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意武王资博
(1.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400020;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践行根本宗旨是创先争优长效化的要义
黄意武1王资博2
(1.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400020;2.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坚持不懈创先争优,始终不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推进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常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推进其长效化,极其根本和要害的即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内容的这个根本宗旨的践行。践行根本宗旨是强化创先争优的思想保证,是深化创先争优的实践要求,是优化创先争优的不竭动力,是固化创先争优的有效途径。践行根本宗旨凝结、渗透于创先争优的各方面、全过程,二者需要增强相辅相融性。
党建科学发展;创先争优;长效化
坚持不懈创先争优,始终不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推进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为应对“四种考验”和“四个危险”,不断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持续建设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党员队伍的内在要求。为了推进创先争优的长效化,极其根本和要害的即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内容的这个根本宗旨的践行。
践行根本宗旨从根本上提出了正确的立场观点,为强化创先争优提供了思想保证。
(一)践行根本宗旨明确创先争优应落实正确的权力观。要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在实践中,要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纯洁性。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1],“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2]。对共产党来说,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和手段。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必须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践行根本宗旨明确创先争优应落实正确的利益观。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习近平同志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党员和干部的个人利益,只能实现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过程之中。少数领导干部“代民做主”的思想观念浓厚,喜欢“越俎代庖”,高高在上代替群众做主,将自己的意志、意愿随意地强加给群众,习惯于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来行事。还有的以为自己是父母官,老百姓靠自己管理、养活,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主人要为公仆提供方便。有的干部只对个别领导负责,不对群众利益负责,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过程中,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和发展好。
(三)践行根本宗旨明确创先争优应落实正确的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创先争优的基本保障。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2]从根本上说,创先争优的过程,就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过程。强化党的群众基础是创先争优的重要价值。要始终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视为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和优秀的根本体现,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执政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搞好社会整合,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创先争优的正确方向。
践行根本宗旨从实践上顺应和体现了基本国情以及创先争优基本目标和培养重点的客观要求。
(一)从基本国情来看,践行根本宗旨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根本要求。创先争优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党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必须看到,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任务仍然艰巨,有利于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这就需要深化创先争优,切实增强践行根本宗旨的坚定性,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国情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把握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动性。由此,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不断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从基本目标来看,践行根本宗旨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根本要求。创先争优是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基本目标的,主要是体现了党努力提高自身领导水平、服务质量、执政能力,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岗位都应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群众满意度为度量。创先争优不仅是党员干部自身的荣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增强践行根本宗旨的创造力、向心力的问题。只有更好地体现根本宗旨,才能使创先争优活动受到广泛欢迎,让人民满意,才能使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受到教育,才能永葆先进性,体现优秀性。
(三)从培养重点来看,践行根本宗旨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根本要求。创先争优是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干部队伍为重点。党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战胜各种困难,党员干部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是党的先进性的最重要的体现。要保持这种重要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持续提高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着眼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提高和作风养成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支持。要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要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要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由此,着眼素质求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不断培养践行宗旨的能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践行根本宗旨为优化创先争优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建设驱动力和发展持续力。
(一)提供精神源动力。《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就充分说明了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是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既是检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根本条件。践行根本宗旨不仅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更是鼓舞创先争优斗志的精神支柱、强大动力。特别是在具体实践中,通过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推进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践行誓词、信守誓词,从而强化践行宗旨意识,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凝聚创先争优力量,提升创先争优精神状态。
(二)提供建设驱动力。践行根本宗旨内在地要求共产党员做合格党员,进而做优秀党员,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核心驱动力。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引这个基本前提下,坚决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宏观效应上的践行根本宗旨、推进创先争优,就是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壮丽的建设前景。
(三)提供发展持续力。党员干部践行根本宗旨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直接起着影响作用,党员干部践行根本宗旨的可持续直接关系到党的发展的可持续。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其他任何政党都根本无法与之比肩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这个政党,从组织上说,它本身就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尤其是它的内部汇聚了众多践行根本宗旨的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及一批又一批可靠的接班人。它的宗旨、理论、路线,能够依赖这些党员干部及一批又一批可靠的接班人的核心领导作用而持续实现;它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够依赖这些党员干部及一批又一批可靠的接班人的核心领导作用而得到持续巩固、强化和拓展。实践一再证明而且还在继续证明,宗旨和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能不能不断选拔、培养、使用好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完整、集中践行根本宗旨的党员干部,确实是推进创先争优,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的根本动因。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建设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切实践行根本宗旨,是固化创先争优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理论先导先行。“我们党追求先进和优秀,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就是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这种价值理念,是创先争优的先导。”[4]每个党都有自己的理论。理论是一面旗帜,人们通过对党所坚持理论的理解,来判断这个党的性质和水平。这些理论包括政党的纲领、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的奋斗目标及其基本主张,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由此构成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看一个政党是否“执政为民”,是不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具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性,并且在实践中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用新的语言诠释宗旨意识,从而为创先争优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创先争优中要继续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纲领,在思想上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真心听取群众意见。践行根本宗旨,不仅要切实从根本观点上解决要不要的问题,而且还得从根本方法上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就是必须在创先争优中真心实意地切实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真心实意,要找确有意见并敢于提意见的人而不是一味说奉承话的人,对待提意见的人不是反感而是感激。要经常化,使听意见形成习惯、形成自觉、形成风气。要制度化,要把听意见作为工作日程中的正常安排,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程序。对群众的意见,切实做到该解决的解决,对一些误解也要该解释的解释,该引导的引导,绝不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创先争优中要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和培育了以“三大作风”为主体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保证。但党内有少数干部滋生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和特殊化等官僚主义作风,甚至出现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了党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创先争优中要深刻认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继续抓好党风建设、廉政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四)坚持人本发展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列主义价值观的凝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尽管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在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严重考验着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执政为民的能力。在当今时代,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人本发展导向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先争优的落脚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动更多的人本工程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践行根本宗旨、推进创先争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5]肩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既要看到压力和难度,又要看到动力和机遇。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中要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发展趋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积极引领社会风尚,切实提升社会和谐度。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
[3] 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4]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创先争优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N].光明日报,2012-06-24.
[5] 胡锦涛.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J].求是,2007,(1).
编辑:杨桂芳
2012-06-18
黄意武,男,重庆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重庆市社会科学发展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研究。
王资博,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