肉”等者,应考虑到EACC的可能性。X线检查显示外耳下道骨壁的破坏是EACC诊断重要的特征性依据。
但临床上需与外耳道表皮栓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相鉴别,前者可生长在外耳道的任何部位,栓内无胆固醇结晶及溶胶元酶,外耳道无骨质吸收扩大,一般无肉芽组织形成;后者有长期的流脓史,久治不愈,有鼓膜松弛部穿孔,CT等影像学检查有乳突骨质破坏、边缘浓密、税利等阳性发现。EACC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外耳道皮肤受损伤后其受损边缘发生褶皱或出现内翻性生长;2)外耳道狭窄或阻塞致脱落的鳞状上皮排除受阻;3)外耳道肿瘤或骨瘤阻塞;4)自发性胆脂瘤。外耳道皮肤长期受到各种不良刺激(如炎症、异物、真菌感染、耵聍栓塞)而致慢性充血,使皮肤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鳞状上皮增生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堆积而成。对于侵蚀乳突的EACC,H.Dogru等[5]认为有2种治疗方法:1)病变较为广泛的必须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2)较为局限的则最好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并修复外耳道后壁乳突腔瘘道。
EACC是以疼痛、间歇耳漏、骨性外耳道扩大和骨质破坏为其特征的外耳道疾病,常可穿破外耳道骨壁进入乳突或侵入上鼓室。临床上病程越长者,其外耳道骨壁侵蚀就越严重,并发症也越多,因此对于疑为本病患者,应借助耳内镜、手术显微镜、颞骨CT等作详细检查,尤其是颞骨CT检查对诊断此病,了解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程度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治疗上必须彻底地清除胆脂瘤及其囊袋、变性组织和坏死骨组织,同时应行外耳道成形术防止术后外耳道狭窄,以减少复发。
[1]王一红,蒋刈,李瑞玉,等.侵及鼓室、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诊断和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5):299-301.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4-835.
[3]Holt J J.Ear canal cholesteatoma[J].Laryngoscope,1992,102(6):608-613.
[4]陈浩,吴平,郑明秀.外耳道胆脂瘤19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0):466-467.
[5]Dogru H,Korkmaz H.External canal cholesteatoma[J].Otol Neurotol,2002,23(2):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