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 (河南省水利厅党组织书记、厅长 省南水北调办主任)
2012年河南省水上保持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总结2011年水土保持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动员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提振精神,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全力推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次会议,我们确定在新乡市召开,关键是长期以来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市委书记李庆贵、市长王战营,分管副市长王晓然对于水利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力亲为,全市各项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力度大、措施实、成效好,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昨天,大家实地考察的卫辉市唐庄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就是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进典范。刚才,新乡市政府王战营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水利部对于这次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水利部水保司牛崇桓副司长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淮河水利委员会,以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前来出席会议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和各流域机构以及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者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去年,全省共争取水土保持国家投资13944万元,安排下达省级建设资金3270万元,先后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水保一期工程、商城县坡耕地改造等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以其进度快、质量好,受到水利部及南水北调办的高度评价;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治理并进行产业开发和后期管理,着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引起水利部水保司领导的关注和的充分肯定。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和20个试点县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并高分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在全省开展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活动,目前全省已建成了8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6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有3个园区被教育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8,双双名列全国第一。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水土保持标志牌树立活动,在重点治理区树立标志牌361个,有力地宣传了水利建设成就。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水保司多位司长多次到河南省调研,表示要对今年省水土保持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总体来看,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不断探索水土保持新路子。一是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需求,全省各地围绕城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市中心和周边地区先后建设了一批生态园区,不仅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提升了城市品位,为人们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二是着力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去年我们在安排项目前期工作时,明确要求,对投入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治理大户给予鼓励。在去年召开的全省水保工作会议上,我们对一些治理大户及经营人进行了表彰,向全社会宣传他们的经验与做法,宣传他们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精神,在全省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三是着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产业开发。在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不仅注重了生态效益,而且关注了经济效益。事实表明,在项目建设时,只有注重了产业开发,才会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才能管护好项目,才能确保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持续发挥。
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省继全国学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视频会议之后,召开了全省视频会议,对全省学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同时,全省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水保人员的监督执法能力,增强了全民水保意识。
针对一些生产建设项目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省、市、县三级联动,依法加大查处力度,遏制乱挖、乱采、乱弃、乱倒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各级水利部门还积极与发改、国土、环保、交通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从项目的立项审批等环节把关,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认真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落实“三同时”制度,全省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措施实施率、设施验收率明显提高。燕山水库、鸭河口水库、洛阳洛河等项目通过建设,成为当地的生态景观,郑州363电厂改扩建热电工程、信南高速、郑尧高速等项目也通过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创造了项目所占区域的良好环境,被评为国家示范工程。
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围绕投资选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尽力争取国家支持,先后修改完善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二期规划,完成了坡改梯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病险淤地坝排查摸底及相关设计,完成了水保普查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基础数据收集上报等工作。各市也都从实际出发,完成了一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这些工作都为我们争取国家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积极与省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落实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省级配套资金。二是在申报项目时,地方政府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及早把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三是进一步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先后下发了12个指导性文件,要求市、县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对项目实施跟踪督导。在去年水利部组织的国家预算内水土保持建设项目考评中,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淤地坝建设等重点工程,以其施工进度快、建设质量好,受到高度评价,被评为总体优良。其中,2010年商城县坡改梯综合试点工程获得了全国最高分,为河南省争得了荣誉,也为争取水利部的更多更大支持创造了条件。
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以及水利部各流域机构的精心指导,得益于省直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各级水利水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厅党组,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水利特别是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常年奋战在水土保持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牢牢抓住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切实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深入发展。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11年中央和省委先后出台了1号文件、召开了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的总体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继续加强水土保持。水利部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上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水土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直接关系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确立了中原经济区和生态河南建设战略目标。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和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网络。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明确了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二是人民群众充满期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往往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当地群众长期盼望、迫切需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文明、富裕的新生活。同时,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对良好宜居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法律支持力度加大。去年施行的新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规定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明确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规定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作为一项独立行政许可,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力,加大了对各类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突出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撑。
四是外部环境不断优化。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也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和黄土高原综合整治将全面启动,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将不断扩大,坡耕地改造试点县、国家重点项目区和淤地坝建设投资也将有大的增加,为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河南省自然条件复杂,水害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河南省是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7.9万平均公里山丘区面积中,有6.06万平均公里不同程度的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目前尚有2.65万平均公里山丘区、0.98万平均公里的风沙区面积以及73.3万公顷坡耕地亟需整治,已初步治理的3.4万平均公里,也还存在标准低、防护体系不完善、自然损坏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急功近利、忽视生态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乱开、乱挖、乱弃、乱倒,破坏生态环境,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问题还屡禁不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滞后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也直接影响到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水土保持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期盼还不相适应,多数市县财政没有安排专项水土保持资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鼓励社会投入的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执法能力相对薄弱,规划体系、标准规范、科技支撑和队伍建设等行业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治理水土流失,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和中原人民的长远福祉。各级水利水务机构领导特别是具体从事水土保持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和水利部、河南省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振信心,务实求进,切实把水土保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根据水利部和省政府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要明确一个总体要求、坚持六项工作原则、突出十项工作重点。
一个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六项工作原则是:一要坚持立足省情、科学发展,不断深化丰富水土流失防治理念和实践。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既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青山绿水,也要解决农民生计、促进文明富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要坚持尊重自然、把握规律,注重保护原生态、原地貌植被,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四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快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在加快解决历史欠账的同时不欠新账。五要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预防、保护、监督、治理和修复有机结合,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优化配置,构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六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水土流失的强大合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十项工作重点是:
一要大力弘扬“太行公仆”精神,努力提升行业形象
我们要认真向全国劳模——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同志学习。吴金印同志带领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实施“坡改梯,地穿衣,山穿甲,地修唇”。在山前坡地,闸沟造田、筑石砌堰,修建高标准石坎梯田,昔日荆棘丛生的荒岗坡地变成了桃花园;在乱石嶙峋的唐庄西山上,层层砌筑鱼鳞坑,运土上山,客土植树,昔日寸草不生的石头山如今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创造了太行生态建设的奇迹。吴金印同志的模范事迹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公仆”,而且也为全省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全省水利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向吴金印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造福的公仆本色;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勇于开拓、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从而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来。
二要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拓宽水土保持思路
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单一水土流失治理转变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预防保护并重上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将水土保持重点从深山偏远地区转移到重要水源区、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上来,深山区则以封禁保护为主。三是由片面追求治理指标转变到着力打造精品靓点工程上来,积极创建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四是由过去的单纯依赖政府投资转变到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上来,努力拓宽投资渠道。五是由过去的只注重保水保土,转变到与种植结构调整、产业开发相结合上来,做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并举。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近几年全省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项目多,规模大,发展快的特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送法上门,让生产建设单位了解法律要求,明确法律程序,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各级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公仆意识,做到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特别是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方面,要做到廉洁自律,高效工作,积极配合,努力支持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
三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今年是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施行一周年,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依然是各级水利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深入学习宣传新水土保持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一是要认真落实宣传经费,突出宣传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开展“五进”(机关、企业、校园、社区、工地)宣传活动;二是要突出宣传我省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和危害,突出宣传开展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意义和成效,突出宣传水土保持法的法律要义,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三是要更加重视培训工作。各级都要组织水土保持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新《水土保持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深刻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要义,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水土保持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监督执法水平。
同时,要认真做好新《水土保持法》河南省实施办法修订工作。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标志着水土保持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河南省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作为地方配套法规,已实行了近20年,对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许多条款已不适应,迫切需要按照国家新的水保法进行修订。按照水利部的要求,这项工作到2013年底,要全面完成。目前全省已完成实施办法修订稿的起草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厅水政水资源处、水土保持处要积极向省人大、省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汇报,争取今年先行开展立法调研等前期工作,明年完成实施办法的修订任务,同时还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拟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各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并根据当地实际出台相关指导文件。
四要强化项目运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要积极配合水利部和流域机构完成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并及早着手开展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在2013年底完成全省水土保持规划任务。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较重的市县,也要积极编制区域规划,争取在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规划的编制。针对个别地方省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工程分散、规模效益差等问题,今年初水利厅统一安排,开始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要求通过规划,认真谋划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蓝图。以后,各市县在申报建设项目,申请补助资金时,都要以规划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也要按规划进行;同时,有关市县要及早开展坡耕地改造、革命老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坝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积极储备好项目,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的支持。
五要强化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是我们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各级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强化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一是要高度重视。针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比较分散、组织协调难度大的特点,有关市县要把项目建设纳入考核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二是要认真做好项目设计,南水北调水源区二期、坡耕地改造试点县、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项目,要及早着手编制年度实施方案,优化各项治理措施,提前拟定施工计划,确保如期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三是要下功夫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承诺配套资金。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反映,认真落实好配套资金,凡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我们将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核减下年度的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四是要加强检查督导工作。水利厅将组织督导组,采取不定期检查、分片互查等方式,对重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市县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五是要坚持实施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努力打造一批水土保持精品工程,实现“县县有看点,市市有亮点”,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
六要强化监督检查,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新水土保持法赋予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更多的责任和权力,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下大力气保护好生态环境。首先,要从监督执法入手,对部分水土保持意识不强,乱挖、乱采、乱弃、乱倒现象屡禁的生产企业,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重点监督检查项目,利用媒体监督、行政督办等手段,下大力气督促生产建设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防控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其次,要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开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第三,要依法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利用媒体曝光,采取限批、缓批水土保持方案等手段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法律义务,保护好生态环境。对置若罔闻、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要利用经济处罚、责令停工停产、扣押违法设备等手段,依法严格查处。
七要坚持政府主导,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投入。一是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在积极争取增加中央水土保持投入的同时,也要争取省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二是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重,投资缺口大,仅仅依靠政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治理。199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通知》,10多年来,全省涌现出了一批治理大户,民间投入已成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各市都有不少好典型。最近,水利部正在制定对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奖补办法,国家对民间投资的水土保持工程,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扶持。各市、县也要根据当地实际,照此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省、市、县各级都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要结合工作实际,拟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单位、个人,以投资、捐资、承包治理“四荒”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三是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发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的合力。同时,要积极学习借鉴山西的做法,及早开展调查研究,争取以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为重点,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渠道。
八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打造精品工程
去年,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评上的生态文明县(市),国家将奖励1000万以上的建设项目,并连续实施3-5年。各地要按照考核标准,选择基础条件好和要求迫切的项目,积极申报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大中型水库、河道等水利重点工程也要积极参加创建活动。2011年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全省要创建100条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对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各地要根据情况着力开展这方面工作,争取用三到五年,建成一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要继续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已获得国家及省级命名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水保内涵,提高管理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其他园区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通过努力,打造一批水土保持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力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再上新水平。
九要加强管理,确保淤地坝安全运用
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黄河流域共建设淤地坝2070座。这些工程在拦泥於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淤地坝多为群众自建,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而且管护经费不落实,管护工作不到位,安全隐患多,病险问题突出,有160座淤地坝(38座骨干坝、122座中型坝)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少淤地坝下游有居民和重要交通、通讯设施,加上一些地方对淤地坝的安全运用和度汛重视不够,一旦出事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淤地坝的病险问题已成为我省防汛工作的心腹大患。水利部对淤地坝安全运行非常重视,去年与省政府签署了淤地坝安全运行责任书,明确当地政府要对淤地坝安全运行和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负总责。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淤地坝的安全运行问题。一是要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制定防汛预案,确保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二是要认真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积极筹措资金,及早进行除险加固,争取用3-5年时间,全部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任务;三是按照财政部、水利部的要求,国家对淤地坝管护经费,采取先筹后补的政策。为此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安排专项维护经费,保证淤地坝正常运行。
十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河南省水保队伍参差不齐,技术力量薄弱,有些市县还没有水保机构,甚至没有工作人员,制约了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执法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水保任务较大的市县,要尽快设置水保机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平原区市县要配备工作人员,开展水保监督执法和生态建设及风沙区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启动第二批18个水保监督执法能力县建设。要继续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市县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打造一支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讲奉献的水土保持工作队伍。要继续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科研及科技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和水土流失防治水平。
同志们,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工作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保持心无旁骛、为民奋斗的精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韧劲,气吞山河、奋勇开拓的气势,进一步把握机遇,提振精神,持续求进,积极作为,不断开创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