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芳钦
(永新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西 永新 343400)
脑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危重,其致残率、病死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寻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一直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微创穿刺清除术是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的一种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其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认可[1-3]。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永新县人民医院对65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均经头部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伴或不伴有脑室有血)的患者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35~81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头部CT扫描原发出血部位:右基底节20例,左基底节13例,左丘脑区9例,右丘脑区5例,脑叶出血13例(枕叶5例,额叶8例),多灶状出血5例;伴有不同程度脑室出血者20例,其中全脑室出血者6例。脑内血肿量30~120mL,其中30~60mL者24例,>60~90mL者21例,>90~120mL者20例。有意识障碍者35例,肢体偏瘫者38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15分(轻度)15例,16~30分(中度)33例,31~45分(重度)17例。
65例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治疗。备头部皮肤后,以患者入院时的CT扫描所示血肿部位确定穿刺点,尽量避开重要的血管及神经功能区,划线定位贴好金属标记物,复查头部CT以检验定位是否准确。经核实准确无误后,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应用合适长度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动电钻驱动下穿刺颅内,卸下针芯,插入塑料钝头针芯直接推进血肿腔内,拔下针芯盖好帽盖,侧管连接引流管和注射器直接将血肿抽出。若为暗红色陈旧血,则缓慢吸除,尽力吸净;若血肿基本吸除时有新鲜血流出,则立即向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彻底止血,稳定8h后再注入尿激酶液化引流;若为凝血块则抽出血肿的2/3或1/2,通过抽吸和推注在血肿中心溶蚀出一空间,然后置入直径1mm的硅胶管注射器针形血肿粉碎器,每次以适当力量推注3~5mL冲洗液,待排出液转清后向血肿腔内注入由尿激酶、肝素、透明质酸酶和α-糜蛋白酶组成的高浓度混合液2~3mL,保留4h开放引流,每日冲洗3~4次,反复冲洗引流,术后1、3、5d复查CT了解血肿残余量及针位,血肿清除了70%~80%可拔针。
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进步:功能缺损评分≤17%。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65例患者治疗存活58例,存活率为89.2%。其中1~3d内意识清醒者31例,4~7d意识清醒者18例,1周后清醒者7例,2例呈植物状态。出院时复查脑CT示血肿全部吸收。术后1个月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治愈11例,显著进步29例,进步12例,无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89.7%。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25例达到完全康复,未留有后遗症,社会参与能力良好;26例留有轻中度肢体偏瘫,但一般生活可自理,无大小便失禁;7例进步不明显需长期家庭照看。死亡7例,病死率10.8%,其中术后24h内死亡5例(死于术前已出现深昏迷及脑疝),其他原因死亡2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外囊-壳核、内囊-丘脑、桥脑、小脑和皮质下白质-中央卵圆[5]。脑组织局部出血及血肿形成引起脑水肿,脑组织受压、推移、软化和坏死等。重症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其临床治疗效果差,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也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开颅手术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时间长,清除血肿的过程中又增加了脑损伤;即使在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病死率仍很高[6]。CT问世以来,相继出现了立体定位下的钻颅血肿抽吸术及简易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术等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
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具备以下特点:1)针钻一体化。可直接用于穿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只受到1次3mm直径针道损伤即可进入血肿,不但避免了脑组织再损伤和再出血的发生,而且利用了颅骨自锁固定技术,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2)利用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根据颅内血肿3种状态并存的理论,配合针形血肿粉碎器,先对液态、半固态血肿采用血肿冲洗剂冲洗、融碎排出,再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将血块液化剂均匀全方位地喷送到紧密凝血块的各个部分,使血块快速同时降解,液化成流体排出,这也是与其他方法最大区别之处和先进之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只需CT片即可准确定位,将针精确送入血肿中心。2)患者只需局部麻醉,创伤小、痛苦小,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便于术后管理和降低感染率。3)由于术中清除了部分血肿,术后可不用或少用脱水剂,减少了肾衰竭、心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方法简单,便于掌握,疗效确切、经济负担小、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解新民.微创穿刺治疗颅内血肿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0,9(3):150-152.
[2]高添喜,黄波,伍爱平,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9(5):352.
[3]胡家正,席孝庄.CT定位钻孔冲洗药物溶血引流治疗脑溢血实验研究与临床[J].功能性和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杂志,1996,9(4):25-28.
[4]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5]孙伟,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0):756-758.
[6]张文德,吴勤奋,郭怀荣,等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