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田 刘同利 张仲昌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共产党员要增强使命意识:“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参加十八大江苏代表团讨论时,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新起点,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继续团结奋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增强使命意识是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为此必须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一些共产党逐步社会党化,社会主义信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尽管近几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中国则一枝独秀,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但从总体上来看,“西强东弱”——资本主义强社会主义弱的世界格局并没有变,社会主义还将长期承受资本主义占强势地位的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从其阶级本能和现实利益出发,把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它们的既定战略,千方百计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扼杀战略、遏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西化分化战略,运用武力的和和平的两手政策,有时两手并用,有时交替使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转换。当它们感到用军事武力已不能达到其目的时,就在继续保持其军事威慑力量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上,妄图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缓慢变化,瓦解共产党,最终“软化”并“融化”掉社会主义,结束这场“历史性较量”,重建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把社会主义国家重新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受它们控制的附庸。东欧的剧变、苏联的演变与解体,就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的重要结果。苏东剧变后,它们把重点指向了中国。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说:“我相信,长期以来同中国的接触,极有可能对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像柏林墙倒塌一样。”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宣称,他将继续向中国等国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奥巴马就任总统之后,对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制裁、限制、遏制,中美之间经贸战争不断,货币战争如火如荼,特别是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军事力量在中国周边集结,与中国周边国家频频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同时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国内有些人员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既需要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也需要共产党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来支撑。中国既然已经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邓小平曾经讲过:“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1]美国学者戴维·施韦卡特也客观地指出,如果资本主义在中国复兴,带来的后果又会是怎样呢?鉴于历史经验的证实,他认为能够有把握地预测到将会是这样的情况:稳步攀升的失业率;不断扩大的地区差距和不断升级的地区紧张;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伴随而来的社会动荡;生活在永久性贫困和绝境中的人口数量的激增;不断加剧的生态灾难;一个非政治化的公民,瞬间就成了种族或宗教煽情下的牺牲品,变得放浪形骸、麻木不仁。[2]
虽然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为社会主义选择的正确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依据。然而,“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21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3]邓小平的这个论断寓意深刻。在本世纪中叶实现邓小平的夙愿,意味着中国只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国家用更长时间才走完的路,又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则不言自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20%,我们在航空航天技术、深海探测技术、计算机、太阳能、高铁等高科技领域已居世界前列,在国防军事等领域实力也有重大提升。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十几年的成就已经昭示世人,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前景光明。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尽管科学社会主义已经创立160多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掌政权60多年,可是理论上仍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江泽民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做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证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这个道理”。[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他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在近100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科学。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矛盾趋于缓和,既是生产力不可遏止发展的结果,也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社会主义力量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产物;资产阶级采取的许多改良措施恰恰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生产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5]资产阶级的每一次让步,都有助于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都是社会主义的前提。但是,科学社会主义毕竟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所难免,如对共产主义社会所应具备的生产力水平要求过低,对无产阶级革命前景的估计过于乐观,对“暴力”方式以外的和平发展道路重视不够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新的事实,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说清楚,把社会主义放在当代的视野中加以考察,为其增添新的内容。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共产党是近代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产物,它的先进性在其自身实践和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不是从来就有,更不能一劳永逸;同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体现,在不同的国情和历史环境下有不同的内容,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与其说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不如说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所谓“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是为适应特定历史环境,承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所应具备的特殊品质。共产党的初创时期,正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如火如荼之时,是否具有“彻底革命的意识”便成了判断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标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化而不是简单化,“中等阶级”膨胀,无产阶级不再是人口中的大多数而属于少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趋于缓和而不是进一步激化,阶级斗争呈现出新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战略策略必然要发生新的变化。当代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或其他社会主义组织,调整和修正了自身的纲领和政策,实际上是时代主题转换、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要求。因而,把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观点和模式固定化、教条化,并用来判断处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条件下共产党的功过,评价社会主义运动的是非,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两极分化加剧、国内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突出、社会冲突激烈的历史环境下,没有合法存在与合法斗争的余地;为了生存,为了夺取国家政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只能拿起枪杆子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要求——“革命性”和“战斗性”由此产生。一旦共产党取得政权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就应该适时地实现自身从革命到执政和领导建设的根本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关爱群众,党才能始终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纯洁性建设加入到党的建设主线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同先进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根本前提与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重要体现与保证,没有纯洁性也就无所谓先进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客观上蕴含着保持纯洁性的要求。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大力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保持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抓手,努力做好保持纯洁性的各项工作,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些,都是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为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目前状况来看,我们党的队伍大体是先进、纯洁、团结、充满活力的,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小部分党员干部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行贿受贿、徇私枉法,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形象,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使我们党面临着胡锦涛同志所告诫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一定要严肃对待,才能不负使命。胡锦涛同志指出:保持党的纯洁性,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要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筑牢拒腐防变堤坝,从组织程序入手防止党员发展和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从规范权力行使入手防止权力被滥用,确保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始终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确保清正廉洁。党的纯洁性,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上。要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就必须把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放在首位,培养和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思想纯洁是党员干部保持纯洁性的根本,如果思想上开了口子,信仰上出现了滑坡,那么就无纯洁性可言。从这些年我国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思想不纯洁、理想信仰动摇所致。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和党的历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也是对党组织建设提出的目标要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大特征。学习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的先进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和科学把握的基本认识途径和认识机制,映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机理。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学习掌握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6]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广泛,用列宁的话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7]要通过学习,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共产党人创造历史的目的能和将来的结局实现最大限度的吻合。[8]必须看到,我们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都与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密切相关。全体共产党人必须居安思危,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服务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映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类谋利益的独特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神圣使命,坚持这个宗旨、完成这个使命的唯一途径就是“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党,就是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所有成员争当人民的“勤务员”、甘做群众的“服务员”,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来对待、把群众利益作为最大利益来维护、把民生疾苦作为最大问题来解决,通过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有质量、更加有尊严。创新型特征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及实践原则,映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9]我们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僵化和止步不前。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活力。[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定要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要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使命大于天,使命厚于地;使命重如山,使命深似海。党的十八大为中国共产党人完成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途径,我们必须努力增强使命意识,着力履行使命职责,敬畏使命、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为创造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邓小平文选(第 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64.
[2]【美】戴维·施韦卡特著,李智等译.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3]邓小平文选(第 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64.
[4]江泽民文选(第 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2.
[6]邓小平文选(第 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3.
[7]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8]刘海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40.
[9]江泽民文选(第 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
[10]洪向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N].光明日报,20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